(上接二版)2009年经林业专家评估,山上的林木价值至少在2个亿。
79岁的村民武保玉说,当时国家没资源,村委会就统一育苗、按户分配、统一验收、有奖有惩。谁家完成一个工,就有5毛钱的奖励,完不成就罚5毛钱。老百姓之间互相结算,保质保量地种成了树。老龚作为村支书,万亩荒山绿化时,既是总指挥,又组织人外出采集树种、育苗,还带领群众上山打坑、栽树;既要完成“以村(自然村)定山,按人划片”的任务,又要验收工程,严把质量关,心比别人操得多,活也比别人干得多。
现在,佛堂岩91户280口村民人人持有“树股”,全村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在全县,只有佛堂岩一个村采取了这种做法。记得龚来文书记常把“我还不知道砍树、卖树能挣钱?但‘共产党’三个字管住了我一辈子。”
时时为群众着想,处处从发展着想,这是龚来文的行为准则,也是凝聚全村人的法则。2009年,全国推行林权制度改革,拥有一万多亩成材林的佛堂岩遇到了林改难题,周围村子有些已林权到户,林户只砍树不栽树、放牛进林管不了、毁林现象严重,佛堂岩一旦林权下放,出现同样的乱砍乱伐怎么办?因为这件事,龚来文连着几天晚上睡不着觉。有天晚上正发愁时,他看到报纸上登了一篇工业股份制改革的报道,人一下子精神起来:村集体把万亩林搞成股份制行不行?后来经过反复讨论,龚来文制定了几套方案,交给全村人集体投票决定,创造性地走出“分股不分山、分红不分林”的股份制林改模式。根据贡献大小,以1岁到20岁为1股,21岁到40岁为1.5股,40岁以上为2股,全村200多人,人人有股。这样的创新模式,既符合中央政策,又符合群众意愿,更有利于今后的长远发展。
如今,走在佛堂岩村,漫山遍野的油松、刺槐已实实在在变成了一座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银行”。这座“银行”,据专家估计至少值2个亿。万亩荒山变绿,不仅改变了局部生态环境,也给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了经营好管理好这座“绿色银行”,为村民致富蹚出希望之路,龚来文和村党支部此刻还在奋斗的路上继续努力。
坚持实干 争先发展打造模范村
龚来文担任支部书记后,针对村情住户实际,坚持抓住党建龙头,大事小情民主阳光运行。
进入新世纪以来,村里投资500万元,建设了1.2万平方米新式民居,村级道路、动力电、自来水户户通,建起高标准的文化广场、沼气池,村民吃水、用电、看电视“三免费”。近年来,集中精力发展了1000多亩核桃,现在,佛堂岩村人均达到3吨粮、万株树、200株核桃、50平方米新式民居,人均年纯收入达到8000元,成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山西省山区小康示范村、山西省生态模范村、山西省连续六届文明和谐村,村党支部也荣膺山西省高标准基层党支部称号,家家过上了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的日子。
2000年,在建设期间,村里100多间新房就要封顶了,正赶上国务院下达了禁伐令,佛堂岩满山都是树就是用不上,龚来文先后找到县林业局,找到县领导,谁也不敢给批。想着几百间新房一直露天,他愁肠百结,寝食不安。得知此事的二儿子从大学请假回来看他,谁知道却在回乡途中车祸身亡。即使他心如刀绞,但他深知肩上的责任,安葬儿子后第三天,就到太原争取建设资金了。最后龚来文决定,宁愿自己违规坐牢,也要让老百姓在入冬前住进新房。回村第二天,他召集干部上山间伐木料,以解燃眉之急。腊月二十五,老百姓全部住进了新居。这些都深深的印刻在村民们心中,这样一心为民的干部谁不认可?
生活的改善并没有使龚来文满足。进入新世纪以来,佛堂岩村率先展开新农村建设,全村几十户人家家家拆掉旧房盖新房,在全县第一家修建了新式民居12000平方米,硬化了道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红瓦白墙,绿色环绕,健身广场、文化大院、图书室、多媒体放映室应有尽有,有线电视、自来水、村通水泥路、沼气池覆盖率达到90%。村里人吃水、看电视、看报全是免费。对老党员、老干部、老群众每年分别发放1000元、800元、600元的生活补助。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佛堂岩山绿了,民富了。
谈起佛堂岩的变化与发展,村民会不约而同地告诉你:选准了一个班子,走好了一条路子,富裕了一个村子。村里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佛堂岩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在于它有一个凝聚人心的党支部,有一个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在转型跨越的浪潮中,一个以壮大万亩生态林、发展千亩核桃经济林、散养百万只土鸡,走山区庄园式绿色有机循环经济之路的新佛堂岩展现于世人面前。
脱贫攻坚路上 一个都不能掉队
2018年,在我省脱贫攻坚生动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忠于扶贫事业、情系贫困群众、勇挑攻坚重担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2019年4月14日,山西省扶贫办发布消息,经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决定授予龚来文同志“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
“还记得去年脱贫时,因为我们村不是贫困村,不存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但周围的几个自然村需要搬迁,他们派出20个村民代表,堵在我家门口,一致要求搬迁来佛堂岩村,看着村民们那么真挚的期盼眼神,我犹豫了。如果同意,这项工程巨大,会给村集体经济带来压力,但如果不同意,这么多村民将面临着四分五散,于心不忍。于是,我就决定听村委其他干部和群众的意见,立即召开大会。会上大部分人都同意他们移民搬迁至我们村。这一难题终于解决了。”龚来文书记说到这,长舒了口气,感觉这在当时开展以来也任务艰巨。
一旁的村民说“要说去年移民,就得往去年春天那会说起,那会在施工现场,龚书记每天都去察看,紧盯工程进度,当看到这批住宅就要全部封顶,在现场,龚来文书记就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高兴的告大伙,佛堂岩村又集中力气干成一件大事……”
这是佛堂岩村第二次大规模搞新农村建设。这次,村里投资500多万元,为30户村民新建住房3600平方米。这样,居住在周边5个自然村的村民就这样集中搬迁至佛堂岩村开始新生活。
脱贫攻坚路上,龚来文书记做成的事情数不胜数,易地扶贫搬迁只是其中一个小插曲。
着力贫困户搬迁后续发展难题,龚来文书记在答应了这些村民搬迁后,就开始思考。依托项目乡镇产业片规划,采取“一户一方案”的模式,为搬迁贫困户量身定制后续脱贫发展规划,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搬迁贫困户就地发展畜牧养殖业,多样化种养殖,落实产业发展帮扶政策,通过扶上马,送一程,让搬迁户收入稳步增长。
2019年,天气大旱,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绝对是最关心的大事,因为这关系着全家的收入,关系着全家老小的生计。在佛堂岩村,当面对干旱天气这种自然灾害,龚来文书记拍着胸脯在群众大会上提出“大旱减产不减收,三项措施来保障”。当时有的村民半信半疑,但还是跟着老书记踏实干。首先是找到乡农技站技术人员做好引导工作,及时掌握旱情,深入村组指导抗旱工作,组织群众抗旱自救,与乡政府做好对接,安装滴水灌溉设备,通过多种灌溉方式来补救,减少损失。其次,村委提倡种田务工两不误,组织村里妇女参加月嫂培训,外出务工。据统计,妇女外出平均每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极大提高了家庭收入。最后村委还号召年轻人利用土地发展合作社,开展起玉米种,收,烘干,打秸秆等一系列工序工作,解决村里劳动就业,提升收入。就这样佛堂岩村没有被旱情压垮,收入没有降反而增。
几十年来,龚来文获得了全国绿化奖章、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县十大标兵等荣誉称号。对照新时代、新要求,他又有了新的目标,他说:“我已过了古稀之年,但为人民服务永无止境。展望今后,依靠生态崛起的佛堂岩,我将以农民增收为重点,提高村民幸福指数为核心,努力打造绿色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