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老物件
袜板

袜板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补袜子使用的模具,套在袜板上补过的袜子可以穿的时间长。

袜板一般由杨柳木制作,杨柳木比较轻、软,容易制作。形状和鞋底一样,前边是圆心的楦头,后面是约十来公分高于楦头半圆的跟,中间拉一根斜木条,两头用钉子钉上,供缝补袜子的时当支架用。另外,还有一种袜板为实心,和人足一样。

袜子穿破后,洗干净晾干,将袜子套在袜板上,袜筒和袜腰全部撑起来,绷的紧紧的。袜板不分左右脚,只分大小,便于缝补大小不同的袜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袜子都是线袜,很容易破,用布补上就可以继续穿。那年代大部分人家都比较贫穷,平时经常是光着脚板,只有过年才买双袜子,所以显得特别珍贵。

如今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补丁的袜子已没人再穿,袜板也光荣下岗,成为收藏品。

笼头

从前农村种地全靠牲口,耕地、养种、收秋、收夏,推碾上磨等。因此,饲养牲口的农户就会购买或制作一些牲口用具,套在牲口身上起保护和拉扯作用,这些用具分别分为扯套、裹脖、笼头、小鞍、溜缰、缰绳、搭腰、滚肚等。

笼头戴在牲口嘴上,主要是防止牲口偷吃粮食,啃树皮、庄稼;裹脖套在牲口脖子上,是让牲口出力时不至于身体;小鞍放在牲口背上;搭腰放在小鞍上,拉车时用;滚肚系在牲口肚子下面;溜缰扯在牲口头左右,指挥牲口用;缰绳一头连着牲口嘴部,拉或栓牲口用。近年来,农村种地实现机械化,牲口基本不用,许多相关用具也基本不用,已成为历史沉睡在某个角落。

刘玉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