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沁县:“五种三养”拓宽百姓致富路

(上接一版)主力军的话,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像毛细血管,一头连着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者,是农民最可靠、最便捷的“娘家人”,承上启下、作用明显。近年来,沁县围绕拉长第二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投入7.9亿元,实施加工业项目31个。目前,沁园春矿泉水、沁州黄营养米粉、沁州黄米醋、沁州黄锅巴、潞宝金和生肉鸡调理品、沁州绿有机蔬菜、红之源脱水蔬菜、振东中药饮片、千泉肥业有机肥料生产、康禾公司东方木酒和桑椹饮料、唯思可达酸枣饮料等系列深加工项目,以及沁州黑、沁州白等一大批小杂粮精深加工企业、合作社与6000多户贫困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实现了村村有带动主体。此外,还有20兆瓦集中式扶贫光伏电站1座、村级光伏电站64个、户用屋顶式光伏261户。

金融支持 成效棒棒的

沁县聚集精准扶贫,依托潞宝金和生、海州农业等一大批县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全力推动“政府牵头、农信支持、企业兜底、贫困户参与”的金融扶贫。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由县财政局、金融办、牵头,定期召开政银企对接协调会,宣传贯彻省市扶贫及各类优惠政策,牵线银行和企业的信贷合作,抢抓国家全力支持贫困县精准扶贫的政策机遇。建立涉农信贷增长奖补机制。县政府在年初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对年度县级银行部门的涉农信贷增加情况,真金白银给予专项奖补,充分调动银行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支持脱贫攻坚的积极性。用好省市县产业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县级成立了扶贫公司,创造性利用“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四种模式,积极利用银行信贷资金推动产业扶贫,并争取上级贴息资金给予奖补,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进程。

“五种三养”如改革春风吹绿了沁州大地,既改变了发展形式单一、产业链单一的现状,又鼓起了农民腰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截止目前,全县种植沁州黄8万亩,带动贫困户3972户,;汾酒高梁6万亩,带动贫困户1215户,;蔬菜1.5万亩,带动贫困户823户;中药材3万亩,带动贫困户2050户;油用牡丹4.15万亩,带动贫困户7780户,达效后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养殖肉鸡3000万只,户均增收7100元;生猪养殖5万头户均增收5000元;肉牛养殖2万头,户均增收5300元,真正实现了村村有带动主体、户户有增收项目,年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