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里乡东庄村一排排绿油油的辣椒生机盎然,长势喜人。负责人介绍说,去年乡党委政府引进红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订单收购模式,在全乡种植尖椒920亩,村均50亩,贫困户均1亩。采取统一购肥、育苗、铺膜、种苗、管理和回收的模式,聘请老干妈尖椒种植专家常年驻乡进行技术指导,亩产平均达到3500斤,亩均收入达到3000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脱贫攻坚,“五种三养”(沁州黄谷子、酿酒高粱、设施蔬菜、中药材、油用牡丹种植和肉鸡、肉猪、肉牛养殖)作为全县“一村一户一主体”脱贫产业狠抓落实,有力拓宽全县致富路。
龙头来带动
增收妥妥的
“以农业为基础、以龙头为依托,做强第一产业,拉长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就一定能走出具有沁县特色的脱贫之路”。沁县县委书记卢展明掷地有声地说。
“去年俺家种了5亩高粱,每亩的产量在700公斤左右,晋汾高粱按1斤1.15元收购,除了成本,收入7千多块呢!”段柳乡霍沟村的村民王永生在谈论着去年的收入:“种高粱比种玉米划算多了!”
心里石头落地,王永生去年起早贪黑、浑身是劲。年底一算账,挣了3万元,光荣地脱了贫。
头雁振翅,群雁才能高飞,发展扶贫产业也是如此。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开展以来,打造特色产业成为沁县的关键。好水、好土、好生态,以及多年打下的产业基础、引进的龙头企业,成为了沁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优势。沁县依托龙头带动脱贫模式,引进八大规模企业,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企业+政府+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园区+贫困户”等形式,做强做大生态农业产业,为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这些产业包括:潞宝集团百万只肉鸡上产加工产业,汾酒集团五万亩优质高粱基地和万头肉牛养殖循环经济产业,潞安集团五万亩油用牡丹种植加工产业,振东集团万亩药材基地和加工产业,大象集团十万头生猪生产项目,沁州黄集团10万亩沁州黄小米及深加工产业,山西沁州绿农林牧公司有机蔬菜直销产业等,带动全县农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
贫困户“抱团” 效果杠杠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
定昌镇坡头村的养猪专业户一个个脸上露出收获的喜悦。坡头村的大金益养猪专业合作社是由村集体领办,全村40户101口贫困人口全部入社,与山西大象集团合作,采取“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共同筹建,建成年出栏生猪3000余头的标准化猪场。贫困户人均可分红766元,村集体稳定收入1万元。“贫困户主要是用扶贫切块资金入股合作社,还有六户贫困户,又额外合计贷款27万元入股,去年卖了1000头猪,贫困户拿到人均分红766元后,又拿到贷款分红户均1300元左右。还可以在社内打工,跟大象集团学习养殖技术,大家都挺高兴的。” “扶贫猪”晋升为“致富猪”,坡头村养猪大户对这个产业很有信心。
如果说龙头企业是产业脱贫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