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代爱民:退伍军人回家乡 带领村民唱响“幸福歌”
郭学红

“大伯,这到三九了,天气冷,出门转悠记得多穿件衣服……”1月9日,在松村乡古台村活动场所,该村党支部书记代爱民看见本村王大伯立即打起了招呼。

今年50岁的代爱民,1985年应征入伍,开始了军旅生涯。“当时武装巡逻,维护治安,因此在各项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练兵备战技能优异,多次获得部队的奖励。1987年在部队光荣的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一名合格党员。虽然退伍多年了,但现在想想,身上的那种荣誉感始终都忘不掉。”提起当年部队生涯,代爱民满脸骄傲。

退伍回乡发余热 政策助力好扬帆

1987年退伍回乡后,一直在村务农,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军人的本色及党员的使命保持至今。回村后,他积极参加村里的各项公益事业,利用在部队所学知识为村里办实事,协助支村委发展集体经济,让村民生活过的更好。古台村村情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多年来村内发展起色不大,特别是2012年前后,因村内干群矛盾造成了支部软弱涣散,干部无活力,工作拖拉,各项工作滞后,代爱民同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强烈的责任感萌发了一种改变村里面貌的决心。2014年12月,在全村党员的信任下,接下了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既然要干,就要有所为。”代爱民下定决心要让古台村富起来,让村民打心眼里信任他。上任以来,他时刻想着村民的利益,办事牢记两点要求,一是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民办事必须公道公开,不论村里大事、小事、必须注重调查研究,经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后方可执行;二是上级下达的任务必须按政策执行,不贪不占。四年来,先后争取资金120余万元,对村里的学校进行改造,建立党员活动室,购买图书设备,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改造村内排水,扩建文化广场,白化亮化主街道等,彻底改变了村内的面貌。

精准扶贫勇担当 发展产业促脱贫

“村内面貌变了,大部分村民都有了自己的致富路,然而还有一些村民因为病痛或者其他原因,过得并不容易。”怎样让困难户摆脱“困境”,代爱民说他一直在思考。发展什么,如何脱贫又是摆在代爱民同志面前的一项大任务,经过村内多次开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富起来,就得利用资源,引进投资商,引入先进技术改变种植结构,带动村民发展产业。

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学习,利用部队战友的门路,引进了榆次大老板进行合作,利用本村的荒山荒坡,投资600万元建加工厂,共同开发“古道良心”系列保健品,2018年先后种植皂荚树800亩,项目不仅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余元,而且可发展订单农业,农闲时还可务工可增收40余万元。

代爱民深知,鸡蛋不可以放在一个篮子里,引进外地项目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到本土潞宝集团的肉鸡养殖项目中,通过多方对接,争取让潞宝集团肉鸡养殖场落户古台村,增加群众的土地流转收入和务工收入,一年带动全村增收120余万元。2018年入股的潞宝万家福肉鸡项目可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200元。

村好了,腰包鼓了,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可代爱民却从未躺在成绩上停滞过,“实干”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群众的事无小事,办好一件是一件”,这是他担任多年村干部以来的感言。他说,“只要群众还信任我,我就要干好。作为基层干部,既然在这个位置上,就要体现自己的价值。”话刚说完,他的电话又响了,“村民新农合可以报账了,好的,这下我就放心了。”挂断电话,他长舒了口气……

走路虎虎生风,说话铿锵有力……尽管离开军营已经多年,但代爱民给人的印象依然是军人的养成。“对我来说,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使命和担当。我要继续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在建设家乡的‘第二战场’上再立新功!”代爱民充满信心地说。退伍不退色,说的应该就是代爱民这种情系群众,情系集体的模范退伍军人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