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解密沁县之变

千泉喷涌,百湖竞秀,海河东归,源起沁州。

左倚太岳,右屏太行,北控晋阳,南迤潞泽。

这是一方安居的乐土:丰润肥沃的土壤、泉湖交织的水韵、生态优美的环境、耕读传家的古训;

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沁县出粮、出兵、出干部、出经验,成为永载革命史册的红色记忆;

这是一片创业的沃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沁县围绕农业办工业的“万宝全”经验曾经走向全国、闻名遐迩。

然而,沁县在头顶着厚重积淀的同时,也戴着一顶并不荣耀的帽子——省级贫困县。

“大干三年,摘掉贫困帽子!”2015年,沁县县委、县政府在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时向全县人民作出郑重承诺。

三年大干,引发沁县巨变。

在机制上“碰硬”。上下同欲,干群同心,尽锐出战,双组长制、战区制等一项项超常规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在一线推进、问题在一线发现、经验在一线总结、作风在一线锤炼;

在产业上“亮剑”。把特色产业扶贫作为头号工程,以农业为基础,以有机为目标,以龙头为依托,做强第一产业,拉长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筑牢脱贫攻坚基础;

在改革上“发力”。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等六大工程,大力推进村容户貌整治、基础设施完善,三年之内强力补齐十年短板,大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在作风上“动刀”。严格落实“两包三到”“五帮联动”责任制,实施“三五”工作法、十大行动等创新举措,探索“党建+”扶贫模式,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干部、转变作风的主战场。

初冬的暖阳肆意挥洒,沁县巨变仍在续写。

尽锐出征主战场

“沁县是一个资源匮乏县,贫困县这顶帽子一戴就是30多年。打赢脱贫攻坚战,首要解决的就是士气问题,财力不足要干劲补,资源不足要生态补,大干三年,摘掉帽子!”

2016年3月7日,在全县脱贫攻坚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卢展明的讲话引发了全体与会人员的共鸣。

是啊,自1985年4月被国务院扶贫领导组核定为重点贫困县以来,到2014年沁县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513户,37820人,179个贫困村。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沁县人民银行给每户花500元,架设光纤,接上宽带。联系水利局打了深井,为每户接通了自来水,为23户发放小额信贷115万元。”牛寺乡后峪村老党员石鱼梅提起驻村扶贫工作队有讲不完的故事,“第一书记张国富是真扶贫,不怕脏,不怕累,多少年了,这支工作队是最好的扶贫工作队。”

脱贫攻坚,领导干部是旗帜、是方向、是关键。“调动起全县党员干部士气、促使全县干部群众尽锐出战就需要一项项超常规的工作机制来确保。”沁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宏伟表示。

脱贫攻坚工作千头万绪,“指挥棒”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攻坚工作的成败。

沁县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双组长、负总责的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层层立“军令状”,县委书记、县长既挂帅又出征,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推动,每月最少用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推动脱贫工作。

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定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及时研究解决脱贫攻坚重大问题,努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渗透在思想里、贯彻在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

层层压实责任,人人负责担当。沁县县委、县政府同时与乡镇签订责任书,进一步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的主体责任,强化“头雁效应”,一级盯一级,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同志坚持一线推动、一线督导,各级扶贫干部坚持一线掌握情况、一线解决问题、一线转变作风,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紧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关键问题,全县上下形成党委统揽、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全民动员,大打脱贫攻坚硬仗的良好氛围。

在你追我赶的发展实践中奋力赶超。沁县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脱贫攻坚力量,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将全县13个乡镇划分为南、中、北三大脱贫攻坚战区,组建了18个分指挥部,由脱贫攻坚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凝聚力量,挂图作战,精准发力,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将脱贫攻坚持续推向纵深。

战区划定,战令发出,再次冲锋的号角吹响。全县三大战区层层发力,脱贫攻坚呈高歌猛进之势。第一战区故县镇千亩设施蔬菜、册村镇百万只肉鸡相继投产达效;第二战区牛寺乡王泉村完成整村搬迁;第三战区段柳乡开办了全县首家“爱心超市”,获得了市委、市政府的认可……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汇聚社会合力。沁县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实行闭环式、网格化管理。进一步统筹“五支队伍”帮扶力量,123个包村单位、267支驻村工作队、179名第一书记、2280名帮扶责任人、党员干部冲在了第一线,干在了最前列,成为脱贫主战场攻坚克难的重要力量。(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