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牛寺乡:“党建+脱贫”成为强村富民主抓手

(上接二版)

通过示范成果,引导农民参与种植,转变种植结构,逐步形成瞿麦、瓜蒌种植标准。走进南涅水村冯利民种植的瞿麦地里,他正在整理早晨割下来的瞿麦。他说,他家是贫困户,当时由于他生病,一下拖垮了家里,重活也干不了,正好乡干部下村了解到情况后,就提议考虑转变种植结构,发展中药材。了解了种植情况后,他开始做那个“领头人”。“瞿麦的种植时间是每年3月份左右,4月份开花,5、6月份收籽、收秆,到8、9月份还可以再一轮的收秆,其实种瞿麦就是第一年麻烦,要不间断的除草,第二年就方便,因为第一年已经给留根了。瞿麦耐旱、续根,常年收益算下来比种植玉米要强很多。而且种植这,我们根本没多少投资,籽、苗都是乡政府给提供的,国家还有补助,每亩200元,我在种植后,带动了村里好多村民种”他笑着说道。

“乡里领导带我们外出学技术,还给种殖补贴,大家都在研究如何把种植的瓜蒌产业做大。壮大集体经济,鼓起腰包才是真格的”。南牛寺村村民王自强道出了大伙的心声。

走访了解后,发现要想将农业做大做强,要想真正实现脱贫,必须要有产业做支撑。鼓励群众勇于创业,解决贫困群众增收难问题。结合乡域实际,发挥能人带动优势,给与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牛寺乡还引导贫困户发展种植并管护好5000余亩米槐及梅杏、核桃、吉祥苹果经济林产业,大力推广林下种植中药材模式,实施林下套种瞿麦、瓜蒌、贝母等中药材1300余亩,玉米套种柴胡150亩,同时发展种植高粱910亩、沁州黄600亩,发展双孢菇食用菌大棚12座7800平米,发展养牛390头,猪出栏突破7000头,羊存栏达到6000只。

发展旅游产业同时,全力争取项目资金,改善群众基础设施条件。积极配合县交通部门完成好18.5公里村通“四好”公路建设,采取“433”的办法完成街巷道硬化7.5公里,修建排水渠6600米,打深水井11眼,铺设管网7800米,新建或修缮蓄水池8座,完成123户通自来水任务,动力电和网络实现全覆盖,新建或修缮危房100户,新建村级卫生室6个,新建文化广场11个村,整治户容户貌200余户,整治残墙断壁100余处1600米,实施村庄绿化14个村等。

积极做好移民搬迁,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难问题。“十三五”期间,牛寺乡采取依托公司、建设移民新村、就近集中安置等多种模式,实施易地搬迁450户1024人。其中:2016年移民258户581人,共建设4个集中移民安置点,现已基本入住;2017年移民101户256人,共建设4个集中安置点,目前工程已经完工,农户正在加紧装修中,预计9月底能入住;2018年移民91户187人,7个移民安置点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预计11月底可全部入住。王泉村整村移民搬迁就是牛寺乡移民工程的典型代表,从搬迁房里传出的爽朗笑声就是村民对党的政策,对乡政府工作的认可。

未来可期:对标找差中攀高比强再出发

一座城市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一个乡镇的发展紧要处却也只有几步。

应该看到,牛寺乡种植产业距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种植业尚处于产业链中的中低端,后劲有待加强。

正视短板和问题,需要摒弃自满心态,破除盲目乐观的思想,不回避问题、不掩盖矛盾,在对标找差中攀登新高度。

下一步,牛寺乡将继续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产业发展,组织贫困户开展产业发展培训,重点培训田间管理、中药材成熟后摘收和保存等;动员贫困户发展黄牛养殖业;推进村级产业项目,督促加快进度投产;想方设法引进适合的大项目,进一步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

百姓的事无小事,百姓的利益大于天。牛寺乡党委、政府真正把群众的呼声铭记在心,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付诸于行动。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多办、勤办、办好群众关心的实事,提升致富进程。“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发展良机,牛寺乡党委书记闫鹏云指出将紧跟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扎实的工作,不断开创乡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以更高的站位把握新时代要求,在更加有力的前行中一步步抵近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