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二十四节气与谚语
任孝忠

春回大地,一元复始。古天文学家把一年12个月分为24段,单数为“节”,双数为“气”,合称二十四节气,气候各不同。二十四节气产生于我国黄河流域,运用于华夏大地,形成一种民俗,是指导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进度表”。2016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们在用二十四节气指导生产生活的同时,为了顺口易记,还编二十四节气歌词: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只要记住四句歌词,就熟记了二十四节气。

我国地域辽阔,人们还根据各地特点,总结了许多不同谚语,在民间口口相传,现将流传在我县的相关谚语搜集如下,并附加力所能及的“解释”供参考。

立春:“春打六九头,雪水绕街流”。

前句说明每年立春时间在“六九"的头一天,也就是“五九”的最后一天;后句是说立春已是冰消雪化的开始了,此谚语出自一个民间故事:有个人在立春那天外出,不小心脚下让正在融化的雪滑倒了,引起旁观的人们哈哈大笑。该人起身后,边清除衣裤上的泥水边念道:“春打六九头,雪水绕街流。滑倒谢学土,笑死一窝猴”。作为对幸灾乐祸者的回应,后来,人们常用前两句说明立春节气的到来。

雨水:“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燕来燕不来”

雨水节气,在每年的“七九”“八九”期间,是冰冻的河水开始融化,小燕子飞回北方的时候。但由于沁县地区气温回升慢,还需再等些日子。

惊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二月二,龙抬头”。

(1)惊蛰是数罢“九”后的第一个节气,但不还能春耕,再等八九天,土地解冻了,才可以耕地。

②农历二月二在每年的惊蛰前后。负责降雨的“龙”要抬头了,但还未正式“工作”。

春分:“春分秋分,昼夜相等”。

“春风不在家,秋风不在地”。

“春风乖似狼,刮一场,暖一场”。

(1)白天黑夜时间相等。(2)指大蒜种植和收获时间,春分之前要种植在地,秋分之前要收获回家。(3)春分节气易起春风,气温变化大,容易致人生病。提醒人们保护身体,不可轻易减少衣服。

清明:“二月清明满树花,三月清明不见花”。

“杏管当年秋,槐管来年夏”。

“过了清明节,就把响来歇,歇便歇,还得半个月”。

(1)指每年桃杏花开的时间,农历二月清明,说明气温回暖的早,桃杏花都开放了,三月清明气温回暖迟,桃杏花开不了。

(2)当年杏获丰收,预兆本年秋天好收成。当年槐花盛开,预兆来年夏季好收成。

(3)过了清明该歇晌了,但根据本地实际,雨过半个月才是真的歇晌的时侯。

谷雨:“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农作物全面播种阶段。

立夏:“立夏刺槐开,布谷叫起来”。

刺槐花开,漫山遍野,各地蜂农,赶来放蜂。立夏以后,布谷鸟开始鸣叫。

小满:“迟谷早小豆,谷种小满后”。

谷子种宜迟,种在下旬小满以后,六一节前,才可籽粒饱满少病夺丰收。而小豆则不宜迟种宜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