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婆婆
安改先

荏苒时光中,婆婆离开我们已整整十个年头。近些日子,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着婆婆的身影,极力追寻着与婆婆在一起的往事,心潮如涌,不能平静……

二零零七年的早春二月,院子里的老杏树已开出了粉红色的小花,预示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可婆婆却在经受了三年的病痛折磨后,悄悄地走向了另一个世界,完成了她的人生旅途。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世事轮回中,我的角色也从当年的媳妇转换为婆婆。也像当年的婆婆一样,为孩子们洗锅做饭,看孙子。活到这个年龄,才每每想起婆婆的不易,让我生出许多的感慨来。

八一年仲夏,我的儿子出生,产后我回到了道兴老家。那年月还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婆婆用找关系买来的一点白面,尽最大的努力给我调剂着伙食。面条、馒头、熬粥、炒菜等,虽没有现在的鸡汤、鱼汤鲜奶,但就当时的条件,我已是心满意足了。婆婆做饭讲究且细腻,她总是把面条擀得又细又薄,或在和子饭里呛根葱,味道鲜,软和又好消化。上地里拔个萝卜擦成丝一炒,环保又新鲜。给我做完月子饭,一大家人仍然要吃粗粮。尽管婆婆伺侯的尽心尽力,但我还是不知道道什么原因右奶红肿结块,憋胀疼痛。当时丈夫不在家,老家离县城又远,缺乏医疗条件,婆婆只有向街坊邻居察访打听治疗办法。先用热毛巾、又用南瓜片、还不辞辛苦去野地里找来蒲公英给我外敷消炎,来减轻我的疼痛,那是一份婆婆对于媳妇的疼爱,一份浓浓的婆媳情。

孩子六个月后我在待贤大队(当时我在待贤公社工作)临时找了一间房,带着婆婆和儿子去待贤公社上班。每天按时到公社报到、下乡、开会开始一天的工作。婆婆每天早起晚睡为我看孩子、洗锅做饭。夏天的中午,婆婆为了让我午休,总是自己抱着孩子出去串门,而她只有等孙子睡着的时候才能打个盹。在生活上,当时还是拿供应本子领粮,每个月28斤粮,只有七斤白面,其余是粗粮。尽管如此,婆婆将粗粮细做,饭菜做得有滋有味。尤其是她烙饼的技术令人赞叹。面和好后,饼子在她灵巧的手上一翻一折的过程中,香气四溢,吃起来酥软而又香脆,那真是婆婆的味道,可惜我至今没学会。连邻居的王医生(屯留人)都很羡慕婆婆的手艺好。就是一碗擦面也色香味俱全,独具特色。当时年轻的我只顾享受婆婆的奉献,思想极期单纯,根本没有也不去站在婆婆的角度去想问题。至今我才知道,那时的婆婆背井离乡跟着我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当时家中弟妹还在上学,四弟去介休洪山学木工。他们都需要母亲的照顾与管理。可为了给我看孩子,婆婆将家里喂了不到一年的猪卖掉,将家中仅有的几只母鸡带去让给孙子生蛋。并将自己日夜牵挂苦心经营的家一把铁锁锁了起来。这些看起来简单而平凡的事,是在我成为婆婆后回想当年的婆婆,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下多大的决心,又是多么的无奈。因为面对这一切,她完全可以不管不顾,让我们自己去克服困难,面对人生,而她却舍弃了自己的家毫不犹豫地跟着媳妇去看孩子。记得有一天早上,婆婆早早起床后去坐在门口发呆,满脸的不高兴。我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追问婆婆才知道五弟在学校淘气和孩子们起点摩擦,她想回去看看。当时交通还不太方便,我看婆婆着急,便把常到公社送报的邮递员成山找来,求他骑摩托车将婆婆送回县城。现在想起来,当时的婆婆身为母亲,对于还未成家的弟妹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每日牵挂着,正象她所说的“一个孩子一股肠子”,而她也只有一股肠子却要惦记着她的六个儿女。但是在媳妇面前又不去流露与表达,她的心里有多少事,我这个媳妇浑然不知。而在我人生困难的时刻,是婆婆与我共渡难关,帮我把孩子带大。直到孩子十四个月后,我为儿子断了奶,婆婆又带着孙子回到老家抚养。一边上地劳动,一边带孩子,一直到五岁孙子上幼儿园才离开道兴。随后的几年,她先后为三弟、五弟、小妹照看孩子。这些孙子、外孙在她这个奶奶姥姥的精心照顾下渡过了他们的婴幼儿时期,一个个茁壮成长、长大成人。作为一个母亲,她不仅为自己的家庭,也为孩子们的家庭,为抚育下一代人作出了最大的贡献,却从没听她念叨过什么,我想她是无怨无悔的。

人生就像一条条河流,有七拐八弯,也有激流险滩,婆婆的一生更是艰难曲折。听婆婆讲,其实她也算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她的父亲是个教书先生,家境在当时也还算是富裕的,只是好景不长,父母相继去世抛下她们兄妹三人。她和姐姐便早早成家,她十几岁就与公公成婚。公公的家庭一贫如洗,生活十分困难,旧时的婆婆对媳妇另眼看待,总是让她干脏活累活,却给她吃糠面窝头。因为那个年代,还讲的是“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媳妇有苦不能言,男人至高无上。直至解放后多少年、婆婆也在遵循这个传统,好吃的先让着丈夫长辈,那怕孩子们清汤寡水,忍饥受饿,当家的丈夫总是吃干面,因为男人是一层天。公公早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沁源等地颠沛流离,直到解放初到山西勘察公司担任勘察队长,支部书记等职。婆婆跟着公公到太原没多少年,便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闹饥荒。那时家里六个孩子,人口多,生活困难,靠供应粮根本填不饱肚子。母亲只好让大点的孩子秋天到老百姓的地里拾庄稼,拣菜叶吃,不到六二年,公公便带头让婆婆和孩子们返回老家。那时一个女人带着六个孩子从城市返到农村生活,要吃要穿,还的上地劳动,全家没有个重要劳力,生产队分的粮食根本接不到来年,婆婆只有精打细算,节衣缩食,靠糠皮菜叶渡过了那些极期艰难的日子。七十年代还靠着公公微薄的工资盖起了土木结构五间楼房。一九七一年,公公突发贲门癌医治无效,撒手人寰。那时婆婆47岁,这个家天塌了,婆婆一病数月,满头黑发变白。但是顽强的婆婆没有以泪洗面,哭天喊地,而以她不屈不挠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她靠着自己的勤劳俭朴,艰苦奋斗,含辛茹苦,种地开荒,养猪喂鸡。因为孩子交不起学费,她一次次卖掉了娘家陪嫁的所有首饰,硬是让儿子女儿念完了高中、中专。孩子们成人后,她又一次次拖着带病的身体,冒着凛冽的寒风,坐着大卡车上太原,为儿子的招工事宜东奔西忙,四处求人。作为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家妇女,她的不厌其烦与不怕困难的精神感动了单位领导,儿子最终被单位招工录取,在背起行囊走上岗位的那一刻她的心里才得以安慰。

在生活的舞台上,许多地方婆婆都是我的榜样,同是李家的媳妇,年龄相隔30余年,但婆婆的为人处事、治家管理等都是我至今难以忘怀的。记得有一年初春,我从公社买了几斤优质大豆种子给婆婆带回家,没想在那个动物与人争抢食物的年代,一夜之间大豆就少了一半,婆婆很纳闷,又觉得不像小偷所为,我说算了吧,婆婆却对家里所有箱柜圪旯缝隙仔细寻找一遍,才发现被老鼠盗进了鼠洞。婆婆一边念叨着老鼠的奸滑,一边硬是顺着老鼠的爪印一颗一颗将豆子挖了出来,洗净后春播下种,到秋后还收了几十斤豆子呢。这件事虽小,但她这种轻易不言放弃的精神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婆婆性情直爽,心地善良,快言快语,乐善好施,无论走到那里,她都能和邻居处得火热。跟我在待贤乡下时,楼下住着一对年老的夫妻,每逢做点好吃的,婆婆总要送过去让她们尝尝,老人很是感激。后来我工作调回县城,婆婆在我家住些日子,便和周围的老人年轻人都熟了起来,有时家里来客人或我们给她买点糠果点心之类,她总不忘记我家前面的那个孤独老人,宁肯自己少吃点也要给老人留一点。还记得我在妇联工作期间,XX村有个老人因儿子儿媳不孝,硬是将老人赶了出来,找到我家上访,求妇联这个娘家为她作主。婆婆听后愤愤不平,心生同情,不仅留老人在家吃饭,还住了一宿,又再三吩咐我一定要管管这个不孝子孙,还将自己一针一线编织的线头网送给了那位老人。

婆婆不仅乐善好施,而且头脑聪慧,勇敢顽强。曾听她多次讲过刚刚搬进西坪上的新家时,周围人烟稀少,一片荒芜,晚上一片漆黑,孩子上厕所都得她去照看着。那时院子没有围墙,虽然没有坏人,却有野鬼野狼的传说,有一天半夜时分,突然听到小猪的嚎叫声,婆婆觉得一定是野狼,马上起身,擦根火柴,找把锄头冲出家门,一边呼喊一边朝猪圈方向狠狠地打去,虽然并没打准却把野狼吓跑了。如今想来,那需要多大的勇气,可婆婆说其实狼也怕人,只要人胆壮,就能把它吓跑。这就是婆婆的智慧与胆量。还有一次在收工回家的路上,她和几个妇女突然发现一只河鳖在路上缓缓爬行,几个妇女吓得躲了好远,婆婆却沉着冷静一脚将鳖踩住,顺手捉回了家。这个小小的举动在我看来就是极不平凡的。而婆婆不仅胆量大,而且脑子灵活,与时俱进,她虽不识字,却善于接受新生事物,适应能力极强。困难时期,她千方百计将糠皮菜叶粗粮细做,为一家老小调剂生活,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生活普遍提高,她虽然年事已高,孩子们家里的家用电器她都能熟练操作,杀鸡宰鱼,拉面烙饼,她都是手到擒拿,四手不驾。更让我难忘的是婆婆的公正与豁达。当时年轻气盛的我们总因些鸡毛蒜皮之事吵得面红耳赤,而婆婆面对儿媳的争吵,总是站在我的立场为媳妇说话,然后批评儿子,她的公正与包容并不是每个人可以做到的,这种大度体现着一个平凡母亲的博大胸怀,让我时时想起,感到温馨。

不知那位名人说过,人的一生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有多少日子是有价值的。婆婆走了,她没有留下什么家产,而留给我们的是她身上优秀的品质与顽强的精神。她用自己无声的行动诠释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她的一生用勤劳俭朴,艰苦奋斗,勇于拼搏,无私奉献这些字眼毫不过分,且还有许多可圈可点的故事。她是我的好婆婆,好母亲,好妈妈,是我终生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