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读《家园心雨》有感
劲 丰

一天,有事去县文联,有幸得到武二赖老师所著的《家园心雨》,以后每天忙余翻看几篇,有一种总想一口气读完但又舍不得放手的感觉。因为我对武老师一是崇拜,二是从他的文章中能学习到许多习作技巧,还不说读之可以回味沁县人难以忘却的记忆。

与武老师相识,也就六、七年光景,但是知道他的大名要早得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我正在本县山区单人小学校任代课教师,村委订的报纸都是送到学校,使我有机会看到新闻和了解信息。所以,便经常在《山西日报》、《长治日报》上见到关于沁县的报道和县内作者的文章,杜秀瑾、武二赖等老师的名字不时出现在报端,我非常佩服他们写的文章。早就有接触一下武老师的想法,但觉得自己是一名乡下人,又其貌不扬,拜访武老师成了我心目中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辗转几所单人校任代课教师近十年时间后,由于撤乡并镇、学校合并,我被辞退回家干起了老本行——放牛下田。春种秋收、劳作之余,偶尔提起拙笔写几篇小稿,聊以自慰。转眼到了2011年,在县文联的办公室,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武二赖老师。武老师衣着朴素、平易近人,当我把短篇小说《阿秀》递给武老师后,武老师边看边说:“写的不错,”还说,早就知道“劲丰”这个名字,只不过没有见过面,并开玩笑地说“你也是一位高产作家呀”。武老师的夸奖,使我无地自容,但是更加崇拜武老师的虚心和文采,那篇短篇小说《阿秀》在武老师和王泽宇老师的直接指导修改下,不久就在《沁园春》小报上发表了,许多热心读者看了后都给以好评,特别是大多数在单人小学教过书的老师们说他们感同身受,认为小说写出了单人校老师坚守山区教育事业的志向,以及在那被婚姻爱情遗忘的角落的苦衷……

得到武老师的《家园心雨》,捧读一篇篇朴实无华、感人至深的文章,真是受益匪浅,觉得也是一种享受,《喂牛房轶事》、《田野上的梦》好像是带我们回到了几十年前的农家生活、耐人寻味,《小康村里的擎旗人》让我们了解到了好支书龚来文的感人事迹,尤其是有关我村《情到痴迷业自兴》的文章,更勾起了我的回忆,关于原段柳乡中学的报道稿《雏燕翩翩争春晖》中写到的青年教师王晓攀,现在已经是沁县实验中学的骨干,她是我女儿的初中班主任,读此文使我对王晓攀老师那种钟情教育,爱岗敬业的崇高形象更加钦佩。

武老师的文章写的好,人品也很好,真是文如其人。他曾经在《沁园春》小报开辟专版,登载农村作者的作品,为我们这些乡下的农民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发表文章的机会和平台。在武二赖等老师的支持下,我建起了沁县第一个关于崇尚读书的“沁县读书俱乐部手机微信群”,邀请了县内多位文学爱好者和知名人士,并和“长治市最美读书群”互动交流,郊区政协副主席张灵芳和作家路阳华女士专程来册村镇新住村对身残志坚的文学爱好者裴福昌进行采访,还把裴福昌的文章介绍到《上党晚报》发表。裴福昌的中篇小说《开凌》第二部也被他们推荐给著名女作家、山西省作协副主席葛水平批阅。我牢记武老师的告诫:“沁县读书俱乐部微信群”只发正能量的内容,为读书爱好者创造学习、沟通的微信平台。

《家园心雨》是我写作的参谋和助手,读武老师的作品似春雨如丝陶冶情操,如言传身教启迪心灵。他的赐教与关心我铭记在心。写此文的初衷是缘于我正读《家园心雨》之际,农民文学爱好者吴曙伟来电说他也正在灯下拜读武老师的文章,深觉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不谋而合的举动,不约而同的见解,使我萌生了写一篇读后感的想法,于是,敲打键盘写下了上述文字,表达对武老师的崇拜和对《家园心雨》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