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3版 PDF
提升六条路径 实施六大战略
奋力铸就“北方水城·美丽沁州”发展新辉煌

(上接二版)省委鲜明地提出“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要理直气壮地抓发展第一要务,提出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的新路,迎来山西经济的浴火重生;山西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并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省委、市委实施“县域突破”战略,提出一县一策扶持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市委提出围绕“两大目标”,以“六条措施”推进“六大任务”,以“六大任务”引领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再加上长治是山西在“十三五”期间打造走向冀鲁豫和长三角东部发达地区的“金脚”,并被纳入中原经济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等,这些标志性的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都为我们谋划项目、争取资金、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从我县看,通过近年来的艰辛努力和不断积累,已经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扎实的产业基础,特别是随着太焦高铁、沁县至武乡一级路、黎霍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开工建设,沁县的交通枢纽优势必将重新夺回;随着中电投、中广核、潞安集团、振东集团、潞宝集团、汾酒集团、永鑫煤化等一大批央企、省企和国内知名民企的助力发展,沁县的后发优势必将愈加显现;随着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持续汇集,沁县上下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浓厚氛围必将加倍形成。因此,我们一定要认准方向、保持定力,驰而不息抢抓机遇,一鼓作气砥砺奋进,向着更高的目标阔步前进。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北方水城·美丽沁州”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升“六条路径”,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城乡协调、绿色崛起、开放引进、共建共享和党建引领“六大战略”,力争提前实现脱贫摘帽,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主要奋斗目标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初步测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力争达到10%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和13.8%,力争达到10%和15%以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不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村居民收入增幅不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8%,力争达到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2%,力争达到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8%,力争达到15%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力争达到8%以上。产业转型呈现新格局。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力争到2019年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掉贫困县帽子。创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一批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人才强县战略持续推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局面,发展新动能显著提升。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公民素质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抓好省级低碳县和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创建,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建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层层落实,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全面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和市委“六大任务、六条措施”的部署要求,要以这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完善发展思路,提升“六条路径”,实施“六大战略”,努力开创沁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在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上开创新局面

创新发展是时代潮流,是经济新常态下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轮市场倒逼的历史性机遇,通过创新驱动,在推动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大力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以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供应、优质矿泉水生产、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为重点,以高铁经济产业带、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互联网+”新业态为补充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全力打造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继续实施高端农业发展路径,大力创新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适度规模引领的有机农业产业体系,推动我县的有机农业向基地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一是基地化。围绕沁州黄谷子、设施蔬菜、核桃、小杂粮、中药材、畜禽养殖、油用牡丹七大农业板块布局,通过土地入股、生产协作、服务共享等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建设集中连片、统一标准的生产示范基地。力争到“十三五”末,七大板块生产示范基地面积较目前翻一番,全县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二是集群化。就是要打造企业集群。实施农产品精细加工推进行动,全力支持沁州黄、沁州绿、潞宝金和生、沁汾牧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外地名企名牌入驻沁州黄农业园区,扶持发展畜禽屠宰加工、蔬菜加工、中药材加工、核桃食品加工、油用牡丹深加工等新企业、新项目,力争到“十三五”末,培育一批省级以上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全县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努力推动沁州黄农业园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我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打造全市样板、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品牌化。就是要打造全域有机品牌。扎实推进全国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创建,努力创建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推进沁州黄等农产品品牌整合,支持龙头企业共建共享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真正使有机成为沁县的地理标识和公共品牌。与此同时,全面打造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大力争取国家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力争建成30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定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优先用于有机农业基地。积极争取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通过设立基金、贴息、担保等途径,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积极搭建农产品市场营销服务平台,建设县乡村农产品物流体系,推进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的应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入市的便捷流通体系。

全力打造全国优质矿泉水生产基地。抓住我县沁园春矿泉水入选全国N1优质水源地和矿泉水市场需求升温的有利契机,依托沁园春矿泉水园区,通过创品牌、引强企、抓延伸,把我县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矿泉水产业基地。一要创品牌。要加大宣传推介,积极走出去参加各类会展、品鉴活动,鼓励支持我县矿泉水生产企业进行各种市场营销和推广活动,叫响国际标准、中国优水、最佳口感三大品牌,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二要引强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支持沁园春公司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坚持不懈地与国内外知名品牌水企进行对接招商,嫁接先进技术、管理手段和雄厚实力,快速占领市场。三要抓延伸。继续坚持水产业多元发展路径,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饮料、醋、酒等产业,形成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系列产品。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建成产值20亿元以上的矿泉水产业园区,梯次形成产值10亿元以上的水制品产业板块。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三产旅游业发展和水源地保护,进一步发挥水优势,做好水文章,努力发展壮大以水、饮料、酒品、旅游等多元发展的水产业集群。

全力打造休闲旅游养生养老基地。要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新模式,以“一区一节五线十园”旅游开发工程为主线,以全域式景区、旅游县结盟、“旅游+养老”模式为发力点,加快推动我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要建设全域式景区。以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和千泉湖湿地公园这两个国家级、全县域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对标宜游景区标准,集中包装发布一批PPP合作项目,努力引进文化旅游发展的大集团、大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快以主要景观打造、周边服务设施和道路、生活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景区景点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北方水城”端午民俗文化的节庆品牌,大力推进山、水、城一体化的县城建设。在各乡镇集中打造一至两个休闲农业或乡村旅游景点,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等乡村休闲度假产业,建设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力争通过三至五年努力,把沁县打造成一个山水城一体、县乡村皆景的全域式景区。二要推进旅游县结盟。积极协调推动与武乡、沁源、平遥、洪洞、古县等周边县区形成旅游同盟,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和特色旅游品牌的打造和设计,推出“一日游”、“两日游”、“多日游”等旅游线路,真正融入全省和区域旅游圈。三要发展“旅游+养老”新模式。大力发展养生养老度假产业,推动莱茵休闲运动有限公司进行养老项目改造,积极对接引进中国人寿、天津天同老龄产业集团等企业,规划建设养老宜居示范社区,同步发展医养院、日间照料中心、健康指导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和老年健身、老年旅游等新兴产业,将沁县打造成一座老有所养的宜居之城。

着力打造高铁经济产业带。借助太焦高铁,制订我县与高铁站点的基础设施对接、城市建设对接、产业发展对接、要素市场对接、资源环保对接“五个对接”发展规划。高起点制订高铁站点至县城的发展规划,全力打造沁州黄农业园区(高铁站点核心区)——县城——沁园春矿泉水园区服务业产业带,进一步将高铁效应延伸至县域腹地,并与纵贯南北的208服务业产业带交叉形成“十字型”服务业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地发挥高铁效应,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着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以发展新能源作为产业集聚平台,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重大项目为引擎,以产业链条为支撑,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机遇,加大协鑫潞安一期电力工程推进力度,力争“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强化与潞安集团的深度对接,加大牡丹籽油加工厂争取力度,力争早日落地开工;积极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对接光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项目,并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作为招商、建设重点之一,逐步建成和完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着力发展“互联网+”新业态。要用足用好电商扶贫试点县的政策机遇,建立完善沁县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引进大型电商平台企业,规划实施“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养老”等新业态,推进我县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传统产业线上转型,新兴产业线上突破,形成“线上线下”互促互动、互联互通的发展机制,真正为我县经济升级打通对接市场的通道,为沁县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实施城乡协调战略,努力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上开创新局面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扩投资、促消费、补短板、增后劲的发展引擎,是惠及全县18万人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我县城镇化水平较低,是差距,也是潜力。我们要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大县城建设为龙头,按照“主副双心、两轴、两点、四片”的城镇规划布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空间,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全力打造具有沁县特色的“小县大城”新模式,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一要推进规划全覆盖。在县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建立衔接有序、功能协调、服务基本完善的城镇化空间体系。扩大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范围,组织实施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照明、城市道路等专项规划,实现全县域、全方位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达到75%以上。

二要推进大县城建设。按照“一核、两带、两心、七片”的总体规划,创新城市建设融资思路和体制机制,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全面加快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建设功能完善、产城融合、水城特色鲜明的美丽沁州。在新城建设上,开工建设城市主干道,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当前要重点考虑从南湖文化园到208国道的城市道路建设,与南环路交叉形成新城主动脉。同时,优先布局保障性住房、生态综合治理、文化体育产业、商贸物流等项目,推进南湖文化园建成投产,规划建设以博物馆、民俗馆、旅游集散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南涅水石刻名胜风景区,带动人流、物流向新城区转移。在旧城改造上,下大力气推进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完成西湖社区、城北东片区、友谊街南片区、沁州路将台巷四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对旧城区主干路进行拓宽改造,建设一条商业步行街,建成核心商业区。与此同时,切实提升承载功能,同步完善水、气、电、热、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实现集中统一供水、集中供气、集中供热,实现雨污分流、垃圾集中处理,解决好交通拥堵、垃圾围城、“拉链马路”、污水入河入湖等“城市病”,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和环保模范城市。

三要推进城镇化建设。按照“产业特色突出、经济实力较强、人口集聚度高、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建设方针,继续加强册村、郭村、漳源、故县、新店五个重点镇建设,使每个重点镇镇区人口达到3000人以上。并以此为范式,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特色产业为支撑,辐射带动其余8个乡镇竞相发展,着力打造红色小镇、古意小镇、水乡小镇、传奇小镇、长寿小镇、凉爽小镇、休闲小镇等一批“产镇融合”、独具特色的小城镇。力争到202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3%以上。

四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22个中心村为示范,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水、土、林等乡村特色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实施村容整治、河道治理、垃圾处理等改造工程,最大限度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努力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并使之成为城市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实施绿色崛起战略,努力在加快“美丽沁州”建设上开创新局面

生态是我们沁县的独特优势,是沁县永续发展、富民强县的根本依托。我们要把生态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最核心的竞争力,扎实推进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低碳试点县创建工作,全面加强兴水、增绿、治污减排工作,努力创建全省重点生态功能补偿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一要打造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立足独特水生态优势,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以打造“一轴一源四泉五区”水生态建设格局为切入点,构筑“依山傍水、显山露水、望山亲水”、“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生态特色水城。具体讲,“一轴”,即以浊漳河为中轴线,抓好西汤水库与浊漳河连通工程建设,从源头到出境,全面实施河道疏浚、截污治污、雨污分流、生态护岸、植绿播绿等工程建设,打造水生态绿色长廊,达到水体洁净、水面干净、水量充沛、水岸绿化的目标。“一源”,即在漳河源头重点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和西源历史文化挖掘塑造,丰富和提升特色水文化,打造浊漳河西源生态文化景观。“四泉”,即在漫水、元王、下庄、圪陀四个矿泉水水源地实施“净水、净土”保护行动,在加强水源涵养林工程、汇水沟道生态治理的同时,严厉管控农业面源污染等各类污染,全面推进水源所在村污水、生活垃圾无公害集中处理等环境卫生整治工程。“五区”,即坚持适度开发的原则,重点围绕县城范围内的北海、西湖、南湖、圪芦河、瘦西湖,集中力量打造水体景观、水上娱乐项目,形成五个水旅游景区。

二要打造地绿草青的森林沁州。整合资金,统一行动,加快实施源头涵养林、荒山荒坡绿化、退耕还林还草等项目建设,保持每年4万亩以上的绿化速度,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力争国家级园林县城,建成一批省级园林乡镇和市级以上园林乡村,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6%以上,打造随时随地深呼吸的森林沁州。大力实施以核桃、连翘为主的丘陵区干果经济林工程,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兴林致富的积极性。

三要打造绿色低碳的宜居小城。加大绿色长廊、文化公园、观光公园等城市绿肺的建设力度,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打造绿色智能交通体系,实施蓝天、碧水、青山、绿化工程,将循环经济理念、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之中,真正把沁县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的生态宜居之城。积极与省、市编办跟进对接,争取尽快批复处级湿地管理中心。严格项目准入,坚决不上一个环境污染企业,坚决不留一个环保不达标的项目,切实控制新增污染源。要切实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切实加大燃煤锅炉、工业大气、扬尘、机动车、秸秆焚烧等各类污染控制力度。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执法大检查,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探索实行河湖保洁常效管理机制,坚决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保持治污整治的高压态势,真正使沁县的蓝天常在、碧水常流。积极推广太阳能建筑、电动汽车等低碳生活方式,努力走出贫困县区低碳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发展新范式。

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努力在提升沁县发展格局上开创新局面

开放是加快发展的永恒动力。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以更大的勇气和胆量,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胸襟,从构建交通网络、搭建园区平台和强化招商引资三个重点谋求突破,不断增强开放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构建开放引进的大交通。在配合如期完成太焦高铁专线和站点建设的同时,要全力以赴、多方施策,加快推进208国道升级改造、沁县至武乡一级旅游路、沁县至洪洞一级路、黎霍高速等一批交通动脉项目的建设实施,力争三到五年内全部建成,全方位构建起快速、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重新彰显沁县北控晋阳、南襟潞泽、东接太行、西通太岳的区位优势。同时,实施县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加大客运站场建设力度,力争形成县城到重点镇、乡镇驻地到行政村15分钟生活圈。

搭建开放引进的大平台。完善园区建设,精心打造开放引进的载体平台和核心动力。沁州黄农业产业园区要按照“改革创新先行区、加工农业集聚区、有机食品示范区、脱贫攻坚带动区”的基本定位,通过整合、共建、发展“飞地经济”等途径,加强与省市其他园区合作,继续引进、孵化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和项目,真正把农业产业园区打造成我县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要加快尧山工业园区、沁园春矿泉水园区建设,凸显产业特色和功能定位,增强集聚效应和承载能力。

厚植开放引进的大基础。进一步拓宽开放视野,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扩大“朋友圈”,强化与京津冀、环渤海、中原经济区的产业对接与要素互动,强化与周边兄弟县区的全方位互联互通、互动融合,开展向发达地区投资环境的全面“对标”行动,营造亲商容商的投资环境。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用系统和定向的观点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排出一批重点项目,主动到龙头企业登门招商,不断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

五、实施共建共享战略,努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开创新局面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就是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下大力气抓好脱贫攻坚、改善民生、文化惠民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的自豪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要抓住脱贫攻坚这个首要。脱贫攻坚既是责任使命,又是重大机遇,更是主要抓手。作为贫困县,脱贫攻坚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必须向党和人民交好这份答卷。我们的目标是提前一年到2019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重点要围绕“精准”两个字,在五个层面上狠下功夫:一要精准“造血”拔穷根。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发展“脱贫产业”,精准到户到人,做到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产业在手、就业在岗,使贫困户有可持续的收入;做到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创新“建管护”方式,使他们有稳定收入;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必须落实产业就业在前,确保搬出一户,脱贫一户。二要精准“输血”强基础。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大力整合相关涉农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加大金融支持,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推广扶贫资金期权发展新模式,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资本、农民变股民。严格执行政策,严格执行标准,严格把握对象,圆满完成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和农村危房改造。三要精准“兜底”保基本。健全低保线和贫困线两项政策衔接增长机制,完善大病保险、大病救助、意外伤害救助制度;探索特困供养人员、特殊残疾人员集中供养和贫困户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工作;按照中央统一要求免除普高贫困学生学杂费,聚焦贫困大学生争取社会帮扶全覆盖,着力解决因病因学致贫和返贫问题。四要精准脱贫高质量。根据“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按照国家和省关于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退出的标准、程序和后续政策,模拟中央评估办法,认真组织乡镇之间、村之间进行互查、互评和省市第三方评估,确保退得稳、真脱贫。五要精准帮扶摘穷帽。健全政府协调支持,企业、合作社、协会组织市场营销、物流配送、技术服务等产业服务体系;强化对包户干部检查通报,把包户脱贫实绩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强化社会参与,实施各种扶贫行动;强化监督考核,加强审计、巡查、舆论监督和第三方评估监督力度,对脱贫攻坚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

要抓住改善民生这个根本。一要完善实事利民机制。以民生工程为抓手,建立完善实施民生计划长效机制,每年确定一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就医就学、创业就业、安居安全、解困解难的民生实事。今年要重点解决集中供热、自来水水源扩建及管网升级改造、垃圾填埋厂、县城公厕、背街小巷改造、主街道及环湖绿化提档升级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针对县城居民集中供热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经过研究决定,坚决克服财政困难,免除居民入网费。这是全市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二要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围绕产业集聚区、园区和城镇化建设,扶持发展中小企业,以产业带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积极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鼓励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劳动力“供给”质量,切实强化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和融入。三要健全保障安民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应保尽保。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城乡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保障弱势群体生活。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不断满足困难群体住房需求。四要提高教育卫生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抓好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沁县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全面推进健康沁县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坚持公益属性,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管理机制。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鼓励社会办医。坚持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提升计生服务水平。加强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和地方病综合防控。深入开展全民健康运动,全面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要抓住文化惠民这个重点。要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县“两馆一院”和乡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建设,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要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积极推进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选树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着力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要提升网上舆论引导水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净化网络生态环境。

要抓住民主法治这个关键。加强平安沁县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社会治安打防管控工作,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注重社会稳定源头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监督管理,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强法治沁县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提高司法部门的公信力。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基层和社会各领域的依法治理能力,提高全县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政协按照章程充分行使职能。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老干部工作,让老同志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沁县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新路子。

各位代表、同志们,民生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坚信,只要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足沁县发展和百姓利益,真正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真正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沁县的广大群众就一定能够看到更多变化、享受更多实惠、感受更多幸福。

六、实施党建提升战略,努力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开创新局面

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干部。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必须切实强化主责主业意识,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具体要在“五力”上实现新提升。

(一)推进思想解放,提升创新力。要创新理念。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都要置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坐标中去考量,做到立志高远、谋划长远,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创新性和系统性。要敢闯敢干。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善于创新、敢于突破,坚决打破制约发展的条条框框,不断破解束缚发展的各种难题。要精诚团结。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全力维护整体团结,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切实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打造一流队伍,提升战斗力。要更加注重提高干部素养。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县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要更加注重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忠诚、干净、担当”好干部标准,注重在经济发展主战场、脱贫攻坚第一线和信访维稳最前沿发现、锻炼、使用干部,切实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位子。要更加注重关心爱护干部。建立干部人文关怀机制,健全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干部实际困难。要更加注重引进使用人才。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大力推进引才、聚才、用才的政策和制度创新,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型团队提供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

(三)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凝聚力。要架好“连心桥”。创新实施“党建+项目”、“党建+扶贫”、“党建+城建”、“党建+法治”等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在新领域、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的有效覆盖,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全面过硬。引导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集中解决一批热点难点问题,让基层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阳光普照。要建好“主阵地”。进一步加大党建经费投入,完善村级组织场所建设,注重提档升级、改善条件,实现多功能运用,不断提升基层保障能力,不断夯实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组织基础。要选好“领头雁”。大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树一批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选派好“第一书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执行力。落实要精细精准。细节决定成败。不论大事小事,都要精益求精,努力做到一切工作项目化、具体化,对重点工作、重要事项逐一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以精致的工作标准、精准的工作路数、精细的工作方法、精诚的工作团队,创造出精品的工作成果。效能要提升提优。牢固树立“服务发展大于一切”的理念,强化机关效能建设,以诚待民、以信招商,真正做到“零关系”办事、“零停留”办公、“零利益”服务和招商引资项目“零障碍”落户,努力打造沁县投资环境的“金字招牌”。

(五)加强廉政建设,提升免疫力。坚决做到“三个从严”:一要从严教育。不断创新正风反腐教育方式方法,大力弘扬太行精神、纪兰精神、吴琠廉政文化、龚来文艰苦创业精神、王建军敬业奉献精神等优良传统和作风,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对待权力、荣辱和升迁,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二要从严约束。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要求,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全面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三要从严惩治。认真学习“两个条例”,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用好巡察利剑,严惩违法违纪,努力建设一支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同志们,百舸争流千帆竞,沁州大地启新程。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宏伟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激发同心同德的精神和力量,凝聚决战决胜的斗志和勇气,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不断提升“六条路径”,全面实施“六大战略”,为奋力铸就“北方水城·美丽沁州”新辉煌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