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1版 PDF
崇尚好人 学习好人 争做好人
爱心志愿者接力传承好人精神

本报讯 由本报开办的《沁州好人》专栏,讲述了一个个沁州好人的感人故事,继2014年,我县49人获得“长治好人”称号,2人入选“山西好人”榜,今年我县又有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经过媒体的报道,这些好人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社会上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每每阅读之后,都会让人倍感温暖。

每次在阅读这些好人事迹之后,笔者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谁来接过沁州好人的爱心接力棒?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笔者相信,在那些答案中,都少不了传递爱心、奉献社会的志愿者。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雪中送炭的援手伸向萍水相逢的你,古道热肠的他们用爱和赠与营造了四海一家的温馨,超拔的情操播散着络绎不绝的香氛!近些年,志愿者群体总是感动着我们。在咱们我县,每次大型活动和公益现场也总是能见到一群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来自人们感受到来自身边人的温暖;在端午民俗文化节上,他们总是在最炙热的太阳下忙忙碌碌;在植树造林的山坡上,有他们在挥洒汗水;在留守儿童寄宿学校,有他们在撒播知识的种子,和孩子们嬉戏玩耍;在烧伤儿童的家里,有他们送来“及时雨”;在无人照料的孤寡老人家里,有他们在默默地打扫卫生……志愿者们始终将“奉献、有爱、互助、进步”作为人生信念,将“做个好人”作为人生追求,在“送人玫瑰”的同时,手中的“余香”也快乐了自己。

志愿者与这些“好人”模范有着相同的道德基因,都是“最美”的代表和爱的化身,在他们身上,都潜藏着向善的力量,散发出人性的光芒。其实,优秀的志愿者早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好人模范,而且一些优秀志愿者已经在群众中有了颇具影响的良好口碑。

“爱心姐姐”吴瑞姣是爱心志愿团队里公认的热心肠,几年来一直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给空巢老人换洗床被、为留守儿童做饭洗衣、为烧伤女婴募捐善款……她的热心义举感动和影响了很多人,更是激励着我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每一名志愿者。

公益微信群主陈世鸣是我县一个普通的商户老板,经常在线上募捐善款帮助贫困户和弱势群体,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公益群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有几百名线上志愿者了。在烧伤婴儿黄秀玲赴北京接受治疗的前一晚,几个小时的时间就收到善款1万多元,同时事件被多个微信群转发,几天时间筹得近20万元善款。他说,他热衷公益,看到别人幸福自己会更幸福。

长治公益协会我县站站长李彩英是我县无人不知的鼓书艺人,她常常通过说唱的形式,创造性地在沁州鼓书中植入计生、安全、科普和公益宣传,不仅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接受宣传知识,又让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焕发新的生命力。民间艺术“嫁接”公益宣传的形式,带动民间文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公益宣传与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实现了双赢。

如此凡人善举在我县很多很多,也默默地发挥着带动和集聚效应。像我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目前已经带动360多名志愿者加入他们的行列。在我县,你可以感受到,好人善举现象已成为水城的内在文化,一种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勤于本职、乐于助人的社会精神。志愿者是一面旗帜,这些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数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工作的志愿者,纵然没能成为榜上模范,但仍然可以配得上“沁州好人”的光荣称号。

据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郭爱斌介绍,让人们参与“中国好人”评选,结果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让这些好人模范的典型事迹深入人心,让这些“好人现象”引发“好人效应”,让全社会都能崇尚好人、学习好人、争做好人。志愿者是社会崇德向善的代表,也是水城沁州品格与前行的力量。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将积极、主动地走出家门,走向社会需要的地方,走进人民群众的心中,“走”上好人榜,接力传承好好人精神。

王慧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