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80年代中期的我,沐浴着社会主义阳光雨露,在改革开放中长大。2009年大学毕业后,我怀揣着青春梦想,加入了“大学生”村官队伍,立志要在基层干出一番事业来。
如今6个年头过去了,尧长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我用青春碾过的痕迹。从最初的新奇、激动,到失望、挣扎,再到现在平静、踏实,我一步步努力着,见证着尧长村一点一点的变化,至此,这一抹乡情已融入我的骨血,将陪伴着我成长的岁月。
你可能从来没想过我们身边竟然有收不到移动信号的地方,6年前的尧长村就是这样,俗称“盲区”,这里的人们主要通讯靠的是村口商店的固定电话,有的群众拿着手机,也要出了村才有用,听村民说,村里的老张头前年冬天突发脑溢血,家里虽然有孩子们准备的手机,但苦于没有信号,他老伴最后是跑到村口的商店,拿固定电话才把急救车叫来,老张头因为失去最佳救治时间,一侧胳膊和腿行动不便,只能坐在轮椅上了。我感到震惊的同时,把这个事情悄悄的放在了心上。
当时刚离开校园的我,社会经验很缺乏,逢人就打听这样的事情应该向哪个部门反映,身边的人都说不清楚,也曾经去移动、联通的营业厅咨询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我去长治市参加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在培训中,我介绍了我们尧长村的情况,向大家倾述了通讯不便的苦恼,幸运的是,培训还没结束,就有个长治县的村官来找我,她说她爱人在移动公司建信号塔,可以帮我联系问问,我高兴得不敢置信。接下来的日子,马不停蹄,找移动公司、去村里选址、开始动工,终于2014年我们村的信号塔架起来了,是附近覆盖面积最大的信号塔,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心想:村民终于可以和外界畅通联系了!然而没想到的是,信号塔虽然建好了,但是能否有信号,还要经过技术上的衔接和处理。又经过反复的协调、调试,2015年,尧长村终于有移动信号了!村头的王奶奶高兴地说,“闺女,我这手机终于有信号了,有了急事也能很快联系到在城里干活的儿子了!”看到群众高兴的样子,我觉得这几年的东奔西走是值得的!
到村里6年来,我渐渐接受了贫困的现实,一心只是想着能多给这些贫困的百姓多办点事情,我经常奔走于乡政府和尧长村之间,积极寻求机会,改善村容村貌。2012年,我在乡政府了解到了上级的政策精神,立即起草了资金申请报告,向县财政局争取了1万元,为尧长村简陋的村级活动场所添置了桌椅板凳,为村里购买了“扩大”,村民的生活日渐丰富起来。2014年,我又抓住机会,争取资金1万元为村里修缮了去往田间地头的道路。看着尧长村一天一天的变化,我心中无比满足,虽然没有像当初想的那样干出一番事业来,但是只要群众的生活能越来越好,我就无悔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