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2版 PDF
扶贫队里的"老宋"

上接一版)提高了种植积极性。为了鼓励村民大面积种植核桃经济林,宋平专门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和乡土专家张玉民定期给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如今五科村的300亩核桃长势喜人。

村里有了产业,发展就有了潜力。五科在外乡亲任国华回乡目睹村里的变化,感慨很大,毅然回乡创业,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养鸡棚,首批商品鸡即将出栏。王家峪村委主任杨石平也带头创业,多方筹资150多万元、并以鼓励村民入股的方式建设养鸡棚,他还准备在秋收后仍然以股份制形式鼓励贫困户建设投资小、回报率高的生贵式大棚;山西林盛果业客商也慕名到王家峪投资张林梨王种植项目;青修村的毛映伟主动承包5个大棚带领村民发展蔬菜种植……现如今,松村乡的许多村民打工不用再出远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不落下一个贫困户

到沁县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宋平和他的队员们严格按照省委办公厅的要求,认真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积极配合松村和其他乡镇完成了建档立卡工作。同时,他坚持"帮扶不拉下一户贫困户"的原则,亲自带队深入乡、村、户进行摸底调研,并创新思路实施了整体帮扶。王家峪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基础差,贫困户有34户103口人,大多数是老弱病残人员。为了解决这些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宋平通过积极努力,争取回50万元的整村推进扶贫资金,与乡村干部反复协商研究后,最终确定把50万元放到村里的肉鸡养殖基地以资金入股,并按户进行股权分配和分红,做到了股权清晰,真正让贫困户受益。

此外,宋平也主动联系贫困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王家峪村党员宋高宏,由于煤矿事故造成高度残疾,已卧床近10年,虽然头脑灵活,但由于不能下地,一直无法从事任何生产活动。宋平了解到他的这一情况,一方面叮嘱村里对其生活照顾,另一方面和县残联协调为他争取了一把高配置的轮椅;青修村近70岁的魏保义老人,自身条件不好,生活困难,但还供读孙女上大学,宋平知道情况后,每年都要定期到老人家进行慰问,还答应孙女大学毕业后帮其找工作;五科村的骈蓝方,是一名光棍,也是村里有名的懒汉,好吃懒做,宋平在认真调查后在全村发起"党员帮助懒人提升士气"倡议,动员村里的党员干部帮扶他克服毛病,这一做法在其他村得到推广。与此同时,宋平还积极协调厅机关干部职工到包扶点开展帮扶慰问、送温暖献爱心活动10多次,并在年底给老党员、老干部、低保户、特困户送去米、面、油和慰问金。

和群众打成一片

宋平的工作作风朴实真诚、认真负责,特别善于向群众"求教"。 在省委办公厅帮扶联系的青修、五科和王家峪村,经常看到他走东家串西家,他常说"最终还得群众拿意见,我们说了不算。"宋平驻村第一件事就是搞调查研究,一户一户走访,开诸葛亮会,组织乡村两级干部以及党员群众座谈会,把问题交给大家讨论,干部群众都说老宋的工作踏实,群众基础扎实,值得信赖。在最初的新农村基础实施建设规划时,他就坚持这样做,集中了大伙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托熟人联系省里的专业设计院实地测量规划,充分考虑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扶贫与扶智、长远效益与短期效益等关系,详细制定整村建设发展规划,当地干部群众很满意。

宋平和他的工作队员在松村安下了家,一周至少有三四天吃住在村里或乡政府,很少回家。并且按时按标准上交伙食费,从不搞"特殊待遇"。当地干部群众过意不去,有时找理由请他吃饭,他说省委有下乡驻村工作制度,我作为队长必须首先遵守规章制度。四年来,宋平一直住在松村乡政府一间不足10平米的办公室里,无论他工作多忙,到哪下乡调研,晚上都要回到那间简陋的宿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让他到县宾馆住宿,他都婉言谢绝。同时,他严格要求每一个队员,坚决不搞特殊化,不准侵犯群众利益,工作队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为了协调指导工作,宋平走遍了省委工作队在沁县包扶的其他乡镇,所到之处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身体力行,廉洁自律,在其他省委驻沁扶贫工作队中同样赢得了尊重。

宋平说,扶贫是一项特殊的群众工作,必须时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守群众纪律,只有走进群众心里,才能做好群众工作。"老宋"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他的扶贫对象都成了他的朋友。如今,松村乡政府那间没有挂标志牌的办公室,成为"老宋"的会客厅,当地干部群众不用打招呼直接就能找到他,大事小事都愿意找他唠唠,拿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