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2版 PDF
文润水城绽新花

一场演绎历史大事的文化巡游,一场展示水上运动活力的龙舟竞渡,一台传承千年民风民俗的沁州书会,北方水城沁县借文化节庆蜚声遐迩。2015年6月19日农历端午佳节前夕,第七届端午民俗文化盛会如期举办。记者再次走近水城沁州,除了多彩的文化活动,更加感受到这个县朝气蓬勃的发展活力。

县委书记卢展明,省文明办副主任赵东军,省体育总会秘会长、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主任樊卫平,中电投新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宋予忠一起按动启动球

近年来,沁县立足水土肥美、区位独特、生态优良、人文厚重等优势,以“六条路径”为引领,全力打造全国有机食品基地、循环经济和新能源产业基地、水产业多元发展基地、休闲养生旅游度假胜地、人才强县和美丽沁州,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快跑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磅礴之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使国内众多知名企业纷至沓来,高端农业、循环经济、水经济、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五大板块蓄势迸发,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借节造势 招商引企结硕果

6月19日上午,端午民俗文化节必备项目招商引资推介暨签约活动如期举行,来自省内外28个企业的28个项目经过长期考察对接正式签约,沁县一次性将总投资60.3亿元大单揽入怀中。这些项目紧紧围绕当地生态环境和电力、交通上的潜在优势,有肉驴养殖,有太阳能光伏发电,有水产品开发,有生态农业大棚建设,有中药材加工,还有还有广场、养老城、物流、市场、文化园、住宅小区等民生项目。


长治市委宣传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王辅刚宣布活动启动

县委书记卢展明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现敏在招商引资签约仪式上致辞

沁县是千年古县、文化大县、生态名县,集古风古韵、山水灵气和现代活力于一身,是人杰地灵的一块宝地,更是一座大有可为的创业之城。几年来,沁县以端午民俗文化节为媒介,立足独特的水土资源和人文区位等优势,大招商,招大商,诸多名企大企纷纷向沁县投来橄榄枝,每年端午期间都能斩获数十亿大单,推动县域经济稳中向好、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沁县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性地位,明确招商重点,创新策略和方法。在招商导向上,根据沁县实际,重点出击。一产方面,围绕提升传统农业,发展高端农业,重点引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和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打造全国有机食品基地;二产方面,重点发展循环产业、光伏发电、水酒饮料产业,创造条件引进一批实力雄厚、影响力大、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三产方面,围绕文化旅游业发展,重点引进星级酒店、房产、建筑、商业、外贸、金融等服务领域项目。在招商对象上,瞄准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精心筛选,拉出招商清单,有针对性地开展走访、洽谈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在招商方式上,采取小分队招商、网络招商、节会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八式”, 特别注重民营企业招商。在招商引资项目平台建设上,加快发展沁园春矿泉水开发园区和尧山工业园区,加大沁州黄农业科技园区的入驻比例和联动发展,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两个倍增计划”,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园区建设提档升级、为项目落地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深入挖潜 优势产业快发展

“千泉之县”“北方水城”是沁县的文化名片,也是沁县举办端午节宣传推介的重点。2015年4月,沁县一举获得全国生态建设和示范县殊荣,沁县的水土文化特色进一步强化,这为沁县多年持续推进的一系列水土产业项目的落实,水土经济的迅速壮大夯实了基础。

近年来,沁县紧紧围绕市委“五五战略”总部署,严格落实 “六位一体”工作机制新要求,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进,高效率服务,强考核落实,“六位一体”工作呈现出蓬勃推进的强劲态势,一大批“水土项目”如劈波斩浪的龙舟飞向彼岸。去年以来,沁县抓住项目投产达效、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三大抓手,采取领导包项目、定期听项目、现场推项目制度,项目建设坐上直通车。发改、国土、环保、住建等部门优化审批流程,一线办公,每月5日前在当地媒体“晒”成绩、比作为,为项目推进创造了优越环境。截至目前,64个重点项目务实推进,四项审批完成率达到97%,投产达效项目达到17个。同时,以小米、蔬菜、桑果、肉鸡深加工为特色的沁州黄农业园区、以矿泉水、饮料、果汁为主打产品的沁园春矿泉水园区建设迅速推进。

端午节又称水节,沁州人民用龙舟赛、包粽子、讲传统的方式,传递着历久弥新的文化信仰和力量,将农耕文化中优秀的基因嫁接在现代产业上,给传统产业带来强大的推动力。康禾农业有限公司将数千年桑文化演绎到了极致,开发出“东方木酒”、桑叶茶等系列产品,市场一路攀升;沁园春矿泉水产业立足沁县皇后泉18亿年水龄优质矿泉,打出“沁园春”这一北方地区唯一优质水产品招牌,同时不断挖掘水文化内涵,将皇后泉承载两千多年汉朝宫廷历史典故进行重新演绎,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好水背后的故事和传奇;沁州黄小米营养粉系列第二期上市之际,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将康熙皇帝赐名的文化背景演绎成故事,编排了情景剧,有效扩大沁州黄的文化影响力;沁州民俗馆不仅推出农耕民俗展览,再现五行八作的生动场景,而且将追求生活品质,追求健康安全的理念,集中在手工制作、特色食品制作等展示项目中。传统和现代紧密结合,历史和未来遥相呼应。这正是沁县端午民俗文化活动的核心。

文化节传递着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的新理念,沁州黄米醋、沁州绿有机蔬菜、尧舜园农业体验园等特色农业企业一同大作水土文章,成为直接承接上游产品的关键链条,分别带动各个基地和合作社种养加的快速发展,五万农民加入产业链条,受到实惠。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链条上,有14家企业和合作社、129个区域生产的粮食、蔬菜、林产品、茶产品、酒产品5大类34个品种全部获得国家有机产品和转换产品认证,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认证面积达到7万亩,使沁县的农产品价格优势十分明显,农村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名列全市首位。

文化引领 旅游经济再升级

今年文化节期间,沁县吴琠纪念馆正式落成揭幕,这位山西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以清廉务实而著称,开馆当日,吸引数万观众驻足参观。在文化节一日游、户外骑行游沁州、第十届垂钓大赛和第七届摄影大展现场,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游人络绎不绝。在文化巡游、民俗表演、沁州书会、传统庙会等活动现场,同样挤满了来自省内外的游人。端午节恰逢全国小长假,沁县旅游市场呈现出自驾游、生态游线路火热的景象,游客总量再超去年,达到38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端午民俗文化节期间,传统庙会和大戏台设在投资5.8亿元的南湖文化园苏式仿古商业街上,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游玩;投资2800万元的牺盟会山西新军纪念馆也于近日完成布展并通过验收,在端午节期间面向游客全面开放……

沁县借节发力,旅游总体开发提档升级。去年以来,针对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沁县把旅游业作为强县富民“六条路径”之一来培育,明确提出了以开发精品景点、精品线路为载体,打造休闲养生旅游度假胜地的发展战略,全力构建“一区一节五线十园”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一区”,即抓好北方水城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一节”,即搞好端午文化民俗节活动,不断提升其山西“四大节庆活动”之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线”即:“五条特色精品线路”。一是以小东岭八路军总部旧址、牺盟会山西新军纪念馆、新华日报社旧址等革命纪念地为主的红色旅游线路;二是以千泉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漳河源头、玉华山、二郎山省级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休闲为主的绿色旅游线路;三是以北魏石刻、吴琠故里、中国象棋发源地、大云院、普照寺等历史文物和民间传说为主的古色旅游线路;四是以水上垂钓、休闲、运动、娱乐等项目为主的水旅游线路;五是以花果采摘、农事体验、农耕文化、田园度假、庄园观光、休闲养生为主的乡村旅游线路。 “十园”,即以十湖为重点开发的“十大游园”:西湖动漫水世界乐园、北海水上运动乐园、南湖文化创意产业园、莱茵湖郡休闲度假庄园、景村湖佛塔宗教园、东湖生态农庄采摘园、千女湖长寿养生园、月岭湖名人廉政文化园、徐阳湖天然氧吧生态园、瘦西湖沙滩酒吧风情园。

为扎实推进旅游开发,沁县紧抓项目建设不放松,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在确定的县级重点工程项目中,涉及文化旅游项目就达二十多个,旅游产业发展进入一个井喷期。大云院、普照寺、漳河神庙、小东岭东路军会议旧址整修项目及沁州三弦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演中心建设全部完成,南湖文化园、千泉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洪教院修复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开工建设,莱茵湖郡、玉华山森林公园、二郎山森林公园、南涅水石刻馆等旅游景点雏形初现。

城市因文化而精彩,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沁县将因端午民俗文化的蓬勃发展而更具魅力。创新发展,协同发展,快速发展,沁县的文化建设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显活力、更添实力,成为上党乃至三晋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中的一颗闪亮明星。 王慧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