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一、2014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县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稳中求进和改革创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抓好项目推进、转型综改、结构优化、生态建设、安民惠民等中心工作,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平稳向好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5 亿元,增长7.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7亿元,增长2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550万元,增长4.3 %;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37亿元,增长1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49元,增长9 %;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865元,增长11.5%;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919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05%以下;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水平控制在目标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等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之内。
(一)坚定落实稳增长政策,经济发展平稳持续
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投资拉动效果明显。坚持项目推进"六位一体"工作机制,以"项目见效"为抓手,创新工作方法,加强跟进服务,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成绩,据市考核办反馈,我县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五项指标完成年排名全市第二,储备排名全市第三。"六位一体"如期推进,促进了重点工程的加快建设。到年底,全县年度重点工程完成投资5亿元,"火车头"带动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交通类项目投资3660万元,完成了7.4公里农村公路改造、3座码头建设及7条县乡路养护,汽车客运站全面竣工;水利建设完成投资2400万元,建成水利灌溉工程2处,膜下滴灌工程2处,中小河流治理6条,新增水浇地面积8800亩,解决了10个乡镇23个自然村6所学校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农田建设投资7250万元,完成了故县镇、南里乡两个新增粮食产能工程、牛寺乡高标准农田、牛寺乡后峪等10个村补充耕地等项目建设任务;传统产业项目改造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建成四气产业项目2个,材料工业项目3个,服务业项目6个,现代农业项目23个。大力实施重点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7900万元,文教卫生及其他社会事业完成投资3500万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积极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有关政策规定,推出了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的基础设施类项目,支持民间资本有序进入医疗卫生、教育、体育、养老等领域,促进了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全年民间投资占到固定资产投资80%。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按照省、市、县审改办的要求,完成了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审批流程优化固化等工作,顺利承接了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并实现了顺利运转,项目审批、核准时间分别比法定期限减少了5个工作日,备案做到了即来即办,项目审批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积极促进消费增长。加快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建成了万强商贸日用品配送中心、葆源农牧蔬菜批发市场、贸易大厦改造等工程。落实养老、健康、信息等新兴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网店、微店、快递等新业态商务业,努力促进消费增长,以第六届端午民俗文化节举办为契机,拉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县政府定期召开经济分析会,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施定向指导督导,狠抓了政策措施的落实,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扶持,保证了企业的良好运行。召开银企洽谈会、项目对接会等,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有效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全面落实小微企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效支持。
(二)加强统筹协调,转型综改实现新突破
按照省、市转型综改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围绕"转型综改攻坚"建设总体任务,以加快发展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狠抓落实为关键,深入推进了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工作。一是依据总体方案—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的总体推进模式,在各有关部门的广泛参与下,出台了2014年转型综改行动计划。二是重点领域改革进展顺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完成了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汇总摸底,事项目录编制和权力清单公示,各部门积极承接上级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并顺利实现对接运转。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方面。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政策,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和金融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集聚。工商注册便利化改革方面。放宽了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将注册资本实缴变为认缴,将企业年检变为年度报告公示。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启动了农村地籍调查工作,出台了以农民自主、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对零星地块进行开发的鼓励政策。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积极鼓励各类合作社采取自愿联合形式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946个,创建联合社3个。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方面。建立了县级土地流转平台,3个乡镇3个村启动了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工作,全面铺开了地勘测绘工作。三是重大事项得到落实。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创建有机农业基地县的决定》,围绕农业六大板块,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博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新完成了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5.1万亩,总面积达到9.1万亩;积极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恒通新能源公司煤制天然项目接近扫尾,建成汽车加气站2座;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沁州黄、沁州绿、潞宝金和生等14个企业被确定为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肉鸡屠宰加工、潞宝小杂粮加工、万吨米醋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水制品产业开发取得较大进展,沁园春矿泉水有限公司具备了40万吨生产能力,唯思可达冬虫夏草饮料主厂房开工建设,三明环美有限公司酸性电位消毒水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并生产出系列产品。此外,特色旅游开发、现化服务业、文化产业开发也取得一定进展。四是列入市级转型综改重点项目的潞宝金和生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和沁园春百万吨矿泉水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其他8个县级重点项目也取得了实质性推进。五是充分发挥首创精神,出台了重点项目联合审批实施方案、重大项目决策咨询评估制度、规范工程招投标活动若干规定等,这些制度性成果受到市考核办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市全面推广。
(三)结构调整有序推进,升级转型成效明显
一是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全年共下达种粮直补和良种补贴2515万元,标准化养殖场补贴110万元,大棚补贴150万元,移民产业补贴776万元,深松补贴62.5万元,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力推进实施新增粮食产能、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8亿公斤,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18.9%。扎实推进有机农业示范县、"一县一业"基地县和"一村一品"专业村创建工作,通过有机生产技术推广,有机生产制度健全等,新增有机认证面积5.1万亩。围绕沁州黄谷子产业,重点扶持沁州黄醋业、万里香公司等3个企业,"一县一业"基地创建取得了实效。以"六大优势"板块为重点,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15个。
二是发挥有机农产品资源优势、水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六条发展路径"和"六大攻坚"目标,依托松村农业园区、尧山工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实施了潞宝金和生肉鸡屠宰、30万吨饲料加工、潞宝公司小杂粮加工、沁州黄公司中老年米粉加工、沁州黄醋业万吨米醋、老实醋业米醋生产线扩建、唯思可达公司冬虫夏草饮料、聚生元、田园香公司杂粮加工生产线扩建、恒通新能源6.8万吨煤制天然气、沁园春有限公司百万吨矿泉水、振东百益公司药材种植加工等一批有机食品、新能源及水制品开发项目,并有部分项目竣工投产。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和中核光伏有限公司、永联科技有限公司、汾酒集团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这些增长点项目的投资建设,将为我县特色发展、转型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确立了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文化产业为方向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到年底,唯思可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南湖文化园商业街基本竣工,208国道漳源综合服务区二期、协鑫集团新店、牛寺加气站、万强商贸有限公司物流配送中心、昌达商贸中心、沁州黄、葆源公司两个为农服务体系项目投入使用。开拓思路、创新载体,挖掘内涵,拓展活动内容和形式,成功举办了第六届端午民俗文化节。依托民俗协会、清韵戏曲盔饰合作社等文化产业实体,开发出一批别具特色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促进了服务业总量、质量的提升,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到GDP比重的60%以上。
(四)城乡建设大有作为,生态低碳取得新进展
按照"区域一体,城乡统筹"的原则,适应城镇化发展要求,大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新修编的县城总体规划通过市政府批复,在此基础上,同步完成成了县城绿地系统、供暖、供排水、天然气、垃圾处理等6个专项规划,为今后的大县城建设提供了规划支撑;二是以册村、新店两个镇为试点,全面铺开了以"五建设两整治"为内容的重点镇建设工程。依托交通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新店镇规划建设了新苑小区;郭村镇发挥产业带动功能,实施了商贸一条街,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工程;故县镇发挥百年商业重镇和文化积淀优势,实施了名相故里景区建设和现代物流开发项目;册村镇依托尧山工业园,实施了镇区文化广场、商住小区开发;漳源镇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确立打造了中石化综合服务区和华山景区开发思路。三是以打造美丽乡村为目标,以街巷硬化、村庄亮化为切入点,列入规划的20个中心村基础设施、环境改善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此外,按照上级要求,全方位开展了乡村清洁工程,投入资金230多万元,完成了65个行政村集中整治任务,各个村均配齐了保洁员,建起了垃圾池和填埋场,配备了垃圾清运设备。四是备受关注的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办公楼、锅炉房、风机房等工程进展顺利,并完成了设备招标采购;县城垃圾处理厂垃圾坝、防渗系统、截洪沟等主体工程及专用路路基、服务区主体已完工;县客运中心、人武部指挥中心、公安局技侦大楼、环保监测站业务楼、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五是水城银座、华安苑三期、清华苑住宅小区和惠民小区保障房小区的交付使用,进一步改善了县城居民的居住条件。
按照"北方水城、美丽沁州"总体目标要求,全县上下始终把生态、低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积极开展了低碳试点县和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申报工作,到目前省级低碳试点县获省发改委正式批准,获此称号的长治市只有两家,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通过国家和省两级评审,以此为标志,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将步入崭新的阶段;二是以"荒山造林""身边增绿"为重点,实施了以"十大森林公园"巩固提质、30项荒山绿化、20项干果经济林、园林村镇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植树造林工程,全年新增造林面积4.4万亩,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二是全面铺开了千泉湖湿地公园恢复与保护,西汤水库新水源建设工程,利用上级资金390多万元,实施并完成了牛寺乡4个村、郭村镇3个村、杨安乡2个村等6个流域治理生态扶贫项目,新增水土流失控制面积15平方公里。三是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狠抓重点企业在线监测、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工作,支持重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和污染源治理,实施了肉鸡产业化项目污水处理、建设、长胜辰宇墙体材料有限公司、鼎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烟气脱硫、3个规模化养殖场污物粪处理等工程建设。开展了"向污染宣战,享碧水蓝天"百日攻坚行动,着力抓好淘汰黄标车、老旧车、燃炼锅炉除尘改造、餐饮单位油烟净化等,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五)民生保障提速跟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强化"红线"意识,进一步强化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全县安全生产持续保持稳定向好的趋势,各项安全指标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范围之内。
积极扩大就业。认真贯彻执行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12条、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8条、帮扶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7条、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促进就业创业政策,确保了就业形势的稳定,全年共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919个,安置失业再就业困难人员50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012人,安排公益性岗位3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05%。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认真做好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关事业单位参保摸底、居民基础养老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城乡居民低保、五保供养提标、社会医疗救济、社会救济和优待抚恤等工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70元/月,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10%,城乡居民低保每人每月提高25元、22元,实施医疗救助1807人次,支出金额458万元,五保供养对象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960元,下拨救灾棉被1092条,棉衣832套,慰问特困户1135户,落实退伍士兵补助资金63.45万元。
办好农村"五件实事"。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1300户,完成423户1390口人易地搬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065人次,千村万人培训1070人次,家政服务培训1040人次,完成3个农村幼儿园改建新建,配备农村清洁人员344名,建成镇村垃圾填埋场252座,配备垃圾清运车92台。大力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努力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职业中学基础能力和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面促进健康养老、计生、体育、文化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定昌镇中心幼儿园完成了土地、规划、环评、审批等前期手续,争取到省级配套资金120万元;第五中学、育英学校、沁州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动工建设;职业中学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可研通过评审,可望列入中央投资计划;县医院外科楼主体已经完工,年内可望投入使用;段柳、次村两个卫生院主体完工,南里、南泉、牛寺三个卫生院即将开工建设,引进外地医疗机构建设的沁州医院基本完工,漳源、新店、故县3个计生服务所交付使用,县级图书馆建设接近扫尾,档案馆进入施工阶段。
扎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年改造县乡公路7.4公里,解决了10个乡镇23个自然村6所学校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端村、下曲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65个乡村清洁工程,新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火车站前等、牺盟会纪念馆广场3个文化活动广场,实施了洪教院周边环境治理工程。
扶贫攻坚迈出新步伐。按照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全面完成了179个贫困村37897名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工作。依托潞宝金和生、沁州黄集团、沁州黄醋业、振东集团等企业,带动农民发展设施蔬菜、肉鸡养殖、沁州黄种植产业。积极推进片区产业开发和整村推进,形成药材种植专业村19个,总面积达到1.4万亩。投入资金1050万元,郭村镇、新店镇7个整村推进村,发展了核桃、药材、苗木、蔬菜等一批特色种植项目。到年底全县500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安排和主要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关键之年,是落实"六权治本"推进"六大发展"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科学合理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2015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完成21.06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完成38.25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完成1.8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完成9.29亿元;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正增长,超过7560万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完成16512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完成5449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减排,烟尘、粉尘排放,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约束性指标均控制在市下达任务之内。
做好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加快转型综改、推动"六大发展",为"十三五"开局奠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县上下要自觉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凝心聚力、提振精神、善谋善为、攻坚克难,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转型综改步伐
一是要强力推进重大改革、创新土地管理改革。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出让、租赁、入股和抵押等方式入市流转试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三个清单,加强权力运行监督,确保"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快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精简项目审批前置条件,推行前置审批与项目核准"并联"办理,选择公开一批向社会资本开放项目,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民生事业领域;创新园区管理体制。赋予各产业园区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准入方面的决策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推进金融创新改革。扎实推进信用联社改制,年内要取得实质性成效。增设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引入"助保贷""小微贷"等,推出农村青年创业贷、助农贷、惠商贷、民生幸福贷、安居贷、小型企业联保贷、粮农贷、助学贷、惠农卡随时贷等信贷新产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研究提出我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参改机构、人员、车辆范围和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提出涉改车辆处置办法、司勤人员安置意见和执法执勤用车制度改革办法;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细化预算编制,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推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力度盘活存量建设资金。
二是着力推进20个重大事项。继续纵深推进有机农业基地县创建,新能源基地县建设,有机食品加工业发展,旅游产业开发,现代服务业发展等结转任务。重点推进2015年行动计划新增的省级低碳试点县、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创建、不动产登记、实体经济壮大、美丽乡村建设、科技创新方面等的工作,力求做到有目标、有任务、有内容、有载体、有措施,确保年内抓出效果。
三是全面加快重点转型项目建设。推进南湖文化园、冬虫夏草饮料、百万吨矿泉水、中老年营养米粉4个结型项目加快建设,争取年内竣工;继续抓好协鑫潞安3×100MW燃煤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省道沁县至武乡一级路改造审批立项,争取年内动工;积极推进西汤水库新水源、城南保障房、景阳农业乳肉牛繁育基地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为我县转型发展、经济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加强和省市部门沟通联系。力争使更多的重大改革在我县先行先试。
五是发挥首创精神,形成综改亮点。提炼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二)落实各项稳增长措施,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投资稳定增长。一是要扎实开展好"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要坚持问题导向,逐企业逐项目会诊分析,查找出竣工未达产项目存在的症结和原因,并针对性地提供服务,确保项目提质增效,投资发挥效益;二是要高起点、高质量谋划储备一批符合产业政策,适合沁县发展的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大项目、好项目,抓住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坚持走出去对接、引进来落地,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开展以商引商、以企引企、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努力扩大项目储备,促进项目落地;三是全力促进已确定的64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四是围绕十大重点领域为抓手。着力抓好太焦铁路、208国道过境段改扩建、沁县至武乡一级公路改造、黎霍高速过境、协鑫潞安3×100MW煤电、尧山变电站扩容改造、农网改造升级、西汤水库建设、流域治理、小农水工程建设、沁馨家园保障性安居工程、人居环境改善、县城天然气管网及汽车加气站、乐村淘网购、新兴产业发展等项目投资建设,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作用;五是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放宽市场准入,清理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积极拓宽民间投资领域,集中推出一批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项目;六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各级部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下大力气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接,努力争取中央、省、市对我县的支持。
激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适应消费趋势变化,落实好各项消费促进政策,建立起能消费、愿消费的长效机制。创新思路着力办好第七届端午民俗文化节,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县旅游、文化、娱乐、商务消费的提升。积极发展养老、健身、家政、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业态服务业,鼓励发展新能源产品、家电、家俱建材等大宗消费,加强城乡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农超对接,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等。
着力帮扶中小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加大对"小巨人"企业和小升规企业帮扶力度,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拓宽融资担保机构服务企业功能,努力化解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问题。对接证券公司、股权交易机构,支持企业直接上市融资。
(三)做好非煤大文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贯穿延伸农业、跨越农业的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资源向工业产品提升转化,努力把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做实、做大、做强。一是依托沁州黄、潞宝金和生、沁州绿、晋汾高梁、振东百益、嘉盛农业、海州科技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高端有机农业基地县创建引领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大力发展沁州黄、设施蔬菜、核桃、小杂粮、中药材种植及肉蛋鸡、肉牛、肉猪、肉兔养殖产业,推动农业种养结构向优质高效的方向迈进,为有机农产品加工产业蓬勃发展提供原料支撑;二是着力抓好潞宝金和生有限公司肉鸡屠宰、熟食料理品加工,沁州黄公司的中老年米粉、潞宝公司的小杂粮加工、山西沁州黄醋业万吨米醋、绿生元公司农产品加工、沁州绿蔬菜加工、振东百益公司的药材加工等在建项目的推进,力争提质达效;积极引进投资商参与有机食品加工项目建设,争取更多的有机食品加工企业落户我县,形成别具特色的有机食品加工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体系。贯穿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按照垂直一体化思路,着力推进恒通新通源6.8万吨/年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年内竣工投产;继续开展协鑫3×100MW燃煤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取得重大实效;科学布点、创新思路、引入竞争,年内建成汽车加气站2座。落实好国家和省出台的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重点抓好中核沁县公司、永联科技等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并力争获准建设。
积极推进水制品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支持沁园春百万吨矿泉水开发、唯思可达6万吨冬虫夏草饮料、康禾公司桑果酒等项目的投产达效;扶持三明环美生物有限公司酸性电位消毒水系列产品研制开发和产能扩张;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对接,努力实现水制品产业产品系列化、多元化和高端化。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度挖掘我县特有的文化元素,面向旅游大市场,支持传统木作,葫芦烫画、戏曲盔饰、根雕、石雕、布艺、刺绣等文化产业做强、做大,实现和消费市场对接。做好沁州三弦书、南涅水挑高秧歌等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并努力推向市场。办好一年一度的端午民俗文化节,使之成为我县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龙头和载体。
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落实好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线服务业全面发展。一是要把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放在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来加以认识,进一步促进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做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景区景点的建设;二是着力抓好华合物流、农产品物流园区等第三方物流和多方物流项目建设,提升物流业对相关产业的综合服务能力;三是要统筹推进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
(四)强化"三农"工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农业六大优势板块为重点,积极引导4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增收致富主导产业;继续抓好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创建和有机认证工作,年内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要达到15万亩,有机认证企业要达到20家以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支持和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年内百户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0个以上,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成松村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涅河河道治理、西汤水库新水源工程、小农水工程、申则沟坝地治理、故县镇基本农田整理,新店、段柳、册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推进扶贫攻坚。按照精准扶贫要求,抓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深入推进"百企千村"产业扶贫、移民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多种形式的扶贫,加大劳动力就业培训等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力度,确保年内减贫5700人。
(五)、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推进大县城战略。以县城扩容提质为目标,着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年内重点推进县城集中供热、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程。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启动实施县城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加快建设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先进、宜居宜业的城镇人居环境。积极探索旧城改造模式,扎实推进保障房建设,创造条件保证规划建设棚户区安置房1364套、廉租房242套、公租房159套、经济适用房238套总面积20万平米的城南沁馨家园保障房小区全面开工;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继续推进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年内要完成1460口人易地搬迁,1000户农村危房改造,5000口人农村饮水安全,60公里农村公路提质,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等。巩固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成果,完善村庄绿化、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努力创建一批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六)坚持绿色低碳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扎实开展省级低碳示范县创建。以应对全球变暖,促进碳减排,建成全省低碳发展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实施好发展绿色低碳农业,培育低碳新工业,构建低碳生态旅游产业,推广利用绿色清洁能源,造林绿化增汇,倡导低碳生活等8项低碳行动计划;抓好尧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低碳工业园区,松村农业园区低碳现代农业加工园区,低碳旅游示范园区,林业碳汇示范工程,低碳村镇示范工程建设,确保年度碳排放量、碳排强度分别较2010年累计下降18%和20%,为全省同类型地区低碳发展创造可借鉴、可复制的示范经验。
启动实施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围绕浊漳河源头保护,推进实施源头涵养林建设,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和源头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工程,以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为目标,做好林木资源保护,"两山"造林、"两林"富民,"双创"增绿,"三网"覆盖工作;以千泉湖湿地公园建设为龙头加大湿地系统保护;以扩大有机农业规模,推广新型农业技术,保护性耕作措施为重点,改善农田生态系统;以环城、环水、街区道路绿化为重点努力构建北方水城绿地体系,(下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