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3版 PDF
同读家乡报 共叙故乡情
——《沁州新闻 》在北京
骈宇骞

初读《沁州新闻》是在2003年的春天,当我手捧有套红印刷的《沁州新闻》时,内心确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家乡报,故乡情。从此,我与《沁州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收到就读,受益匪浅。

自《沁州新闻》创刊以来,报社免费向全国各地邮寄500份,给北京邮寄的有40多份,使在外的沁县游子们能及时了解到沁县改革开放的新变化,可以及时分享到沁县发展的喜悦。

说实话,在北京工作的沁县老乡,由于路途较远,回家的机会很少。尤其是一部分年老体弱的同志,更是几年或几十年才回去一次,他们对当前沁县的变化了解甚少。所以每逢举行北京沁县乡亲联谊会时,总有一些老乡要带几份《沁州新闻》来给大家传阅,大家总是踊跃查看,对所刊登的内容赞不绝口,让在外游子们对沁县的发展有了自信,有了激情。有的老乡把报上的新闻自豪地讲给周围的老乡听,有的老乡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文章剪下来加以保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沁州新闻》是在京沁县乡亲了解老家发展变化的唯一渠道,对于在京乡亲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沁州新闻》是沁县县委机关报,它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为它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反映了沁县人民的心声,报纸里始终汇聚着山南海北沁县人心里的所思所想,可以说是"大家办给大家看",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为它新闻性很强,在这十几年里,办报人始终紧紧追踪县里大事要事,给有力的新闻舆论支持,让在外乡亲倍受鼓舞。

俗话说读报容易办报难,办好党报更难。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传达正能量的主阵地、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舆论工具。报社工作责任大、压力大,因此办报人必须先吃透党的政策和现实的社会情况,还要有敏锐的触觉和政治判断力,只有这样才能抓准报道的要点,写出动人的文章。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沁州新闻》编辑的精神境界,看到他们以强烈的责任心办报的特点。从中心主任、记者到编辑,从采访、写稿到出报,他们始终严谨细致,认真负责。为了新闻的准确真实,把好质量关,不出差错,不知他们查阅了多少资料,修改了多少次草稿;有的记者顾不上家庭困难,没有休息时间,他们也毫无怨言,始终用自己的笔奋斗在沁县改革开放的第一线。

正因为有《沁州新闻》这样的记者、编辑的付出,才有了《沁州新闻》今天的成就。—份故乡小报,给我带来知识,带来家乡日新月异变化的信息,是沁县在外游子的良师益友。虽然我已经离开故乡多年,但每当我们阅读《沁州新闻》时,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故乡,想起了这些办报人。一种牵挂,一种赞叹,一种钦佩,一种敬意,油然而生!我们在此深表谢意,并衷心祝《沁州新闻》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