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3版 PDF
沁县修志历程
沁县史志办 王淑红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传播地方历史特有的文化传统。纵不断线,横可分类,承前启后,有益风化,唐宋以来,历受重视,明清之际,空前繁荣。故大多数省、府、州、县都多次进行编纂。沁县编修地方志始于宋代,因当时沁县称沁州,所以首纂为《沁州志》。民国元年,改称沁县,为《沁县志》。

一、旧《沁州志》的编纂

据《山西方志要览》载:沁县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方志是宋徽年间(公元1101-1119)的《威胜军图经》,明永乐六年(1408)前的《沁州郡志》。明永乐十九年(1421)前,由佚名纂修《沁州志》,志佚,仅《文渊阁书目》卷十九“旧志”著录,《永乐大典》有引。明永乐十九年至正统六年间(1421-1441),由佚名氏纂。志佚,仅《文渊阁书目》卷二十“新志”著录,《寰宇通志》、《明一统志》和明成化《山西通志》均有引。明嘉靖至隆庆年间(1522-1572)由杨大可纂,志佚。明万历三十年(1602),学宪杨业甫首倡,刘东化、刘梦熊、霍梓协助,促动知州俞汝为主修。霍梓主笔,成书八卷,志佚,仅清康熙《山西直隶沁州志》和乾隆《沁州志》存俞《序》。清康熙十三年(1674),由知州汪宗鲁续修《山西直隶沁州志》,全志八卷,木板刻印。藏北京、上海图书馆(胶卷),属孤本。清乾隆六年(1741),由叶士宽、雷畅(知州)续修,吴正纂。乾隆年初,命儒道编辑一统志,各省要编道志。沁州成立修志馆,续修州志。成稿四卷,并买梨板待刻,因人员变动未成。是年,知州雷畅又将原志稿进行了“裁汰荒见,增补择要” , 捐出自己俸银刻板成书,被誉为修志楷模,纂者吴正。全志十卷,首一卷。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沁州知州姚学瑛将调任他乡时,州士绅再三邀留增补州志,姚遂留沁续修《沁州志》,姚学甲续纂,叶士宽原本。全志仍为十卷,卷一首。清光绪六年(1880),知州吴承恩责成骈沁,卫子良分纂《沁州复续志》,全志四卷,首一卷。有资料说,民国二十四年(1935),县长周顺吉曾修《沁县简志》参考本,未发行。但至今未查确。

1979年,晋东南专署翻印清乾隆六年雷畅修、吴正纂之《沁州志》及清光绪六年修,骈沁、卫子良纂之《沁州复续志》本留世。2003年,沁县史志办为抢救古文化,把存世的康熙本、乾隆本以及光绪本三部旧《沁州志》经点校、简注后出版印刷。

二、新方志的编纂

(1)第一轮修志

1958年,沁县人民委员会组织郭锦章、郝耀、武畅德、张品倬四人开始编纂《沁县志》,工作未展开就解散。1962年7月,县政府设立地方志办公室,沁县师范教师阎蔚槐兼县志办主任,成员由骈耀宇、刘瑛、陈玉堂、王尚文等,纂出建置沿革等部分草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县志办解体,纂修工作中断。1981年秋,县政府复筹组县志办。1982年,成立沁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瑛(兼),副主任陈玉堂(主持工作)、王尚文,成员有霍国良、王进德、温本怀、李国庆、张正、苏一山等15人,人员之多居当时全省各县修志组织之首,开始了社会主义新县志的编纂。1984年下半年,温本怀主动请缨承包新县志的编纂,10月制定篇目,11月、12月,组织召开各单位编写沁县志专志会议,举办县志专志培训班,期间,先后调入申小胖、杨耀伟、秦贵方、邱昱午、苑德应、郝爱平、温银玉、王淑红,并借调禹耀忠、张维亮等。1988年,以期刊形式编印《沁县志初稿》(征求意见稿)十期。1992年春,初稿在县内评审未通过。本年,沁县县级机构改革,县志办和中共沁县县委党史研究室合并为沁县史志办公室,李树荣为主任,因编中共党史,县志搁浅。1997年下半年,《沁县志》编纂工作再次启动,在前稿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充实、修改工作。1998年7月,李树荣退休,马留堂接任主任。有副主任王中庆、梁建国,编辑申文水、禹耀忠、刘芳、王淑红、郝爱萍、李冠峰。从11月份开始,聘请市志办副主任马书岐、平顺志办张松斌和黎城志办刘书友来沁指导,重新调整篇目,并把篇章分解到个人,进一步收集资料,反复核实,全班人马昼夜苦战一百天,于1999年1月完成送审稿,3月通过了省市专家评审,又经过一百天的努力,前后五易其稿,8月正式印刷出版。全志除概述、大事记、附录外,共设28卷、123章、432节,计73万字。2000年8月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总结表彰第一轮修志工作,《沁县志》等三家县志荣获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全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

(2)第二轮修志

二轮修志启动于2011年。10月21日,成立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由县委书记任名誉主任,县长任主任,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政府法律顾问任副主任,委员由14人组成。编委会下设办公室,县史志办主任王建宏同志任主任。县志办结合全县实际制订“续修《沁县志》篇目”,经过多次反复讨论修改,全志设37卷、164章、562节。10月26日,召开续修县志动员培训会议,分管县长和各修志单位签订了修志责任书。制定的《实施方案》和篇目以编委会的名义下发到各修志单位,要求各修志单位也分别成立了“修志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专职撰稿人。为搞好二轮修志工作,县委、县政府还将修志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此后,进入搜集资料和撰写初稿阶段。2012年,为推动全县修志工作,再次召开修志动员大会,加强对全县修志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指导,实行责任编辑分片负责制,对各单位送来的初稿,严格把关、反复修改。2013年,由于单位人员少、又年龄大,进度缓慢,为早日完成修志任务,外聘4名人员组成修志组,承担修志任务。截止目前,已经完成合格稿件15卷以上,草稿近100万字,收集图片1000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