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土地紧张、资金短缺、劳力不足、优惠政策欠缺等矛盾日益凸显,"后工业化"时代的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种繁荣与危机同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常态下,要实现加快发展、优质发展、持续发展的目标,任重而道远。立足招商引资实际,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沁县招商引资大突破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摸清家底,聚焦"主业"。在充分研究沁县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加快制定沁县《对外招商产业指导目录》,明确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产业园区。进一步做好三大工业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规划,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提倡"一园一品",引导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集约发展,打造有别于其他县区的特色专业产业园区。围绕优势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招大做强。我县已初步形成了特色农业、循环工业、水酒产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五大产业板块",引资应注重成熟产业链生产企业的引进,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细分产业链,将其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内联外引,促进产业配套和互补,优先引进关联度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集约化高的优势产业集群,促使承接产业转移和沁县本地优势产业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共同提高,不断提升产业的综合实力。
二、"软硬"配套,亲情服务。注重亲情服务,优化发展"软环境"。突破行政审批慢、效率低、时间长的机制障碍,在落户企业手续办理中实行"专人负责制",零距离服务;在项目建设中实行全方位跟踪式服务体系,营造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良好创业氛围。
三、创新方式,精准招商。发挥企业主体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立足实际、优质资源和产业基础,强化产业链招商,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效果。强化全县干部的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产品思维),强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服务思维,形成扶持客商的鲶鱼效应。充分利用沁县在外成功人士多,交际广信息量大的优势,积极开展亲情招商,通过组织同乡会、联谊会等形式,收集了解投资者相关信息,积极寻求适合到沁县投资的合作伙伴;联系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投融机构、商会、专业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多渠道了解投资动向,组成招商小分队带着项目主动上门招商,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借助县政府公众信息网、沁县招商网、沁县老乡俱乐部等信息平台,广泛发布招商信息动态,通过事件营销、故事营销、人物营销等营销方式,扩大对外影响。
四、发展金融,形成"硅谷"。在大力引进民营股份制银行的同时,大力发展各类金融租赁公司、私募股权及各类基金公司,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学习北上广深等东部发达地区成功经验,采取"园区管委会+公司"的运作模式,由政府出资选聘高学历资深金融人才在一、二线大城市设立融资公司,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多种资源让资产增殖;进入大城市的资本圈子,使其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优势为我所用,不断挖掘产业新动向、经济发展新趋势,吸引一批高新技术项目落户。
五、大胆尝试,创新模式。允许新产业、新行业、新的经营模式先行先试,边运行边规范。比如现代光伏设施农业项目,要敢于创新,寻求新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议在沁县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等配套设施,为企业和创业青年营造开放、包容的投资环境,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
六、提升素质,强化队伍。要在招商竞争中有所建树,必须要有一支出色的招商队伍。招商人员作为特殊商品的推销员,除具有一定金融管理、投资、国际经贸、法律及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吃透县情,充分掌握现有的主导产业、优势资源、潜在市场及成熟项目,对其进行科学化系统培训,以便其在招商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对发达地区的相关产业予以重点关注,有效地捕捉商机,找准对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