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穿山跨河有蒙华
李敬泽 石自锐

如果说中铁第三设计院是编创蒙华剧本的作者,那么,大桥局第二工区则是把一幕幕动人情节变成活剧的导演。面对脚下深深的淤泥层、砂质黄土层、粉土层、粉质黏土层、粉细砂层、中砂层及圆砾土层,他们祭出了独有法宝。淤泥深且容易流动,她们就在井口打进8米长的护筒,将淤泥严严地挡在外边。地质层交替出现,她们就交换用旋挖钻、反循环钻来打。0号墩及北引桥1至8号墩桩基属于大直径超长钻孔桩,钢筋笼重量达20吨到35吨,施工难度较大,他们就设计制造了孔口吊装平台,使长达百米的钢筋笼能够顺利入孔。钻孔太深,导致孔底取浆无法完成,他们就设计了分量重、筒内藏有锥型体,落下时可使浆液流入、提起时可封住进浆口,能真实取到孔底混凝土浆液数据的取浆器。桥墩对浇筑的要求很严。气温既不能高,也不能低。他们就尽量控制从原材料到施工时的温度。今年7月5日下午,正是赤日炎炎的时刻,窑头滩地面温度达到了37度以上。而北引桥62号墩却需要浇筑。这个承台分上下两层,其中下层长18.5米,宽14.1米,高3米;上层长13.4米,宽10.2米,高1米,混凝土需要浇筑919.23立方米。因为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且正值高温季节,为保证施工质量,二工区从混凝土原材料就开始控制,采取措施降低原材料温度,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化热。浇筑过程中,他们尽量避免在温度最高的时间段浇筑,实在避不开最高温时,就减慢浇筑速度。浇筑过程中,一直采用冷却水管循环水降低浇筑温度,并布设温度计测温点监测温度变化。浇筑完成后,采用帆布覆盖洒水保湿养生,确保首个承台一次性浇筑完成。

汗水、雪水、雨水,化为一根根坚强的基柱;机声、夯声、歌唱声,臻就一个个高大的承台。到2016年10月底,蒙华铁路北引桥钻孔桩已胜利灌注了1020根,占应浇基桩1405的70%;承台完成27个,占应完81个承台的33%。铁路单墩完成11.62座,铁路门型墩完成2.38个,主桥0号墩和1号墩均处于封顶阶段,主桥0号墩拱架正在拼装,3号移动模架主梁及提升架已完成拼装,准备进行第一次提升。主体工程量产值合计27190万元,占总产值的37.05%。

在石家碾村的黄土岭上,正挖建着一个典型的山区客货两用站。说是建站,实际上是在黄土岭上挖站。这里的黄土岭大都在海拔600米以上,且呈陡坡分布。而建站的高度,却在430余米处。这就意味着要把这个黄土岭活活切下去60层楼高,土方量是天文数字级的,其费用也是惊人的四个亿。加上两边的5座桥、四个洞,平陆站简直就像是建在悬崖峭壁之上。

2016年新春过后,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蒙华铁路平陆站正式动工了。几十台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轰隆隆开进工地,艰巨的挖掘工作开始了。作业分层次进行。每挖下去一截,就在挖好的斜面上做好防护坡。防护坡共分11层,每层高十多米左右。其中11层至6层呈窑洞状花纹,一个个斜躺在土坡上的半圆形花格,就像一排排延安窑洞,又像镌在鲸鱼身体上的一片片鱼鳞。而每个鱼鳞内,又支撑着一个个细碎的斜格。既结实又美观。五层以下,防护墙改成了斜格式花纹,活像是一个个方格被压扁了一样,更像是一串串交错的菱形。而每个大格内,又都装饰着一个个斜样小格。坡上所有格子的厚度,均达到五十公分以上,把松软的黄土牢牢地定在地面。防护墙越到底部,每段防护墙之间留出的平地越宽。这些平地都被打上了厚厚的水泥。车站坐落的地方,是石家埝村的沟腰部,挖出的平地宽大而坚实。凹槽的部分,两边被砌起了坚固的防护坡。

(未完待续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