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领悟历史决议筑牢信仰之基
——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高端论坛”发言摘要

上接第三版)体制改革是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政治体制改革是上世纪80年代的重点内容,邓小平同志在整个80年代谈改革谈得很多。1987年中央设立了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整个80年代,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到十四大的时候基本上达到了一个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程度,此后主要是在具体的手段和内容上不断完善。在十八大之前,我们形成了总体上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政治体制。

在经济体制改革上,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河。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进入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规划,是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1998年后搞了国企改革,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主动与国际接轨、融入全球贸易体系,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件具有转折意义的大事,为中国经济腾飞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正是由于这些体制改革,我们的经济在这些年获得巨大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创造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1978—1984年,我国农村生产年均增长4.8%,为1952—1978年的2倍。其中,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一跃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长了33.6%。加入世贸组织后不到10年,我国的GDP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决议》对于新时代的历史定位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我们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到,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目前,新时代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制度保证、物质基础、精神力量这几个方面。

我们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达到了成熟程度,“四个自信”深入人心,简单的崇西恐西心理大大减少,我们对于未来充满自信。经济制度比较成熟,公有制主体地位一直岿然不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尤其体现在控制力上。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得到繁荣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文化繁荣昌盛。(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铭记丰富历史经验 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关海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要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方向意识,良好的政治生态反映了政党和其他政治组织的发展方向;二是底线意识,不良的政治生态一旦发展到一定阶段,突破了基本的底线就要出大的问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严格说都不是偶然性事件,而是政治生态长期恶化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要长期执政必须保持良好的政治生态。一个完整的政治生态由政治文化、政治信仰、政治行为三方面构成,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情感的积累形成了人民性的政治文化,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价值取向。政治文化也正是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政治传统,二是政治心理,三是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有着优良的传统,良好的政治心理,明确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文化,特色鲜明,这是党领导的文化基础。

政治信仰是政治生态的核心,道德代替宗教,是中国传统社会区别于西方社会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中国迫切需要新的信仰体系引导中国人民前进。孙中山率先举起了三民主义的大旗,将政治提高到了信仰的高度。中国共产党人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毛泽东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信仰是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个政治信仰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创新,坚持开拓进取敢于斗争,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改革开放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政治行为是政治生态的表现,政治行为有三个基本的存量:一是政治路线、方针,二是政治政策,三是政治策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行为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毛泽东同志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喻为鱼和水的关系,这种比喻十分恰当,也比喻得很极致。政治行为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任何一个社会要想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都要通过各种途径凝聚精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主要通过政治信仰和共产党人的模范作用,为全社会树立榜样来完成一定时期的政治任务。

在这个基本前提之下,党形成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自我革命的理论等一系列理论成果。政治文化、政治信仰、政治行为,三位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将中国共产党的丰富历史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这些历史经验是我们构成新时代良好的政治生态的重要思想资源。(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谈谈党史上前两个“历史决议”及其意义

(黄道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这对于正确认识党的百年艰辛探索而又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1945年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点总结了1927年以来武装斗争的经验,重点批判了1927—1935年间的三次“左”倾错误,特别是对1931年以后王明的“左”倾错误作了系统梳理,从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思想上说明“左”倾错误的表象和危害,分析了它的政治、思想和社会根源,在党内奠定了克服“左”倾错误的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左”倾错误社会根源的分析,现在看来仍然十分精辟。同时,决议特别强调不要否定一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