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领悟历史决议筑牢信仰之基
——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高端论坛”发言摘要

历史自觉与时代担当

(顾海良)

自1921年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领导着中国人民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第三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决议”。回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三个“历史决议”彰显了两个鲜明的理论特点:一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深刻的历史自觉和高度的政治自觉;二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时代担当。

第一个“历史决议”首次以党的决议文件的形式对建党以来二十四年的历史给予充分肯定,同时突出强调了毛泽东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作出的重要贡献。第一个“历史决议”的核心思想在于,“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并把这个“确立”视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实际上这已经提到了“两个确立”。这既是一个重大的思想结论,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结论,成为我们党加强政治领导的深厚基础。

第二个“历史决议”在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上结论非常明确:“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决议慎重而庄严地提出:“必须珍视半个多世纪前,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切积极成果,强调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这些成果,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理论,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继续前进。”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全会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是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作出的重大历史结论。

“两个确立”的提出,是以思想政治理论和现实实践为基础的,其时代真理和价值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总结中得出的科学真理;二是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证明的科学真理;三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真理;四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力量和智慧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和实现。(作者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金民卿)

《决议》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全新的重大判断,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关联。这一判断有几点格外值得注意。

第一,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为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根本指导。

第二,揭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展示它在当今时代的强大生命力。

第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系统中加以升华,凸显其对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第四,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持久生命力。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之中,深刻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把历史的中国和当代的中国贯通起来,把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统一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最新表达和理论上的最新概括,把中华民族的思想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光辉典范。(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全面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杨凤城)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从中共党史、中共思想史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启发。

历史定位和历史地位。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理论成果和理论成就。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

实践成果。《决议》对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创新实践中形成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概括,从十三个方面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当然,制度的成熟定型是阶段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过去比是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了,但和未来相比,还要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其“两步走”战略在制度方面的设计对应起来。

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100万亿元,人均GDP连续两年超1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2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约为4亿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也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进入新时代,伴随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这是时代性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说明培育文化自信依然非常重要。(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两大历史发展阶段历史定位依据的思考

(程美东)

《决议》对改革开放以来两大历史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不同历史定位,有其严格依据。

《决议》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这里的关键词是“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