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12版(1-2-3-4-5-6-7-8-9-10-11-12)
政府工作报告

(上接第五版)努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挥浮山毗邻临汾的近郊优势,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将浮山打造成为收储、加工、营运、销售一条龙"农产品服务区",成为临汾市肉、禽、蛋、菜供应基地,加快打造临汾放心"菜篮子"。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我们将继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措施,稳步有序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以卫生乡镇创建、农村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为重点,持之以恒治脏、治乱、治污,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依托贫困村提升工程,在张庄乡小郭、梁村、佐村、古县等村连片打造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示范区,同时新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有效带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大力完善、规范村规民约,约束、引导群众形成科学文明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深入挖掘乡村道德规范,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启动文明乡村、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对正面典型给予激励,通过示范带动,引领移风易俗,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积极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的职业农民,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激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各位代表,今年我县被确定为临汾市乡村振兴战略整体推进试点县,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新提高、农村整体面貌得到新提升,全力谱写浮山乡村振兴新篇章!

(三)全面实现五大提升目标

——着力提升营商环境。按照省、市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积极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努力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一是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实行行政审批目录化管理,全面做好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和落实工作;进一步整合优化审批职能和审批环节,精减项目前置审批条件,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二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常态化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实现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的动态更新;进一步规范监管行为,建立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将抽查结果纳入市场主体的社会信用记录,构建整体性强、协调性好、监管严密的综合管理模式。三是提升服务质量效率。持续推进干部入企服务工作力度,不断促进建成企业正常运营;梳理编制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加快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和企业少跑腿。

——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按照适度超前、民生优先的原则,科学把握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加大投资力度,构建功能完善、配套协调、内通外联的基础设施体系。持续完善路网结构,以拉大城市框架、补齐发展短板为目标,今年投资3亿元启动长临高速浮山连接线项目建设,投资1亿元完成丞相河大桥桥面以下工程,投资1.2亿元建设"四好农村路"。加速推进水利建设,投资1.14亿元全面建成引沁入汾浮山供水工程,投资5000万元完成臣南河水库大坝主体建设,进一步解决全县工农业用水不足的问题。继续实施电网改造,投资990万元,完成涉及32个村、50个台区的低压线路改造工程;投资527万元,完成21公里的10KV线路改造任务。推进供气项目建设,投资3000万元全面启动西气东输浮山分输站项目建设。不断加快网络建设,进一步扩大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实施22个行政村的宽带互联网建设,实现光纤到户全覆盖;新建4G基站25座,乡镇政府所在地4G信号覆盖率达到100%。

——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围绕"建设临汾后花园"这一战略定位,我们将竭力把城区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完善城市规划。坚持统筹引领、优化布局,加快《浮山县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5)》编制工作,实现城市在产业布局、空间组织、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特色和品位。优化城市功能。2018年,我们将投资5000万元,实施城市提质建设工程;投资2000万元,继续推进供热改造工程;投资1.66亿元,完成文坛小区、复贤文院等房地产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继续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进一步改善县城卫生面貌、提高卫生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引导马路市场归市经营,马路摊点归店经营;以平安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建设为抓手,规范行车秩序,倡导文明出行,坚决遏制车辆乱停乱放;将城市管理半径延伸到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单位庭院及城郊结合部,力争整治一片,规范一片,巩固提升一片。

——着力提升生态文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将投资80.25万元,继续实施未成林管护4.5万亩、森林抚育2000亩,不断扩大造林绿化面积;投资35万元建设森林管护站1座,投资10万元继续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进一步夯实林业发展基础。投资2057万元,完成二峰山矿区采矿沉陷区土地复垦,实现生态修复1270亩,建立具有自恢复能力的健康生态系统;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对历史非法采矿坑点、有证矿山企业无序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启动恢复治理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制",开展河岸整治、河道清障、水质污染防治等工作,实施"一河一策",加快建立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河流管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着力提升民生福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促进教育公平,引深"三优"争创活动,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

(下转第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