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奇峰突起 独树一帜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王丁戌印象记

厚实的学养

书法之美,在于传情达意。王丁戌先生对书法之美,有着自己深厚的体验。

他满怀深情地对我说:中国书法之美,源于汉字之美。传说苍颉造字,仰观天地之广大,俯察物类之茂盛,象其形,取其意,创造了文字。其存世之作多镌刻于甲骨之上。甲骨文,瘦硬劲险,挺拔锐利,古风凛凛,质朴淳厚,仿佛远古斗士,迎风而来,无不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书法之美首次呈现于世人。

我认真地听着,微微点头。

他进一步阐述道:汉字有六义,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字的创造、演变和发展以及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国书法的灿烂辉煌。汉字和书法,互为表里,相得益彰。一部汉字的演化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书法史。而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则是中华文化不可动摇的基石。

正是基于这些理性认识,王丁戌先生对书法艺术进行了数十年不知疲倦的实践创作。在对各种书法体的创作中,他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家国情怀、人生感悟等自然天成地融入了书法的笔端,从而不断为我们带来一幅幅令人惊奇的书法艺术精品力作。

我问他,为什么我们小时候都练毛笔字,但却很难进入书法艺术境界?

他告诉我,书法是具有生气的,表现的是动态的美,不是静态的,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的美。书法的一笔一划,因是一气呵成,便具有行动的一贯性,不可摹仿,不可修改。

他看我睁大了双眼,便继续道,晋朝有位叫卫夫人的女画家,曾用“骨、肉、筋”来形容一笔一划。她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王丁戌先生见我不断点头,接着旁征博引道,书圣王羲之曾经说过:“一点所失,若美人失一目;一画之失,如壮士失一肱,不可不慎!”这点画之论,就充分说明了要进入书法艺术的境界,务必抱着对书法的敬畏之心,审慎待之。

我似有所悟。中国书法是力之美、线之美、光之美和个性美的完美结合,没有深厚的学养和长期苦练,是很难达到书法艺术的彼岸的。

独特的艺术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学字要有帖,学好后要发挥。习字要有体,但不一定受一种体的限制,要兼学并蓄,广采博取,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风格,才能引人入胜。”

王丁戌先生的书法作品,便是博采众长,涉猎真、草、隶、篆诸体,对行草情有独钟,尤以隶书见长,形成了以汉隶“石门颂”、“居延汉简”相融合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雅俗共赏,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他的行草,在笔法上追求遒丽、雄健、清润;而隶书,则追求碑、帖与简、帛的有机糅合,运笔典雅凝重。

我问王丁戌先生,真、草、隶、篆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他告诉我,在真、草、隶、篆诸体中,真书彰显的是正大光明的包容之美,草书彰显的是灵动流畅的变化之美,隶书彰显的是庄重典雅的宁静之美,篆书彰显的是逶迤盘旋的活力之美。

见我似懂非懂,他耐心地解释道,篆书是书法历史上首次开始用毛笔书写汉字,其笔法圆润,转折有法,就像儒家君子,不越雷池,歉恭礼让,一派先师风范。而隶书,则由篆书简化而成。其笔法蚕头雁尾,方圆互现,独具风彩;呈现出严谨不苟,端庄肃穆,不怒而威的大汉风骨;仿佛壮士守疆,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突显中华民族的正大气象,豪放雄强,内敛纯朴,傲然于世。

这回我有点懂了。

他便接着说,楷书集秦汉魏晋书法成果于一炉,推陈出新,将汉字标准化。点画钩提,横竖撇捺,都成为了万世楷模。而行书,则是书法大师王羲之为使楷书更加便于交流,适合雅俗共赏,删繁就简,创始而成。其《蘭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梁武帝曾评价王羲之的行书说:“王逸少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可见行书的字势是何等震撼。

谈及书法的创新,王丁戌先生说,书法是有情有意有章法的,是一门永远在创新的艺术,需要根据不同的人文背景、地理环境,运营不同的书法体,真正达到“笔随心动,墨随意流”的创作境界,才能创造出最适合现实需要的体现真善美的书法作品。

上海辞书出版社采用王丁戌先生的隶书字体“古汉语词典”做封面,其用笔矫健浑厚、古拙典雅、灵动秀美,使一部辞书顿生历史的厚重感和亲和力,极大地增强了其收藏的价值。

最近,他给群众出版社所题书名《大搬迁》和《九案侦办组》,根据内容的需要,均采用了行草。“大搬迁”三个字,艺术地呈现了一个城市大搬迁的气势,暗喻党和政府、民警、老百姓的同心同德;而“九案侦办组”五个字,则鲜活地展现出中国刑警高屋建瓴地侦办九大世纪悬案的智慧和勇气,均让人感觉到一种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我问他,书法的创造是需要灵感的,他的艺术灵感来自哪里?

他坦率地说,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出现,往往是冥思苦想后不经意间突然“顿悟”的结果。如果说这“顿悟”是灵感,那就可以说,艺术的灵感来自于实践与思考,而绝不是有神灵附体。

文如其人。对书法家而言,则是书如其人。王丁戌先生的隶书作品,苍润典雅,就像他的心性和为人。他的行书作品,用笔轻灵柔婉中又处处坚实,转折强调骨力,但不显外,用笔锋多,用笔肚少,线迹粗细适中,边缘清爽,充满遒丽和雄健之美。

王丁戌先生是一个充满奋斗激情的人,性情坦荡,待人热情诚恳,脚踏实地。所以,他的书法作品,既蕴含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个性鲜明,自成一派,格调高雅,能够温暖和滋润人心,能够打开人们的心灵之窗,点燃人们的心中之火,塑造人们的美好灵魂。

罕见的勤奋

王丁戌先生,1942年9月生,山西沁州人,半居北京。他在1968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后,曾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研修班专业深造二年,受到沈鹏、启功、刘炳森等书法大师的面授,特别得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善璋的悉心指导。他还曾求教于以隶书著称的原山西画院院长王朝瑞,深得真传。

王丁戌先生自幼酷爱书法,工作期间一直利用闲余时间挥毫泼墨,退休后仍笔耕不辍。他从艺50多年来,以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理解,创作书法作品数千件,讴歌着新的时代和人民。尤其是近十年来,他的书法创作日臻完善,以至出现了井喷式的艺术创作现象。

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书法作品展年表。

2011年7月1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王丁戌书法作品展”在长治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市政协副主席杜保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师义昌和市政协原主席常福江出席。作品展为期七天。他用一幅幅艺术佳作,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丰功伟绩,抒发了对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无限热爱。

2011年9月26日至30日,他携书法精品参展全国魅力名县山西省沁源县“庆国庆、贺重阳”书展,数千人观展。

2012年6月29日至7月6日,他在沁县成功举办《清风正气》王丁戌个人书法作品展,共展出作品170余件,接待上万人次。观众对作品赞不绝口。

2012年8月26日,他的书法精品在山东省博物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获奖并展出。

2012年年底,在太行八路军纪念馆举办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个人书法展。

2013年赴台湾进行书法学术交流。

2014年11月在北京陶然亭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文艺界泰斗、原文化部贺敬之部长亲笔题写“王丁戌书法展”,并亲临现场观摩。作品内容既有古典名篇,又有当代伟人的经典诗文,还有歌颂上党革命老区崭新面貌、弘扬太行精神的诗联作品。所展作品,既有精致小品,又有大幅条屏、巨幅长卷。

2015年10月书法作品获全国第十一届“金鼎奖”金奖。

2018年11月23日 在山西省美术馆举办“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王丁戌书法作品展”。

2O19年9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O周年书法作品,在《书法导报》专版刊发,2019年为上海辞书出版社题写书名《古代汉语词典》。

2020年为群众出版社题写书名《大搬迁》《九案侦办组》。

王丁戌先生已年逾古稀,长期保持如此之大的艺术创作作品数量,数次赴全国、省、市的书法作品展览中参展,实在难能可贵。可他不仅参展,还进行现场创作。比如,他的作品在《博宝艺术家网》上登载后,作品入展第二、三、四届中国重阳书画展,并获得第三届现场创作银奖、第四届现场创作最高奖金奖。这真的不得不令人发自内心地深表敬意。

书法的道路

从来就没有什么天生的书法家,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只不过书法家的成长道路各不相同罢了。

王丁戌先生自1968年7月从山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和学校的毕业生集体到河北石家庄市怀鹿县四六○六部队接受工农兵再教育,主要是参加军事训练,参加农业劳动,从事水稻生产,发展养猪。一年后,也就是1970年正式分配工作,被分配到沁县。

由于王丁戌是学生党员,组织上就把他分配到沁县五七干校办公室当干事,组织老干部学习、劳动。他十分爱护老干部,保护老干部,关心老干部。老干部们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这样组织上就把他调到沁县县委组织部当干事,负责管理干部档案、收缴党费、办理干部调动手续。1973年,他被提拔到沁县城关公社任副主任,后又被提拔为公社党委副书记。

1983年12月,县委在选拔干部的时候,因他在乡村包村蹲点,计划生育、植树造林等工作干得比较突出,就直接把他调到册村乡任党委书记。按照一般的提拔程序,应该从副书记过渡到公社主任,再从主任提拔为公社书记。但是他就直接被提拔成了公社党委书记,是跳跃提拔的。

1984年4月,经晋东南地委考察批准,任命他为沁县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也就是说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变动了三个职务,一下子到了县处级领导岗位。

像他这样的提拔,整个沁县干部队伍都感到非常惊讶,还从没遇到过像他这样的提拔的情况。这在沁县来说,影响比较大。当时他又是沁县县委班子里头唯一的大学生,年龄四十岁左右,也是最小的。从年龄上、学历上都有优越条件。

在沁县搞纪委工作,当时人们也说他提拔得这么快,是不是工作能力真有那么强?可是在一次工作会上,他做了报告之后,大家都觉得他是真有水平。全县干部进行投票,他得的票数比县里主要领导的还高。这样他在工作中就站住了脚,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常被县里、市里评为先进模范。

到了1990年,他被组织调到武乡县,提拔为县委副书记,成了县委的主要领导干部。他分管的工作也比较多,有人事、组织、政法、财贸、工青妇、农业等,行行都有涉猎。当时他的工作干得群众也满意、领导也高兴。后来植树造林,在长治到太原的二○八国道上的分水岭,有一个分南乡的老百姓用一丈多大的字,在靠近公路的石碑上刻着“王丁戌书记植树造林试点”的大幅标语,非常醒目,过路、往返的车辆都看得清清楚楚。武乡的造林绿化工作确实做出了很大的成绩,那是武乡人民真抓实干出来的。

1994年,市委把他调到了长治市任长治市文联党组书记。他便开始精力集中推动文艺事业的发展,在长治日报发表了署名文章《论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召开并组织学术讨论,举办了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书画展览。展览的规模比较大,时任市委书记谢拴贵、市长申联彬、山西省书协主席赵望进等出席了开幕式,参观的人数之多、影响之大在长治从未有过。

1996年,市委把他调到市农机局任党委书记。他去之前,农机局住房困难,经费不足,机关杂乱;他去之后,进行调查研究,抓紧整顿,首先把党委班子组建完善,又陆续把各科室领导班子和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调整。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市委的肯定。

2001年,机构改革,提前退休,享受副厅级待遇。

王丁戌先生的这番基层工作经历,完全是干一行爱一行的人生典范,也为我们破译了他之所以能成为书法家的密码。

非凡的业绩

王丁戌先生曾任山西省长治市文联党组书记、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长治市书法家协会第一届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席,系长治市老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长治市榜书艺术研究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特邀书画师、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北京东方翰墨书画院副院长。

他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多幅作品被各大馆舍收藏,并入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编的《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作品集》,其艺术辞条被录入《当代书法家大词典》,并入选“新世纪中国书画家精品宝典”。2003年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授予“中华艺苑名家” 荣誉称号。2018年5月书法作品被全国人大图书馆收藏。

他的作品还曾多次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得金奖、银奖,多次入选全国、省、市大型的书展,许多书法精品被美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韩国等国际友人和台湾、香港等知名人士收藏。

现在,王丁戌书法作品已可以进行私人定制。

王丁戌先生的书法精品异彩纷呈,不仅在大陆影响深远,还获得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高度赞誉。

“台湾山西同乡会”总干事李公威先生发来电子邮件称:“三晋子民,根出同源。有机会见面共叙乡情,同感欢欣。王丁戌先生擅于挥毫,以所长相赠,约虽薄,情却沈,耆老们喜出望外欣然接受。附上五位耆老给王先生谢涵。”

“丁戌乡长台鉴:

承蒙惠赐书法大作堂幅,笔力迺劲,挥洒俊逸,气势磅礴,诚书法艺术之精品,如获至宝,敬致谢忱。丁戌乡长潛心书法,作品屡获殊荣,为三晋增光,可喜可贺。

耑此 敬颂时绥

原馥庭 赵清福 梁尚勇 王真一 卫禹 敬上”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美术一种要素是发挥个性,而发挥个性,最真确的莫如写字。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

王丁戌先生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深深地打动了我,感动着我。他显然就是在用他辛勤的书法创作实践,展现着汉字之美的最高境界。

如今,王丁戌先生已经把自己的生命和书法艺术如水乳交融般地融为一体了。他虽年逾古稀,但痴迷、执着于书艺的激情依然不减当年。

我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王丁戌先生的书法艺术必然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新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书法精品力作。

金晋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