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壶之水
初入壶关,看到概况资料介绍:壶关是典型的干石山区,十年九旱,极度缺水,有“干壶”之称,古有“掘地三千尺犹不及水”的记载,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30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有了缺水的印象后,出门就格外留意,从县城到二十公里外开展普查工作的乡镇村,在近二十天的时间里,真的没有看到过一条淌水的河,那怕是只有一丁点水的小水潭。看导航地图,县城东边有个龙丽湖,占地面积不小,走过去看看,正在进行改造,真是个干湖。可以想像的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个脱贫攻坚项目,在当地是一项何等艰巨复杂的任务。
工作开始,进村入户走访,在几个地处山区的村子,发现每户院子当中都支起二三米高长长的透明软管,并且两根管子走向不同,或走房前,或绕屋后,跨街过路,沿墙靠势而行,成为村内一道特别醒目的景观。看样子应该是供水管网,但怎么不走地下而是要架空走呢?正好有位包村干部是镇政府的水利员,他解释说,其实道理很简单,村子坐在石头山上,地下石头又多又大,实在是没办法挖渠走暗管,只能都走了明管。村里有几个大蓄水池,各户院中打有储水井,屋内备一个水缸。池、井、缸之间都有水泵、水管相通。池里的水是从大供水站抽上来蓄满,然后每个池都定有供水时间统一供水,各户一般会一次性接满储水井。户家用水时再从井下抽到屋里的水缸中。当然,池口、井口都是密封的,仅留进出水管道,不会受到任何污染,可以保证水质安全。他还带我去看了一个以前用来收集雨水,供村民饮用的蓄水池,直径大约七八米的样子,敞口,池面上漂浮着一层发绿的苔鲜类生物,如今池水只用于牲畜饮用、浇菜种地了。
所有这些饮水设施,除了屋里水缸是自备,其他如池、井、泵、管等,或者政府修建或政府补贴、或者实物发放,老百姓特别是贫困人口几乎不用自己掏腰包,就把安全洁净的饮用水接入家中了。自2016年以来,壶关县在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中投入资金1.53亿元,从打井、提水、蓄水、输水,到上山、引水、进村、入户,不断向“干壶”中注入缕缕清泉,完全改变了当地农村人口靠天饮水的困难局面,贫困人口的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脱贫攻坚工作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咱们的女组长
沁县赴壶关普查组有一正二副三位组长,王丽萍副县长任组长,负责沁县派出普查组的全面工作。在平时沟通交流时,王县长常常以“咱们”二字起头,在实际工作安排中,她更是以“咱们”为出发点,遇上难处宁可自己一个人扛着,也不愿让同志们受一点点委屈。
早早进入工作状态。在县里组织的普查培训班课间休息时,忽然发现王丽萍副县长也坐在会议室的后面听课。大家都比较好奇,纷纷上前打招呼,王县长谦虚地说,县里指派她担任沁县赴壶关普查组组长,带队去普查,担心自己不懂政策和程序,为了确保到壶关开展工作时不出洋相,咱们能够顺利完成普查任务,插空过来学习学习,及早熟悉一下工作内容。
敲定工作方案。与被普查乡镇领导对接后,马上召集指导员们商议,王县长提出两套普查方案征询大家意见:一是上面推荐的通行做法,即满面开花,对所有普查村同时入驻、两人一组全面展开工作;二是根据这个乡镇村子大、贫困户相对集中实际情况,以一个指导员带的所有小组为一个大组,逐村开展普查。经过权衡利弊,多数同志认为采用第二种方案比较好些:同组在同村沟通方便,普查政策执行可以相对一致;避免长时间在各个村同时作业,能有效减轻乡村干部负担。王县长用她独有的武乡口音统一意见:上边儿的指导意见咱们可以参考,更重要的是要从乡镇村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有利于提高普查效率,大伙儿只管把工作做好,我负责对上交待!随后通知乡镇以第二套方案进行安排。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王县长从实际出发的决策部署是非常明智的。
踏掉晚开会。普查刚开始,人和设备都在磨合中,出现问题较多。第一天收工已经7点半多,返回县城吃饭当中,接到通知要求所有指导员开会,大家急匆匆吃过饭到会场时,会议已经开始了。参会的有平顺、屯留、襄恒、沁县的组长、副组长、审核员、指导员及市指导组成员,大概有60多人。平顺的组长是壶关普查组的总组长,会议由他主持,让所有人都做交流发言,从设备的、系统的、操作性的到网络信号的、政策认知不同导致口径不一致的等等,问题提出了一大堆,指导组的同志也没办法一一当下解决,效果不是很好,会议开到11点半了人们才疲倦离场。本来白天普查工作已经是超时超量作业了,晚上再加班开会,搞得大家疲惫不堪。王县长听到大家的反应后,找到总组长,在她的坚决要求下,取消了既定的每天晚上加班开会,改用其他交流方式进行指导,大大减轻了同志们不必要的负担。
合理安排休息。到了7月30日,市里也没有明文规定过不过星期,大家入驻壶关已经整整十二个昼夜了,晚饭时都相互察问这个星期休息不休息,普遍有了歇一歇的想法,这种情绪很快漫延到了大多数人。第二天早饭时间,王县长在餐桌上听到同志们的议论和想法,就找来指导员们询问情况,了解到任务都已完成多半,并且在8月7日前保险能完成全部工作,少许考虑,当即与两个乡镇的领导协商,安排咱们的同志休息两天,接到休息通知,大家都称赞王县长体恤下属,会安排,劳逸结合,合理妥当。
其实,参加普查工作的同志们都深刻感受到,王县长的负责任、敢担当,更多体现在普查工作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的处理过程中,由于普查纪律有保密要求,这里仅是谈了些外围的、生活中的几件小事,难以更多的事实来表述咱们的王组长重任在肩,处事讲政治、顾大局,不唯上、不墨守成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难能可贵的好品质!
普查遇上墩苗
我们普查组所在的乡镇,普查期间镇党委书记进行了调整,原任选派到了省直单位,接任的恰好也是从上面选派下来的墩苗干部。这样就和两位书记都打过了交道,尽管接触不多、时间不长,但亲身经历后,对省委优化选人用人新策略的目标和效果,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很大程度上增加认同感。
7月19日上午在壶关会堂召开对接会议,会前刚入座,就有一位戴着眼镜、白白净净文人模样的同志,过来逐个和我们打招呼,自我介绍是普查乡镇的党委书记。感觉得到,他已经对我们几个人的工作单位、任职情况进行了解,做足了功课。尽管是头一次见面,但对每个人称呼的都很贴切,无形之中对他增加了几分好感。对接会后,县里专门安排乡镇书记与各自的普查指导员们同桌用餐,他利用这一个小时时间边吃边聊,向大家介绍了乡镇概况、工作期间的午餐、午休如何安排。
普查工作开始的第一天,乡镇的同志透露,书记前些日子已经走了组织程序,准备选派到省直单位任职了。但他每天中午还陪着普查组的同志们一起吃饭,饭后安顿好都回房间休息了才离去。24日晚上,乡镇开大会调整了书记,原任去了省直单位副处岗位,取而代之的是位下派的墩苗干部。大约过了四五天的样子,一位镇领导午饭时给我们讲述,老书记从太原打回电话询问普查工作情况,他开玩笑说你都提拨到省里了还操这份心呀?书记回答虽然我现在离开了,但是和家乡的山山水水、和家乡的人、和对家乡的感情却永远分不开,脱贫攻坚工作从开始精准识别帮扶到接受脱贫验收,到现在的脱贫普查,我一步一步跟着走过来,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渐渐长大,无论走到哪里也会牵挂,如今虽然坐在省委党校的教室里参加培训,可是心里一直惦记着镇里的工作。这位从基层走出去的干部,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对家乡这种质朴的感情,在座的听了无不深受感动。能够选派到省里培养,应该属当之愧!
27日上午,我们组普查走访完一个村子已经十一点半了,准备下午再入下一个村。大家都比较开心,普查开始以来第一次这么早收工,早点吃过午饭就可以多歇息一阵子。吃饭时看到餐厅来了两个生面孔,领头的人年龄约摸35岁左右,中等身材,留平头,戴眼镜,精干的理科男风范。进入餐厅边走边朝厨房看,径直往里面去了,一中午独自一人坐着吃饭。看样子应该是新到任的镇党委书记吧。第二天中午,又是只管自己一个人进餐。大家都觉得他行为古怪,午休时你一言我一语的就议论起来:“这个书记年龄不大,架子挺大的,见了咱们也不则声一声”,“听说还是个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处级干部”,”也许是刚从上头下来,还不晓得怎么入手工作”,“起码也应该和大家打个招呼,简单问候一下哇”“墩苗干部,素质差不了,派到乡镇来就是让他们经历风雨,历炼成长的”……
两天后的下午,正在村里普查作业,书记下村来看我们了。一进门,早早就伸出来手主动握手,连道辛苦。落座后说,自己没有基层工作经历,乡镇工作点多面广事情多,刚上任就接手了脱贫攻坚普查这个烫手山芋,这几天正在努力把各项工作理出个头绪来。可以说走路、吃饭甚至睡觉的时候都在思考工作,慢怠了普查组的同志们,有接待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多多原谅!态度很诚恳。不愧是高材生,既解释了行为古怪之谜,也把歉意表达的很清楚,又用接地气的行动证明了正在逐步适应和融入基层生活。后来的时间,就相处的越来越融洽了。直到普查结束,不仅是中午,就是早晚餐也是经常过去陪着一起吃饭,有时候也会去宿舍里聊一会,顺便把普查工作遇到的问题一就沟通解决了。真心祝愿他能在日后乡镇工作中墩出经验、墩出能力、墩出心态,在打硬仗、扛重活、攻难关中练出真功夫,早担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