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小公筷带动大文明
本报记者 井娇

“夹菜时请尽量使用公筷,祝您用餐愉快。”自县文明办发出开展“公筷行动”的倡议以来,我县各个饭店餐厅积极推广公筷公勺,使公筷成为了用餐“标配”。

在沁州饭店宴会厅,店家对营业餐厅的布局进行了整体调整,保证每张桌子的间隔在1.5米以上。餐桌上放着“文明就餐,请自觉使用公筷公勺”的提示牌,餐桌上的公筷也已摆放到位。服务员引导顾客落座时,也会给出使用公筷的温馨提醒。

“用餐使用公筷既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是为他人的健康保驾护航。”沁州饭店宴会厅总经理刘耀武说道。针对有些顾客不小心用错公筷的情况,店家特意准备了颜色不同的两双筷子,以便顾客区分。

“以前我们也推行过公筷制度,但是之前反响并不好。今年3月份店铺重新开张后,顾客使用公筷的意识明显地提高了。有些顾客一坐下来便主动要求我们提供公筷公勺呢!”刘耀武向我们说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的生活习惯得以重塑,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自觉。当全国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随着餐饮行业逐渐复工,饭店、酒楼等餐饮企业如何在为顾客提供堂食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消费者如何在满足外出吃饭需求的同时,避免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各种疾病的传播,成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问题。

“用餐实行分餐制,公筷公勺成为餐桌的标配”,这无疑是最佳的办法。

县文明办发布“公筷公勺”倡议书,以直观生动的方式传达文明就餐理念;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餐饮主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倡议使用公筷公勺,得到全县多家餐饮业主的积极响应;县融媒体中心通过报纸电视制作转播使用“公筷公勺”的公益广告;全县党员干部、“沁州好人”也积极行动,带头使用“公筷公勺”……从线上发布文明就餐、公筷公勺行动信息,到线下上门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我县上下拧成一股绳,共同营造“增添一双公筷,增加一份安全,共享一只公勺,共享一份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公共餐具渐成餐桌“标配”,让公筷公勺使用从政府倡导变为公众生活中的自觉行为。

“以前和朋友聚餐时,碰到饭店提供公筷公勺,会觉得多此一举。如今大家改变了想法,就餐时还会相互提醒、劝导使用公筷公勺。”正在沁州饭店吃饭的张女士一家说道。而在另一桌吃饭的刘先生则表示,使用公筷、公勺虽然不太习惯,但会坚持使用,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

“推行公筷公勺,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负责,更是‘小餐桌大文明’的直接体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冯华说道,“通过大力推行公筷公勺,倡导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对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针对性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