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牢记初心使命,充分履职尽责,激情实干,奋勇争先,持续实施“三大攻坚战”,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保持了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主题教育 扎实推进
我县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全县5个县处级领导班子、635个基层党组织、10815名党员寻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经历了一轮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的再洗礼、再教育。学做结合、查改贯通,推动新思想在党员干部心中铸魂扎根。县处级领导坚持学在前、改在前、做在前,基层党组织依托“党建之声”大喇叭广播,采取“一对一”联系、邮寄学习资料、组建学习微信群等方式,实现主题教育全覆盖。各级领导干部共开展集中学习研讨354次,调研915次,在调研一线解决问题973个,转化调研成果390个,检视问题5352条,用主题教育统领带动、用新思想指导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直面问题、刀刃向内,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刻检视剖析。通过“11种渠道”,征求意见建议、群众反映、谈心谈话等,共查找出问题5352个,问题清单中列出问题5352个。各级基层党组织普遍按要求召开专题民主(组织)生活会,自我批评戳到痛处,开展批评抹开情面,触及灵魂、触及痛处、触及要害,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纯洁肌体。已整改问题4813条,正在整改问题459条,一时难以解决问题80条,初步形成制度性成果167个。聚焦民生、狠抓整改,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8+5”专项整顿采取挂图作战模式,坚持每周双汇报和督查暗访制度,确定5名县处级领导主抓、7个党政部门牵头落实、9名科级领导干部具体负责的责任分工体系,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并听取汇报2次,召开协调推进会2次,共督查暗访50余次。从县城居民生产生活入手,确定整治早市占道经营和县城车辆无序停放2“三服务”自选动作。紧扣热点焦点问题,设计6项志愿服务活动,党员身穿志愿服务“红马甲”,开展志愿活动600多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4000多件,以实实在在的成果赢得了群众认可。
产业转型 蹄疾步稳
春回大地催人进,追梦前行再出发。2019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沁县全县上下在“实”字上下功、在“干”字上发力,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开局好、势如虹,奋战首季“开门红”。在沁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第一批转型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沁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14亿元,其中转型项目完成投资12.61亿元,占比62.6%。风脉50MW风力发电、吴琠廉政文化园和册村镇全域旅游综合开发、沁县生物天然气及有机肥生态循环利用等26个转型项目,为沁县经济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其中“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新增24个,有机认证土地面积39万亩,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面积扩大到1万亩,示范面积达到61889亩。沁州黄小米、沁园春矿泉水亮相外交部蓝厅,作为山西品牌向全世界推介。全国第二届小米品鉴大会在我县成功举办。沁州黄小米入选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沁园春矿泉水被作为“二青会”唯一指定天然矿泉水。成功举办第十一届民俗文化节暨山西省第七届龙舟公开赛。《沁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208国道至南涅水石刻馆旅游公路全线通车,环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初具规模,研学旅行营地及体验文化园建设项目投入运行,“十村一线”乡村旅游全面提档升级。
改革创新 动力更足
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新时代最鲜明的特征。2019年我县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把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和全域旅游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沁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三化三制”改革有序推进,入驻企业14家,落地项目12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全县312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工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了《沁县创优营商环境80条》,启动了“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对202项行政审批权进行了合并。“一枚印章管审批”模式的启动,是我县“放管服效”改革的重大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县行政审批工作效率,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快捷服务;积极清欠民营企业账款,减免各项税收6198万元;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组建了山西省内第一家农产业产业化联合体---沁州黄集团小米产业化联合体,组织实施了2项省农村技术承包计划项目---“白羽肉鸡规模化养殖技术”和“金叶复叶槭引种繁育技术”。改革创新取得的进步,为我县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20年我县将继续创新发展,稳步前行。
以节为媒 名片更响
在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全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的大背景下,第十一届端午民俗文化节以“传承创新、开辟未来”为主题如期举行,保留了龙舟公开赛、沁州书会、重点项目签约、传统庙会、“印象古城”文化展演等五项传统项目,也是十年一贯的重点项目。改造了“北方水城·美丽沁州”一日游、民俗一条街(第二届沁州美食节)、第三届有机食品展销会暨“爱心购”农产品直销活动、“家在漳河源”主题摄影、书法、绘画展,第十四届钓鱼大赛等五项活动。新设计了五个活动项目,北方水城象棋大赛、“新时代、新沁州”微电影微视频大赛,百名“网红”游沁州自媒体宣传活动,“快闪”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活动和“三立公园”揭牌仪式。通过对端午民俗文化节的倾力打造,沁县为这个中国传统佳节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丰富的表达,“过端午、到沁县”已经逐渐在全国打响品牌,形成以节促游、以节招商的文化特色,集聚了走进沁县、建设沁县、发展沁县的巨大人气。以节为媒,扩大对外交流,推进转型升级。沁县的好山好水在“康养山西”的图景中跃然而起,全域旅游蓬勃兴起,乡村游成为人们出游的新看点。
脱贫成效 巩固提升
2019年我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去年顺利摘帽后,2019年圆满完成本年度265户547人稳定脱贫任务,扎实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取得成果;强化扶贫项目管理,完善扶贫项目申报程序和管理办法,加大全县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力度,2019年共统筹整合19602.7万元,实施项目数296个;沁县20兆瓦光伏集中式电站和64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相继实现并网发电,且已拨付到乡镇集中光伏电站200.1万元光伏扶贫收益款;强化驻村帮扶管理。举办了全县干部驻村帮扶千人培训班,对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了督查督导工作,压实了帮扶工作责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有机旱作农业为方向,做强第一产业。沁州黄和高粱种植面积都有所提高,新发展辣椒8000余亩。万家福公司北城、羊庄、松村、里峪四个肉鸡养殖场相继投产,全县年出栏肉鸡可达3000万只。2019年新认定市级扶贫产业园区3个,扶贫产业基地2个。扶持乡村旅游,带动第三产服务业,形成了“十村一线”全域旅游网格布局;旧房拆除和土地复垦任务基本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481户6592人,符合拆除复垦的1500户,已拆除1435户,拆除率达到95.67%,已复垦1098户,复垦862.3亩,复垦率达到85.38%;开展技能培训和雨露计划助力攻坚。培训内容涵盖种养殖、食用菌、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电商培训等。全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本B类以上的应届大学生99名,每生入学一次性发放5000元,资助专科人员1034人,每生每年补助3000元,做到应助尽助全覆盖。
民生事业 持续改善
2019年以来,我县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为宗旨,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推动崛起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交通、饮水、卫生、照明、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全年改扩建农村幼儿园4所,新建幼儿园1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铜川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积极推进。探索实施数字校园试点建设,红旗小学被确定为“山西省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09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5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47%以内。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城乡公交对60岁以上老人、1.2米以下儿童、全体教师免费政策和16周岁以下学生实行半价政策,进一步便利了群众出行。启动实施了县城生活污染管网建设工程和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次环保提标升级改造工程。在146个单位、企业和行政村先行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工作。对县城主次干道路面实行人机结合清扫保洁作业机制。集中开展市容市貌整治,对县城农贸市场进行硬化,县城流动摊贩实现集中入市经营管理。我县环西湖旅游公园进行了路灯安装,解决了照明问题,便利了居民。我县获得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2019—2021年度省卫生县城”称号。
交通建设 重塑优势
去年以来,在县乡“四好公路”建设取得辉煌战绩的基础上,我县进一步引深交通优先战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主动出击,积极为我县交通网络建设寻求支持,交通事业发展捷报频传,事关我县发展大局的太焦高铁连接线项目全面开工,目前进展顺利,已经完成路基土石方和桥涵工程,完成投资2亿多元,随着年内太焦高铁的通车,我县将纳入高铁路网,实现质的飞跃。同时,黎霍高速也于2019年12月开工,在我县栋村和故县设立2个互通立交出口,将彻底改变我县无高速公路现状,此外,208国道、322省道升级改造也提上议事日程,不久的将来,我县将形成高铁、高速、国省道为主框架,县乡“四好公路”无缝对接的区域交通大网络,在交通建设上脱胎换骨,重塑区域优势。
环境保护 生态更美
我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环境保护综合整治为载体,坚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全县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均得到较大提升,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加快推进能源革命,恒通新能源公司6.8万吨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项目投产达效。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统筹推进,我县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方面,郭村20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和总计6300千瓦的64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特别是沁县生物天然气及有机肥生态循环利用项目在沁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正式开工建设,成为长治首个、全省第二家生物质能项目。生态建设的持续改善,进一步增加了县城的吸引力。武汉风脉能源50MW风力发电项目顺利推进。人民群众环境获得感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甲醇替代、集中生物质等清洁取暖,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5%。淘汰老旧柴油货车200辆,全市排名第一。购置各类洒水抑尘等特种车辆对208国道和322省道过境段、主城区街巷道及重点监控路段实施全天候清扫保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良好的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推进绿色发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环境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