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以领头雁之“责” 烧好脱贫攻坚之“火”
——记段柳乡青屯村第一书记冯永刚
杜丽霞

“冯书记,非常感谢你,如果没有你们及时帮助,孩子可能有生命危险,就不能按时到吉林大学开学报到”村民张海东两眼含泪说到。“冯书记真是好人呐!他不怕辛苦坚持每星期上门为我测量血压,”村民申树芳说。这个人就是冯永刚,他是我县中医医院一名普通的党员。曾先后担任过漳源镇漳河村第一书记、段柳乡小东岭村任第一书记,现任段柳乡青屯村第一书记。

“组织派我驻村,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认可,既然端了这个‘碗’,做事就得对得起这‘碗’里的饭,饭是群众给的,所以做的事也要对得起群众”。冯永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驻村工作中,他既没有感人肺腑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但却用脚踏实地、真情实意、实干苦干的工作态度,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抒写了驻村“第一书记”的出彩人生。

漳河村:抓党建引领 提升攻坚水平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建强村级班子,带好村支书,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要务。贫困和软弱涣散往往相伴而生,脱贫致富首先要从整治村班子抓起。入驻漳河村后,冯永刚便入户走访,从群众的口中得知,书记长期缺职离岗、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党组织服务意识差,导致群众意见很大。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他从抓村“两委”班子建设入手,采取“1+1+1”支部联建方式,即班子队伍一起抓、思想观念一起带、扶贫攻坚一起干,确保扶贫攻坚和组织建设融合共进。充分发挥了农村老党员、老干部的优势,全力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形成工作合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为村民减轻了经济负担。同时,紧抓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理论学习和政策教育,提高队伍素质,增强责任意识,组织生活的有序开展,保证了村党员队伍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

小东岭:改善人居环境 红色旅游来富民

小东岭是沁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但小东岭的环境卫生不够好,活动场所阴暗潮湿,屋顶漏水,每逢下雨就像是水帘洞,小东岭村召开两委会议制定了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发动全村群众、动用机械对全村的环境卫生进行了大扫除、大整改。对活动场所院内院外进行修缮,保障组织活动有了阵地,经过整改全村环境焕然一新。

2017年年初,小东岭村制定了科学的发展计划,提出了“红色旅游兴村、绿色产业富民”的口号,向上级领导申请对红色革命基地进行修缮、进村铺设旅游路;邀请老革命、红二代、红三代召开座谈会;举办红色旅游节,走红色旅游道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春秋大棚、露天无公害蔬菜,配合红色旅游开设蔬菜采摘园,鼓励村民开农家乐。

青屯村:齐心协力抗旱灾 外出务工致富路

青屯村人多地少,作为城边村,进城做买卖,打工方便,大力鼓励村民外出务工。当年56户贫困户中有47户71人在外务工,遍布北京、深圳、山东、太原等地各个行业。47户贫困户呈现出了一人打工全家脱贫的良好局面。张宝宝说:“去年开收玉米机,右手少了四个指头,不能正常劳动,为了帮助他,冯书记介绍他跟随党员张宁同志在县城门窗店打零工。非常感谢冯书记的帮忙,不然不知道一家老小该如何生存”。

2019年正值大旱,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和支村两委干部,党员带头和全体村民一起掀起抗旱高潮,先蔬菜,后谷子、高粱、玉米进行水车拉水,雇佣打农药无人机对全村农作物打药除虫,确保损失最小化。虽然今年大旱但青屯村没有一户因旱致贫。

青屯村虽然距离县城近,但对于孤寡老人来说,进城仍然是一大难题。冯永刚利用单位医院优势免费诊断检查126人次。青屯支书刘树平说:“张建(脑梗半身不遂),9天未大便,冯书记便给灌肠通便。还亲自给刘建梅,郑秀珍办理慢性病鉴定。冯书记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定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真正把帮扶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