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11月23日《沁州新闻》上刋登了中共长治市委 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和题为《移风易俗重在党员干部先行》的本报评论文章,我细心阅读之后甚感欣慰,深深感觉此《意见》应特别引起各级领导和全体市民的高度重视,并要因地制宜地、循序渐进地、深入持久地贯彻实施之,逐步地让市民真正能从思想上接受、从观念上改变、从行动上实施,慢慢地推而广之,慢慢地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
近年来,封建迷信、大操大办、诸事皆办的恶习便悄然地又沉渣泛起,而且愈演愈烈。平摊的坟墓又复起,几亩或十几亩平展展肥田里座落着一座坟或仅一个墓头,占了土地不说,给人们的耕种带来很大不便;死人与活人争地盘,本来一块不大的土地,因座了一座坟,此地就不能耕种;在地里垒坟头占地就已不尽人意了,可还有人偏偏要在坟周围划出四界,甚至还要垒起石堰或种树或安界石、望柱之类东西,更占据了好大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好多人要搞劵葬,原来仅劵乱石葬,后来发展成砖葬,现在更“进步”到用花岗岩、青骨石券葬,劵一个葬耗资一两万元,攀比之风越刮越大。办丧事时不仅恢复了解放前的习俗,而且还出现了新的时尚,雇请哭丧的、摄像的、歌舞乐团的比比皆是,有的地方还唱大戏、放鞭炮。假花圈房屋周围摆满叠放,真花圈灵棚敬献。挽幛越行越长,布料越来越好。一件丧事折腾五六天,目前普通人家花费也要高达三四万元人民币。婚事彩礼越要越多,由原来几十元渐渐地发展到现在十万或更多,还有另加楼房、豪车等,金银首饰自不必说。新人喜不自禁,父母苦不堪言,甚至债台高筑。举行婚礼更喜大操大办,图一时排场,掏尽家底还欠下一屁股外债。正所谓“好看一霎霎,饿煞一家家”。穷人跟着富人跑,亙相攀比,恐失颜面。婚丧大事非办不可世人皆知,婚事上礼祝贺,丧事前去吊唁这当然也无可厚非。但近年来在过去都认为是小事的也广泛通知,大肆敛财,更糟糕的是暖房不见房、生日不见人,只有出钱的份。这些都叫人嗤之以鼻,却又需随波逐流,无奈之情难于启齿。
无需再多说了,本是世人都知晓之事,所幸当人们都在看不入眼、怨声载道之时,市委市政府铁腕刹风,明令推行移风易俗,这无疑是一个英明决策,鄙人举双手赞成!然而静思之后笔者还想赘言几句。笫一,移风易俗是一场深层次的革命,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笫二,移风易俗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各级党员干部要率先为人民群众做好表率带头作用,要敢于革自已的命,要勇于做好群众的榜样;笫三,移风易俗是一件非常艰难细致的工作,各级政府部门要站在利国利民、服务民生、造福子孙的高度,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复杂性,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设身处地地为民服务,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第四,移风易俗应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做到狠抓不放、一抓到底,不仅仅是凭一时政策力度刹风降温,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政策的延续性,执行的坚定性。笫五,移风易俗是一项革故鼎新的重要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引势利导、正确引导群众做好工作,要帮助和指导群众分清是非、辨明优劣。要在尊重民意、符合民情的思想基础上,在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和良好的民风民俗文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制订出适合当地社情民意的具体实施意见指导群众正确践行移风易俗,绝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搞简单的行政命令,更不能以阻止与破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为代价,搞违背民情民意的所谓的“移风易俗”。要做到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使移风易俗逐步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我想只要各级党委、政府能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意见》,将移风易俗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只要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带头执行上级各项政策,只要对人民群众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移风易俗工作就一定能在短期内初见成效,在长期中得到广泛推行(比如严禁在县城内燃放烟花爆竹就是最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