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定昌镇获悉,截至目前该镇已征收21户房屋,复垦土地16亩,拆迁复垦全部完成。其中,省级深度贫困自然村何家庄占了14户12亩。
安居在前 拆迁在后
“这辈子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再也不用住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的土窑洞了。”62岁的何广德老人说。
何家庄村是定昌镇烟立村下边的一个自然村,全村共有14户33人,总耕地面积350亩,是省级深度贫困自然村。居住条件恶劣,整个村的地势不平,老百姓居住在沟壑之间,村里的是一疙瘩红土,粘性很高,遇到下雨天,积水都流不出去。
脱贫攻坚以来,定昌镇充分考虑何家庄老百姓的居住安全问题,通过整合扶贫资金,在距离2.5公里的烟立村规划修建移民安置点1033平方米,何家庄全村14户33人整村搬迁,实现了户户有新居;2018年6月底,何家庄的老百姓全部入住烟立村的移民安置点。
在这一背景下,今年3月,何家庄村拆迁安置工作全面启动,全村20户村民全部签订拆迁协议。
集体增收 村民受益
为了让移民搬迁村民在烟立村留得住,发展得好,烟立村积极发展扶贫产业。一是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户带头成立吉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村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2017年将产业扶贫资金86万元全部入股合作社,发展双孢菇大棚种植面积5500平方米。2018年新建500平方米大棚1座、恒温库1座,贫困户年人均分红44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34000元;二是调产増收,发展“五种三养”。去年10月份按照市委办公厅裴秘书长带领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赴山东、长治县考察洽谈葫芦种植和有机小米种植合作项目,争取为烟立村巩固脱贫基础、百姓增收致富,再引进一个特色产业;三是共享服务,引进新型产业。通过主动协调积极申请,2017建设了占地3亩的100kw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后预计年可收益8万元,可用于集体经济收益和无劳动力的分红收入,现正在办理并网手续。
措施得力 成效显著
70岁的何云兰老人一开始想不通,为啥要把住了几十年的窑洞拆了,万一想回去怎么办?家里的农具放在哪儿?村里很多老百姓都有着跟何云兰一样的疑问。由于村里大部分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恋旧情结,所以给拆迁工作增加了难度。
拆迁复垦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解除老百姓的疑虑和观望心态。定昌镇党委政府包村干部、帮扶单位和村支书严格遵照国家“一户一宅”的政策和县里镇里的文件精神学透弄懂,进村入户挨家挨户跟老百姓宣传讲解政策,根据每家每户的情况不同,因户施策。逐户实施,谈好一户,实施一户,边拆迁边工作,形成拆迁复垦的浓厚氛围。经过一个月耐心周密的工作,何云兰老人同意了,开开心心签了协议,一家七口人还能拿到7万元的补偿款。住新房又能领导拆迁款,何云兰老人高兴的合不拢嘴。
为了解决老百姓农具放置问题,烟立村支书张宇飞把自己家的1亩多地无偿分享给何家庄的移民户,一家可分到20平米的空地用于修建农具房。根据何家庄老人们的劳动力逐年丧失的实际情况,又将拆迁复垦出来的12亩土地和原先的350亩耕地整体进行土地流转,规划建设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届时,老百姓还能分到土地流转的分红,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享受国家带来的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