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传统工艺发“新枝” 合作经济展“英姿”
鸿端小杂粮生产加工专业合作社办出新气质

仲夏时节,笔者走进新店镇大端村,仿佛走进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宽阔干净的水泥路穿村而过,路旁绿树成荫,文化活动广场上欢声笑语不断,一座座小院依序而建错落有致,河沟旁绿意盎然,河水清澈见底...一派欢乐祥和,宜居宜业景象。

村庄美了,是“面子”上的荣誉,百姓富了,才是“根子”上的实惠。去年以来,针对该村实际,村两委班子萌生想法,反复推敲,敲定由当地新店镇供销合作社牵头创办合办沁县鸿端小杂粮生产加工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供销社+专业社+农户+基地+互联网”的经营管理模式,走出一条适度规模的合作联合之路。

“这改装电的石磨碾就是好,谷子倒进去,不一会儿就变成了小米,耗时短又省力,比原来用人工或牲畜推拉磨碾强多了。”在投资50多万元的小杂粮加工作坊里,看着刚加工出来的小米、豆面等成品,正在忙碌的村民张靖娥别提有多高兴了。

另外高兴的还有随同进村入企调研的新店镇供销社主任李诚,一边帮忙一边乐呵呵地向笔者介绍说:“现在人们的饮食消费理念不仅讲究绿色有机、无公害环保,追求‘品质为王’,而且还十分看重食品生产原料,加工设备,工艺流程,色泽口感,营养含量,包装策划,品牌注册等各环节要素的匹配,我们合作社创办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契合人们的物质消费、精神愉悦全方位需求,推出“高端产品”,使企业与客户互动,共同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进而形成较完整的‘三产’融合的产品生态圈”。

更高兴的才是该村村委会主任兼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国强,他情不自禁地说:“小杂粮加工可以带动全村产业结构调整,村民由过去种植玉米的‘懒人经济’转向种植谷豆等杂粮的高效经济;每亩谷子的收入是种植玉米的3倍,合作社不但免费向贫困户提供种子、技术等服务事项,还与村民签订购销协议。杂粮加工作坊对收购的小杂粮进行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利润‘三三’分成,一部分用来壮大集体经济,一部分留作扩大再生产,剩余部分带动村民稳健地走上脱贫致富路”。

目前,由于该专业社生产经营有方,产品一度适应市场,加之生产加工的小杂粮种类丰富,品质高尚,价格适中,并具有当地小杂粮特色,愈加受到消费者喜爱和认可,更重要的是产品保持了原来民间传统工艺加工的口感风味,产品一经“互联网+”电商大平台投放市场,就赢得了不少外省市顾客的青睐,纷纷刷屏下单,网上交易,产品一时供不应求。据不完全统计,该专业社创办一年多来,加工红高粱、黄玉茭、大豆、谷米等小杂粮面粉6000余公斤,仅线上交易额就达15万元。

申建伟 韩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