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人间最珍贵的亲情——母爱剪影
王克章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天底下最强大的力量就是母爱的力量,这是一种不遗余力又拥有无限潜力的力量。母爱,是给予、是付出、是承担,甚至是心甘情愿的牺牲,是为了儿女可以放弃自尊的存在,是当灾难来临时为守护你宁愿自己粉身碎骨的存在。今特刊发王克章老师所写的《人间最珍贵的亲情——母爱剪影》一文,让我们随作者的笔触共同细品和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编者

在报纸上看到一幅《孩子,妈妈带你回家》照片,年轻的妈妈抱婴儿负重前行的画面。这是新华社记者周科2010年春节前,在南昌火车站拍摄的。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心里酸酸的,眼里湿湿的,勾起记忆里相似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逃荒女

小时候,村里发生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抗战期间,黄河流域烽火连天、又遭三年大旱,而淮河流域雪上加霜,又遭蝗灾。鲁豫皖灾民无奈拖儿带女、离乡背井外出行乞。我乡地处太行山东南隅,穷乡僻壤,也来了不少逃荒人。

一天,一位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逃荒女,拄着一根棍,拿着一个碗,背着一个三俩岁小女孩,到邻家大妈门前央求道:“大娘,行行好,给些吃的吧!”大妈心善,见逃荒母女可怜兮兮的,便送出一晚稀饭,后又给了一个窝窝头。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俩人说着说着就说到正题。大妈有儿无女,很早就想抱养一个女孩。而逃荒女是一位很理智的人,为求生而外出逃荒,如今一路走来,千村不闻鸡犬声,万户衰败断炊烟。逃荒路在何方?求生暗淡渺茫。与其母女都饿死,不如让女儿活命送人。今遇到大妈特别喜欢女孩,家境又殷实,她像我一样喜欢我的闺女,送给她不失为上策。当逃荒女要把小女孩交给大妈时,小女孩紧紧拽住妈妈的手,哇哇直哭。逃荒女抚摸小女孩的脸蛋,一边哄着说:“俺孩不哭,娘去给俺孩买好吃的,一会儿就回来。”说罢免强把女孩放到大妈怀里,转身离去。

次日早饭后,逃荒女真的带着烧饼来了。这是她在离这里八里远的礼义镇,用大妈给她的钱买的。逃荒女楼住小女孩脸贴脸,颤抖的手不停抚摸她的头,欲言无语,欲哭无泪。过了一阵,把女孩交给大妈,嘶哑说:“俺孩命好,遇到大妈这个好人,我很满意,很放心。”边说边把衣兜里的钱塞给大妈,哽咽到:“这钱给我闺女买烧饼吧。”说罢,一步三回首,依依不舍离开。

不知是身体虚弱,还是精神失常,逃荒女走路摇摇晃晃,跌跌撞撞。走到村边井台停了一阵,望了又望留下女儿的地方,走到井边,纵身跳进井里。

逃荒女不寻常举动,震惊全村,议论纷纷。事后人们才明白逃荒女是一位伟大的母亲。面对灾难,在生死关头,毅然决然舍己留女,这就是人世间最珍贵、最崇高的母爱。逃荒女同世上母亲一样,女儿是她的心肝,是她求生的希望和力量。如今丢下女儿也就丢掉了希望和力量,活得无意义了。生不如死,死就死在女儿生活的地方,让灵魂陪伴与呵护女儿成长。

村里几位知名人士提议,乡亲们一致同意把这位平凡而伟大的逃荒女安葬在村北寺庙旁一块高地,以示接纳为村民与崇高敬意。当然,也成了乡井一个文明符号。

孤儿寡母

在太原念书时,同舍卫晋啸同学,其母苦苦供他读书的故事,记忆犹新,忘记不得。

卫晋啸,原籍五台县豆村乡沟底村。他三岁时,父亲被日军抓去筑路,一去不复返,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其母,大山女儿,坚毅刚强,强忍失夫痛苦,不畏难,不怕苦,挺直脊梁,挑起家庭负担。有儿就有希望,有儿就有力量。五台山高天寒,土地贫瘠。孤儿寡母耕种二三亩山坡地,石多土浅,又缺肥少劳力,产量低,收获少,生活艰难。一年四季饭菜不变,一日三餐都是山药蛋煮稀饭。农忙季节才增添些山药蛋蒸窝窝。山村两山夹一沟,冬季日照短,太阳早晨九点钟出山,下午五点钟天黑,每天只吃两顿饭。不仅粮食缺少,更无煤炭。这里不适宜种植玉米一类高杆作物,所以秸秆也少,烧火做饭,冬季取暖,全靠上山砍灌木,拾蒿草,扫落叶。苦于风天雪地爬山拾祡禾,母子俩每年隆冬便到外祖母家食宿俩仨月。

家乡解放了,儿子也该上学读书。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母子俩翻身解决了温饱。饥寒交迫的矛盾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摆在面前,那就是儿子上学读书的花费与家庭物资提升。其母强女人,争先,争胜,决心把儿子培养成为村里品学兼优第一人。有谋划,贵在践行付出代价。参加集体生产,解决口粮问题;搞家庭副业,解决花销问题。下决心喂猪挣钱。农户养猪谈何容易,既缺知识,又缺饲料。其母闯出一条新路,糠菜充饲料。忙罢地里活,加班加点挖野菜。上山爬岭,路旁地边,沟沟凹凹,荆棘里寻,蒿草中觅,衣服划破,手指磨肿,汗流浃背,疲惫不堪。某年仲夏三伏,外出挖野菜,风雨大作,山路泥泞,滑到沟底,跌得鼻青脸肿、胳臂脱臼,留下胳臂伸不直的后遗症。

春种秋收,辛苦耕耘,必有丰硕成果。人常说“家贫出孝子、国难显忠臣”,卫晋啸很懂事,深知上学读书来之不易,在校念书一贯刻苦,积极向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绩优异,受到师生好评,大学毕业分配到省城某热门单位工作,前途无量。其母吃苦耐劳,思想进步,事事争先,当选村委主任,评为“三八红旗手”,出席县里召开的表彰大会被誉为“深山飞出金凤凰”。

孤儿寡母时转运来,苦尽甜来,走出困境,迎来美好新生活,春光无限。

生死关头

近年来,媒体不时报道母爱子的故事,下面随便转述两则。

1998年,南方遭遇百年不遇洪灾,长江水系均超出警戒线,处处告急。荆江大堤溃决,洪水滚滚,恶浪滔天。某日,央视新闻映出这样的画面:洪水漫野,汪洋一片,在一棵只露树冠的树下,一位站在水淹多半身的妇女,高高举着双手,把一个六七岁女孩托到树杈。

画面不长,报道简短,但却震撼人心,引起强烈反响,一时成了人们热议的新闻。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某日,抢险人员在废墟中听到微弱的婴儿啼哭声,循声找去,在残墙断壁裂缝处,露出一个土头灰脑的小脑袋,半身还夹在墙缝里。原来母子俩被压在倒塌的墙角,母亲用手把墙缝抠得大了些,把婴儿推出时时有陷落的墙壁外。母亲被夺去了生命,一双抠墙缝而磨得皮开肉绽、血淋淋的手,告诉人们,大祸临头,母亲把自己置之度外,竭尽全力把儿子从死神手里夺出来。在场人员深深被感动,自动列队脱帽致敬,默哀三分钟。

上述两则新闻,地点,两地相差千里;时间,前后两个世纪,但都聚焦人间永恒主题,即灾难临头、生死关头,把生存送给儿女,把死亡留给自己的母爱。

一个月饼

我同大家一样,沐浴母爱的春晖长大成人。襁褓里吮吸母乳;孩提时拽着妈妈的衣角,形影不离;长大外出求学,“临行密密缝,唯恐迟迟归”;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儿行千里母担忧”。

一滴水珠能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月饼能折射出母爱的春晖。1963年春节,学校放寒假回家过年。一进门,妈妈看到我高兴得眼泪快要流出来了。坐在火台边喝水时,妈妈从箱里拿出一个月饼,塞到我手里让我吃。原来八月十五中秋节,生产队发给每个社员一个月饼,妈妈舍不得吃,等我回家过大年时吃个稀罕。那个月饼是生产队自制的,名曰“月饼”,其实是添加了糖的烧饼,既无花生、核桃仁一类的馅,也不是纯白面。那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产队发的口粮,人均日不足一斤原粮,只好低标准、糠菜代,凑合着过日子。农民既缺钱,又无粮票,哪能见到高档月饼一类的点心呢。

我曾北登长城,南过长江,京城月饼,苏杭点心,食时美味,过后便忘,唯有妈妈那个月饼,深深烙印心里,铭刻记忆,永远芬香,永世难忘。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类生命靠春晖。母爱,人间最珍贵的亲情,最崇高的感情。母爱比山高,比海深,无边无际。母爱无私,伟大。母爱,无论用多么美好的词语来赞美,都显得苍白无力,都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