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探究
沁县县委组织部 沁县党建研究会课题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要求,不仅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高度重视,而且也表明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农村党组织是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中的基础,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又是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俗话说农村安,国家兴,农村稳,国家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能力、重品行的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各类组织中的领导作用,推进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组织力量,就全县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这一课题进行了一次全面认真的调查研究,并形成如下报告。

一、全县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与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及其各乡(镇)党委十分重视农村党组织建设,特别是把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针对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实际状况,不断创新和完善选拔任用、培训提升、制度管理、激励保障等机制,充分发挥了农村党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有效的调动了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村干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但是,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在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中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年轻后备干部比较缺乏,能力素质比较低,监督管理比较弱化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在建设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中作用的发挥。根据全县13个乡镇,305个村的支部书记调查统计:35岁以下的有13人,占比4.3%;36岁至45岁76人,占比为24.9%;大专以上学历有16人,占比5.2%。在抽样调查的60名农村党支部书记中认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繁重,村干部工作压力大的有53人,占88.3%;认为自身理论水平不高,服务能力需要提升的有58人,占96.6%;反映工作时会产生畏难情绪,工作激情减少的有56人,占93.3%;认为目前工作要求越来越规范,监督越来越严格的有54人,占90.1%;对当前农村干部工资、福利待遇、退职保障,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有60人,占100%。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座谈、实地调研、查阅档案以及日常工作掌握等形式,我们将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归纳整理如下。

(一)后继乏人无人当

一是年轻后备干部缺乏。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的待遇不高,两委主干一年的工资补贴收入平均在1万元左右,其他村干部的工资补助更低,只有1000元左右,这样的工资待遇对于年轻人来讲确实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他们认为外出打工或自己开店做小老板等,一年赚的钱远远多于在党支部村委会任职的工资收入,更何况如今村里工作压力大,辛苦程度也不比外出打工少,劳动付出与工资报酬不成比例,而且农村生活条件比城里差,读书就医环境没有大城市好,因此多数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任职工作,导致年轻后备干部比较缺乏。二是一些村干部有私心刻意不培养。村干部工资纳入财政保障后,钱虽然不多,但对年龄比较大的一些村干部来说无疑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有的人就担心培养了后备力量,到了换届选举时自己就得腾位置,怕被挤掉,所以抱着能干一届算一届的想法,刻意不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有经济头脑、又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优秀青年,作为村干部苗苗培养。结果在换届选举时,由于没有后备干部,只好是“外甥打灯笼照舅”,由原来的支部书记继续留任,造成村干部年龄老化,缺乏活力。比如,就有不少村是年近60岁的人担任支部书记,甚至还有个别村75岁的人还继续担任主干。三是工作压力大,主动辞职不想干。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如基层党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信访维稳、护林防火、发展集体经济等等。而农村两委班子一般是六七个人,有的村只有3-5个人,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要求却越来越高,再加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对村干部的各个方面管理越来越严格,追责问责力度越来越大,不少村干部在工作中自感压力倍增,便打起退堂鼓,向乡镇党委提出主动辞职。

(二)能力素质不强不会当

一是文化水平低。沁县现任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半数以上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不少人只有小学初中学历,多数不会用电脑办公,他们的文化和能力远远跟不上现在农村发展要求,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需要。如南泉乡某村,党支部只有初中学历,开展工作全凭平时积累的经验,虽然有干劲,但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缺乏思路,对市场经济不了解,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办法,导致该村集体经济一直发展缓慢,像这样的党支部书记在全县不在少数。二是创新能力差。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因循守旧,能动性创造性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叫干啥干啥,领导让怎干就怎干,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在村经济发展中思想狭隘,目光短浅,群众称他们是“小四轮式”的村干部(叫得响,拉得少,跑得慢)。新店镇某村,因看到其他村种植金丝柳,听人说,金丝柳市场行情好、利润大,在没有认真学习考察情况下,村支部书记“一言堂”决定利用村里的300亩机动地种植金丝柳,结果,因为地理气候条件等因素金丝柳木质化不了,变不成商品,全部倒伏烂在地里,导致300亩机动地三年分文未入。群众称村干部是瞎干、蛮干、败家子。三是示范带头作用不明显。“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有的村支部书记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取心逐渐消磨,再加上现在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工作标准越来越高,产生了不适应,出现求稳怕乱、能躲则躲、能推直推现象以及不求有功但求无错的懒政心理。觉得如果为了公家事而丢面子、挨板子、罚票子、挪位置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抱着不做事就不出事的心态搞工作,在村两委班子成员中起不到模范表率作用。

(三)监管不严瞎胡当

一是上级有关部门(纪检、监察、经管)监管不力。在县监察委未成立之前,村干部由于身份问题,一直处于纪律监督检查的边缘地带。加上乡(镇)人手不足、政务繁忙等原因,一些乡(镇)对村干部监督持“民不告,官不究”的态度。有关职能部门对待村干部的监督管理也是根据本部门的职能权限,所以在监督管理上做不到应管尽管,单位与单位之间也缺乏协调配合机制。还有一些村情况特殊问题复杂,倘若将现任支部书记免职的话,村里工作会“乱套”“撒把”,而且也没有合适人选来接替,因此碍于村支部书记人难选无人选,使得乡镇党委在处理苗头性问题时畏首畏尾,怕处分轻了没效果,还伤了干部工作积极性,处分重了又怕换届选举时没有人接替,这样久而久之助长了农村干部的歪风邪气。二是班子成员监督不够。有的村支部书记比较强势,村里事情习惯一人说了算,其他村干部无法监督。有时村干部因分工不同,对彼此负责的领域工作不熟悉,于是便成为“各扫门前雪”,不愿相互监督。还有的村干部文化水平低,对村委账目看不懂,村书记和村主任与会计一旦串通一气,难以监督。加之一些村宗族势力现象存在,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有亲戚关系,利益关系纠缠,有时碍于情面,彼此对发现的问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据今年县纪委监委通报的几次典型案例,一些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利益面前全军覆没,全部垮台。因此,当集体腐败现象发生时,互相监督就成了一句空话。三是群众知情少监督不足。有些村不按要求开展三公开,即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或者虽然也进行了公开,但是走形式、作样子、选择性公开,导致公开栏里的内容往往是党费收缴、发展党员公示等,而涉及村里集体经济账目收支往往是空白栏,看不到具体账目。一些村民代表根本就不清楚具体财务家底,所谓的村民监督小组也就形同虚设,还有部分群众参政议政意识不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积极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二、意见与建议

如何才能把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好,我们认为:必须在“两创新、两优化、一落实”方面出实招,纳实功,见实效才行。

(一)创新培养选拔方式,拓宽选人渠道

村党组织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党组织书记是村级领导班子的带头人和主心骨,是村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关键。要坚持创新村党组织书记的选拔培养方式,多渠道多路径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和干成事的人选出来,用起来,做到用好一个人,振兴一个村,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1.严格选拔标准。要严格按照“一好双强”标准,大力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2.拓宽用人渠道。放宽选人视野,进一步拓宽村党组织书记来源。摒弃过去“瞄着本地人,盯着身边人,看着熟悉人”的选人视角,打破区域、身份、职业、资历等条件限制,把选拔视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如村里致富能手、优秀大学生村官、荣退复员军人、外出打工受到锻炼又返乡创业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等等。坚持公推公选,实践直推直选等方式选举农村党组织书记,确保选出的村党组织书记群众认可,组织放心。

3.加强人才储备。丰富的后备干部人才储备,是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前提。加大后备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建成完善后备干部人才信息库,不断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供源泉活水。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适应需求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二)优化教育培训机制提升能力素质

提升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素质,是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要紧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优化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机制,狠抓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提升农村党组织带头人能力素质。

1.组织岗前培训。村党组织书记选定之后,上岗前乡镇党委要统一进行培训。重点对岗位职责、宗旨意识、党建业务、民生工程,环境保护等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系统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不合格者在行“补课”,直至培训合格为止。

2.实行年度轮训。要紧扣农村脱贫攻坚振兴乡村和改革发展实际,以及村党组织带头人的需求,以县为单位,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纪检、宣传、党校、农委、扶贫等部门参加,共同制定村党组织书记年度轮训计划,分期进行培训。同时,积极探索让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根据农村发展需要和个人需求,选择“菜单式”培训的新模式,不断提高培训实效。

3.参加学历教育。鼓励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学历教育,充分发挥市县党校主阵地的作用,运用市县农广校、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广播电视大学等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和资源,广泛开展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学历教育。

4.选编学习书目。县乡党委和党建研究会等要结合农村工作实际,组织力量专门为农村党组织书记选编一批看得懂、用得上、好掌握的学习书目,供他们学习使用。

5.抓好远程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挖掘信息资源,对村级党组织带头人进行在线培训,提高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

(三)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干事活力

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和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五个方面,突出量化打分、民意反馈、实绩考核等重点环节,全面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增强干事创业活力。

1.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围绕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责任制,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党建专项述职评议,整改考核相衔接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

2.实行双向述职。建立并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向所在乡镇党委述职和向本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述职的双向述职制度。

3.建立完善实绩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依法建制,以制管人,建立以创建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的村党组织书记实绩考核评价机制。

(四)落实激励保障机制

激发工作热情,县委和乡(镇)党委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激励保障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定权责规范、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职有一定保障的“一定三有”政策。逐步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关怀机制,让广大农村党组织书记能够安心农村、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稳步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步伐。

1.建立待遇保障机制。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工资正常晋升机制,健全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医疗、养老、履职以外等综合保险制度。

2.建立政治激励机制。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定向录取乡(镇)公务员、事业编人员和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工作机制,并积极为他们搭建参政议政舞台。

3.建立精神激励机制。建立关心爱护村党组织书记长效机制,落实谈心、慰问、体检和休假等制度,真正关心村党组织书记身心健康。

(五)优化监督管理,树立良好形象

要加强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动态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在坚持党员大会、党务公开相关制度的同时,通过严格值班制度,完善离任审计、民主评议、财务管理、民主决策、重大事项报告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监督约束。做好日常管理,不断规范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运行机制,树立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良好形象。

1.要实行业绩档案管理。针对当前好些村党支部书记个人无档案、工作无记载、成绩难体现的实际,按照规范建档、动态管理、综合利用的原则,全面建立农村党组织书记年度考评工作档案和工作纪实,包括纸质档案、电子信息档案,对此进行备案管理。

2.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村党组织书记重大事项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对其履职情况进行考查,充分发挥制度管理和约束的功能。不断焕发农村党组织书记带头人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3.要建立经济审计制度。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村党支部书记在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做好村党支部书记离任和换届时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督促村党支部书记认真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4.要实行日常动态管理。严格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完善村级民主管理,不断规范党支部书记权力运行,加强日常管理,注重对农村党支部书记跟踪考核,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格管理,强化村党组织书记责任意识,像“拧螺丝”一样把农村党组织书记推到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也不出事上来。让村党支部书记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全面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促进农村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县乡两级党委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把此摆在突出位置,在选拔任用、培训提升、激励保障、监督管理等关键点上下硬功夫、花大力气,才能把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好、建设强;才能把农村党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课题组组 长:张东文(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
成 员:郭广恩 王来虎 常晋中 张秀芳 王玲芳      
执笔人:赵建德(县党建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