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新店大端:“ 平菇大王”托起全村产业致富梦
8亩地年纯收入30多万元

本报讯 记者 郭学红 阳春三月,天气渐渐回暖,张国强家温室大棚里的平菇长势更好了,5个大棚里2万余个菌棒整齐排列,一株株的大叶平菇如花绽放,鲜嫩欲滴,放眼望去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你看看,这些马上可以摘了,那边的还得等几天。种平菇主要是掌握好湿度和温度,再有就是通风……”说起种平菇事情,爱说爱笑的李爱萍打开了“话匣子”,俨然成了一名平菇种植专家。“我们主要在早上和下午采菇,其余时间就是疏菇,这样才能保证平菇的生长质量。”

其实,李爱萍在这里的时间并不长,她以前都是在外打工,挣的钱也不多,现在村里建起了平菇大棚,一天能挣70多元,而且还能有时间照顾家里,她就和自己丈夫张庆宏回来帮工了,夫妻两人一个月收入就达5000元以上。像李爱萍夫妇一样,大端村有许多曾经外出务工的村民都选择了返乡,在家门口打工赚钱。

大端村位于新店镇南边,是典型的农业村,村民以种植玉米、谷子为主。冬闲时,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增加些收入。

“外出打工得让人管,我们不乐意。另外,现在纯种庄稼,收入不高,我们也想着转转型。”在棚里正忙活的张庆宏说。

听说种平菇投资少、风险小、容易学,还不耽误种地,而且平菇是无公害绿色食品,含有硒、多糖体等物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大端村支书张国强便萌生了种平菇大棚念头。经过慎重考虑,去年九月,张国强决定流转土地8亩,修建5个大棚,尝试种平菇。

踏实肯干的农家人说干就干。为了省钱,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建大棚到装菌种等工作,凡是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自己干。“焊棚的时候,天冷呀,都把我们的手冻了。”张国强说。最难的是碰到技术问题。为了让平菇长得更好,他们一遍遍请教有经验人,还买了很多种平菇的书,自学配料、接种、控温控湿等栽培技术。

一边摸索,一边实践,经过他们的细心呵护,5个棚的平菇年后就获得丰收。“我们从初七开始出棚,1个大棚1年2茬,1个菌棒可以出4斤平菇,5个大棚2万多个菌棒,可以达到年产出8万斤平菇,刚刚运走一车早晨摘下的平菇,到上午就能出现在长治批发集市上,新鲜的平菇很受大家青睐。按平菇批发价均价2.5元一斤,尤其是年前那一茬,卖到了三元多一斤。这以后技术上越娴熟,产量上后半年肯定能比前半年多。”张国强自信地说。

尝到“甜头”的张国强信心百倍,他正式注册成立了鸿端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种植规模达到3000平方米,成为远近闻名的“平菇大王”。“除了各种费用,5个大棚可以赚到三十几万元。忙碌的时候,聘请本村村民来帮助种植、采摘和装货,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能掌握了平菇种植技术。”提到种植大棚的创业历程,张国强感叹道,多亏了政府和驻村队的帮助,他才能把平菇这个产业做起来。同时要相信自己,相信政府,一定能够带领全村摆脱贫困,富裕起来!”

谈到今年的打算,张国强也信心百倍。他说,现在平菇产业走上了稳步良性发展的道路,附近村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请教种植技术。看到大家热情高涨,打算继续投入资金,不断壮大产业发展规模推动村民种植平菇致富,大端平菇产业一定会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