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联合起来的力量
冯波 王艳

“春香婶子,娃也结婚了。你看你家这窗明几净的,赶快歇歇哇!”

郭艳斌边说边将最新的护林防火宣传资料放在了李春香家客厅的茶几上。

“这日子一下子好了,还真有点不敢相信哩!要是你爸能看到咱村今天的样子,说不定多高兴哩!”李春香的眼睛有点湿润。

是啊!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生活在这条沟的里乡亲们,有太多的故事要讲。

李春香和郭艳斌都是沁县杨安乡张家沟村人。位于瓮城山脚下的张家沟,全村只有28口人,200多亩耕地,8000多亩山林。通往村里的道路狭窄崎岖、泥泞不堪,村里的房舍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有不少已经墙体开裂,摇摇欲坠。

郭艳斌的父亲郭新文是村里的老支书,从19岁开始当村干部,与穷斗了一辈子,终于等来了整村移民搬迁。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7月4日,就在张家沟村移民新村主体竣工的那一刻,这位倔强的汉子永远的倒下了,年仅53岁。

父亲的离世带给郭艳斌的除了悲伤,还有深深的责任。在外打工的郭艳斌毅然辞职,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回到村里带领着乡亲们接续奋斗。

故事在回忆里慢慢显露出温情。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18年首届农民丰收节的当天,张家沟村人终于全部搬出了大山,住进了新房,开启了新生活。李春香家的幸福时光就是最好的见证。

李春香的丈夫因病早逝,她自己带着儿子郭海军拼命地过日子,可日子依旧过的紧紧巴巴。眼看孩子到了成家的年龄,可每次谈对象都是一谈到房子就拉倒,“就张家沟那地方,叫咱嫁过去,咱也不乐意啊!”

前不久,郭海军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原因很简单,张家沟村整体移民搬迁到了位于许庄村的移民新村。在这个并不算太大的移民新村里,道路宽敞整洁,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健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如今,郭艳斌的身份是许庄张家沟联合党支部副书记。在他看来,除了基础实施的改善,张家沟村能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还源自杨安乡党委一个创新的举措——支部联建。

2017年11月,杨安乡党委按照沁县县委“提升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引领带动作用”的精神要求,把许庄、张家沟两个村的党支部合二为一,组建了联合党支部。

在杨安乡党委书记裴晓凯心里,组建联合党支部这件事已经酝酿思考了许久,在他看来已经“水到渠成”,其实这是落实党建精神和听民意、接地气相结合的结果。

许庄村全村6个自然村110户320口人,有耕地1297亩,荒山5000亩,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26人。张家沟村分为里张家沟、外张家沟、大瓦沟三个自然村,由于山大沟深山害多,种庄稼基本上是年年没收成,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许庄和张家沟阡陌相连、山水相依,两村村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往来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张家沟村整体搬迁时,许庄村把最好的地块、最好的位置留给了张家沟村民,还主动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方便。张家沟村老支书郭新文重病和去世后,许庄村党支部书记许志宏带着支村“两委”干部连续9个晚上帮忙守夜。

郭新文病重时,虽然用购买了100只羊的方式把在外打工的郭艳斌叫回家,并拴在了带领乡亲发展经济的岗位上,但由于村里的4位老党员相继去世,张家沟村党支部只剩4名党员,其中还有2名党员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几乎每次开党员会都是人到不齐,会开不成。

农村的工作具体而复杂,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乡党委书记裴晓凯在下乡时多次向群众请教。一位老党员说,既然移民搬迁让我们两个村走到了一起,就不如顺时应势组建一个联合党支部。经过乡党委成员集体讨论,与许庄、张家沟支村“两委”干部座谈沟通,组建联合党支部终于从设想变成了现实。

在乡党委的支持帮助下,村级活动阵地装饰一新,把支、村“两委”规范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关精准扶贫的一系列数据、政策、规划做成版面统一上墙,实行挂图作战工作法。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带领下,联合党支部认真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并将“三会一课”与“精准脱贫”紧密结合,为脱贫攻坚凝聚了合力。

联合支部组建后,立即围绕脱贫攻坚课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投资500万元建成的2万平米的移民新村,使张家沟村民实现了整村搬迁,同许庄村融为一体。联合支部的创建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乡村振兴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机遇。当务之急就是要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桥头堡”作用,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来激发调动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为此,一个文化振兴为主题,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激发农民主体作用、自发战胜贫困的系统工程也随之铺开。

他们首先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利用移民新村街道、新建文化广场等进行整体布局,通过刷写标语、制作版面,叫响了“党建强、环境美、村风好、产业兴、农民富”的主题。

让文化助力。根据村里的产业规划和群众文化需求,组织专人购置各类文化图书,并在村级活动场所开辟农民图书阅览场地,为村民读书增智增志创造了条件。

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党员活动室设立了党员干部比武擂台,把党员干部的岗位职责、所分配工作,按月、季、半年、年度进展及完成情况,定期公示在比武擂台,既可以互相学习又能激励自己,形成人人都想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

为了将这一切设想都变成现实,村里还设立脱贫励志奖台,对贫困户收入增加情况,投身公益事业情况,实施动态跟踪,如有突出表现,及时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

干部作风的转变,是群众信心的来源,农民主体积极性的激活,有助于脱贫攻坚目标的如期实现。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支部联建让许庄、张家沟两村实现了政策叠加、项目打捆、资金整合,形成脱贫攻坚一盘棋的局面。目前,许庄、张家沟两村近万亩野生连翘找到了好的销路,3座共64kw光伏电站并网运行,乡村旅游项目蓬勃发展,禽畜养殖、特色种植、劳务输出齐头并进,两个村庄均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许庄、张家沟支部联建的成功实践,让杨安乡党委看到了一条加强基层党建、推动脱贫攻坚的路子。于是他们又着手进行更深入的尝试——十个支部产业联合。

杨安乡面积大、人口少、村子小,一村一户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显然与实际不符。如果将这些村联合起来,共同谋划产业,不但能够达到步调一致,还能有效抵御风险。

说干就干。2018年,在杨安乡党委的着力推动下,杨安乡下辖的10个村共同出资组建起了同顺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与葆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充分借鉴该公司的技术、管理优势,带动当地发展。

同顺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首先在许庄村种植了20亩朝天椒,为了增加收益,延伸初级产品产业链,结合当地妇女有着制作辣椒酱的传统手艺,还推出翁城红“妈妈味”辣椒酱。

心灵手巧的李春香就是辣椒酱制作技术人员之一。她说,通过支部联建、产业联合,不但搬出大山住上了新房,儿子顺利成家了却了多年的心愿,自己还找到了工作,日子的确是一天天好了起来。

2018年,同顺富公司还投资175万元建成了一座占地20亩的连栋温室大棚。主要用来种植葡萄,由于葡萄种植周期长,因此先期采取“葡萄套种白菜”模式种植增加收益。目前,一万株白菜已经销售一空,20余万元利润已经产生,公司带动的每个贫困户可得的8% 的分红已经全部发放。

许庄村58岁的金跃堂刚刚脱贫,满心的喜悦使他在基地里干活格外卖力。“你看,白菜刚卖了,好价格。现在正在开垄种葡萄树,过了正月十五还要套种西瓜,等到五一就能上市。这现代化技术真是不服不行。”金跃堂和同顺富公司签订了长期劳动合同,每个月有2000元的固定收入,对于当前的小日子他幸福也满足。

风掠过山梁。天虽寒,但春的气息已经逐渐显露。联合起来发展,让大山深处的乡亲们找到了致富的路子,也让渐渐临近的新春多了许多温情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