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节流促增收
千方百计保发展
2018年,面对我县财源税基匮乏、政策性减少因素较多的复杂形势,财税部门积极培育新龙头、开辟新税源、加强科学征管。
一是公共预算收入首破亿元关。实现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市县两级)完成11222万元,比上年10271万元增长9.26%,超额完成了与上年基本持平的预期任务。特别是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405万元,比上年9727万元增长6.97%,历史上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二是扶贫资金确保“双增长”。财政部门围绕2018年全县脱贫“摘帽”,千方百计做好财力保障。县级投入增长,2018年县级安排扶贫资金3000万元,比2017年翻了三倍;统筹整合资金增长,当年整合资金2.58亿元,比上年2.19亿元增长17.8%,实现了“多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提高脱贫统筹资金的精准度和效益。三是引资上项再创新高。争取省级专项债券资金1.33亿元,用于易地移民搬迁工程;新增各级财政资金7300万元,其中新争取省教育专项资金2300万元,省级转移支付1000余万元,省级扶持集体经济专项资金1000万元,特别是在县主要领导支持下,还争取市级脱贫攻坚专项补助3000万元;争取上级过桥贷款1.66亿元,用于贫困村提升工程等。四是深化改革提升绩效。将涉农资金5.4亿元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范围,聘请省级第三方中介公司,完成了全县2017年度扶贫资金绩效重点评价,年底顺利通过了国家2016—2018年扶贫资金第三方绩效评价。
交通运输局:抓住机遇补短板
大干快上辟富路
2018年,交通运输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以重点项目和交通扶贫为抓手,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目标,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使公路交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公路建管养运工作走上新台阶,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沁县松村至迎春公路(太焦高铁连接线)建设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完成下曲峪段300米试验段土路基施工,完成波纹管涵8道,正在准备进行第4工区松村段羌营互通桩基施工。二是完成沁县环湖旅游公路项目1.7公里试验段路面工程及标志标识,并完成大寨沟空腹式拱桥主体工程和涵洞8道,中桥、自行车道、人行步道都在同步实施,龙舟码头入水打桩283根,码头服务中心建筑物基本完成,象棋公园初具雏形,完成投资5330万元。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省市下达我县目标任务198.9公里,完成投资17241万元。完成208国道至南涅水石刻景区道路建设3.2公里油面铺装和标志标识工作,完成投资8600万元。完成208国道至玉华山森林景区旅游公路建设项目3.282公里,完成投资2100万元。全面完成2018年贫困村通村路建设项目59个,完成里程164.765公里,完成投资27352.46万元。实现通村覆盖85个行政村,增设16个候车厅、153个招呼牌,确保了村村通客车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2018年,我局共投资1721万元,完成乌苏至新住乡道工程8.71公里;投资100万元,完成乌苏村街巷道硬化1.2公里,完成上官村3.8公里通村公里等工作。
发展和改革局:不辱使命勇提当
开拓创新再突破
2018年以来,发改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项工作全面进步,有力的推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圆满完成各项指标。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04亿元,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投资17.65亿元,增长10.5%;全县转型项目投资完成额108268万元,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61.3%;全县省市重点工程投资完成额62435万元,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5.4%;全年储备项目计划总投资207.49亿元,占2017年固投完成额的12.97倍。
二是稳步推进各项工作。2018年重点项目建设库中拟实施项目81项,总投资76.38亿元。积极争取中央投资项目8个,到位中央资金3636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66万元。提前谋划2019年实施推进项目67项,总投资187.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04亿元。开展了转型项目手续集中办理月活动,建立了“转型项目前期手续集中审批周制度”。深入开展了“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活动,责任领导对接调研重点项目累计160余次。稳步推进承诺制改革,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承诺制审批受理窗口,对15个承诺制试点项目按照承诺制办理程序进行了推进。积极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改造,2018年全县实施集中供热延伸改造408户,煤改气2848户,煤改电50户,生物质改造4239户。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下拨扶贫移民中央预算内资金1698.9万元,用于2017年、2018年实施移民搬迁工程。积极支持帮扶村产业发展,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拿出13000元,用于支持西峪、上峪村村容环境整治及北马服村产业发展。
国土资源局:振奋精神善作为
坚守红线促发展
2018年,县国土资源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资源节约利用再上新水平,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
一是紧扣经济发展主旋律,全力做好用地保障工作。认真组织编制了2018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2018年我县建设用地需求总量15.3653公顷,供应总量中,商服用地0.3173公顷,工业用地11.4862公顷,住宅用地3.5618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7.3253公顷,存量用地8.04公顷。目前已供应9宗,总面积18.996429公顷,土地供应率达到124%,全市排名第一。二是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划定了责任保护区域,把保护责任落实到了田间、地块和村组责任人,切实守住保护耕地这根“红线”,使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始终稳定在46.3400万亩,耕地保有量达到56.6137万亩。三是规范土地市场管理,强化土地市场调控。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用地结构、供地方式、土地价格,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健全以供给引导、制约需求的土地供应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地、统一储备、统一管理,实现资源统一整合,全年共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5宗16.6074公顷,收取出让金8225万元,较好的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四是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努力构建和谐国土。全年进行土地日常巡查126次,发现违法行为37起,当场制止37起;持证矿山巡查15次,非法开采巡查18次,共计巡查23次;对已关闭非煤矿山进行定点定期巡查。全年共计立案查处37宗,罚款 383237.6元。
农业委员会:乡村振兴开新局
脱贫攻坚谱新篇
2018年,县农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我县区域和资源优势,围绕特色产业,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发展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机农业品牌为目标,集成运用有机生产技术,建设绿色有机原料生产基地,开发绿色有机产品,加快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绿色有机原料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以此为载体,拓展、做优、做强扶贫产业,为稳定脱贫、实现全面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激发“三农”新活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针,适应农民对新时期美好生活的向往,突出问题导向,着力填补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解放农村生产力,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2019年我委将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做好防灾抗灾救灾减灾工作,确保稳定增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搞好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开展学法、普法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推进依法行政。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抓手,加快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活动,重点搞好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宣传、培训、指导服务。
教育科技局:多措并举保教育
聚焦重点显特色
2018年,沁县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校长教师专业化、教育教学信息化、学校办学特色化、学校管理规范化的教育“四化”之路,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长足发展。
一是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验收。实施 “全面改薄”项目,新建校舍29所,改建33处。配套图书6.2万余册,增添各种设备4万余件,教师办公设备实现了 “四配套”,数字资源实现了“全覆盖”。校园监控基本实现“全覆盖”,顺利通过了国家督导评估验收。二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顺利实施了中小学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全县中小学管理队伍更趋优化,管理体制更加科学。三是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各高中学校二本达线人数均比往年大幅增长,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中考成绩整体提升,“一分两率”比去年有了大幅提高。四是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新招聘特岗教师50名,全部补充到农村薄弱学校教学一线。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举办了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等方面专题讲座,先后组织部分校长和骨干教师赴外地学习考察、汲取经验,开办了沁县教育大讲堂,教师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五是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2018年共发放各类补助资金523万元,惠及7743名学生。扎实开展帮扶活动,帮扶以来,累计推销鸡蛋、小米、土豆等农副产品达40余万元。
住建局:践行城建新理念
攻坚克难再立功
2018年,扎实推进住建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作用,编制完成县城中心城区控规和新店等3个镇《近期建设规划》,形成以一主、二副、两点、四片为架构的城镇空间布局。二是县城供热、供水、垃圾处理稳步推进。县城集中供热新增面积30万平方米;县城供水通过钻探深井、维修设施、改造管网等工作;生活垃圾处理4.6万吨,实施了垃圾卫生填埋。三是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了以定昌镇六大社区,段柳乡、新店镇移民点清洁取暖以气代煤工程,完成2848户,投资2657.16万元。通过开展日常检查和拉网式大排查,实现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的建筑扬尘治理工作要求。四是统筹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完成项目可研、拆迁摸底等前期工作,争取国开行融资4.2亿元。2018年以全覆盖的方式对全县农村所有危房、危险土窑洞进行全面改造,全年共完成2554户(四类重点户1620户,一般户934户)危房改造工作,使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了安居梦。五是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对松村乡硖石、郜家渠、青修等6个村驻村帮扶。被授予“长治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模范单位”“全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六是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管工作稳步推进。严格执行质量终身负责制和建筑、燃气规范操作规定,全年未发生一例安全事故。
残疾人联合会:创新发展破瓶颈
扶残助残启新程
县残联围绕中心工作及年度目标任务,坚持服务更优化、保障更完善、工作更创新、作风更务实的理念,认真履职尽责。
一是成立了 “互联网+居家托养”服务中心。大胆探索沁县“互联网+居家托养”服务模式,让轻残服重残,为全县13个乡(镇)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家庭进行生活照料、心理疏导、日间看护、技能培训等服务,每月服务3次,每次服务不低于一小时。直接安置残疾人就业34人,服务的残疾人每月可获得1500元左右的补助。目前已累计提供托养服务3200余次。此项工作得到省、市残联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启动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县残联、县人民医院、县残疾人康复协会于2018年10月16日全面投入运营。中心共计投资1600万元,这是全县首家专业为脑血管病恢复期的病人、慢性颈腰肩四肢等疼痛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可同时接收80多名残疾患者就医,每名患者都将由多名康复治疗师和医师组成的团队进行康复治疗,真正实现现代康复治疗中的多对一标准。三是成功拍摄了《情满暖心卡》的微电影。该电影反映了我县残联工作者关爱、扶持全县残疾人脱贫致富,帮助残疾人生活学习工作解决残疾人各种困难的纪实电影。是我市第一部反映基层残联工作者真实工作生活的状态的影视作品。
扶贫开发中心:扶贫拓开幸福路
开发催生新家园
扶贫开发中心始终秉持强烈的为民情怀,有力推动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识准扶贫对象,确保脱贫攻坚“精准定位”。严格执行识别标准和工作程序,识别出贫困人口11814户、贫困人口31925名。利用“互联网+扶贫”的思维,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扶贫信息动态精准管理,开通了沁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和手机APP。二是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帮扶“聚合力量”。全县共有20个市级单位派驻47支帮扶工作队,103个县级单位派驻220支帮扶工作队帮扶。提倡在精准帮扶工作中开展“五帮”活动。指导推行“三五”工作法。三是落实扶贫政策,确保脱贫攻坚“应助尽助”。教育扶贫全覆盖,实行雨露计划等政策。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安全全覆盖。四是发挥协调作用,确保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逐渐形成了“五种三养”特色产业体系。积极配合金融办、邮储银行、农信社等金融部门实施金融扶贫小额信贷项目,协调沁园春矿泉水、沁州黄集团等一大批深加工企业与6000余户贫困户建立了紧密链接机制。配合卫计、农业等部门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为287个村级卫生室配备了基本医疗药品器械,179个贫困村村村有产业、贫困户户户有项目,实现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破零。襄矿集团等帮扶单位帮助61个村建设了爱心美德扶贫超市。表彰“脱贫光荣户”和“致富光荣户”。
2018年获省级“扶贫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并在市级2018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排名第二。
环卫中心:干群参与齐动手
改善环境惠民生
2018年,环卫中心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强化思想认识,落实主体责任,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脱贫攻坚扎实有力。环卫中心积极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大力整治环境卫生,为贫困户拍摄全家福,推销农副产品,建设红色文化广场、鸡棕菌基地等。力促帮扶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贫困户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收入不断增加。二是环境卫生持续向好。环卫中心不断创新环卫管理机制,推进环卫机械化作业,全面推行垃圾不落地试点工作,助力大气污染防治,促使我县环境卫生质量和水平再上新台阶。其中,城乡一体化成功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并喜获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整体解决方案示范案例奖。三是党建工作规范精细。环卫中心支部狠抓思想建设,立足作风转变,强化班子建设,夯实基础工作,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进社区、支部主题当日等活动,着力提升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四是为环卫工排忧解难。为环卫工人缴纳养老保险,意外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积极联系单位、企业为环卫工人献爱心,为环卫工人免费体检,帮助环卫子女圆梦大学,维护环卫工人权益等,切实为环卫工人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