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牛寺乡脱贫攻坚硕果丰
王艳

牛寺乡位于沁县北部,素称沁县的北大门,是省级贫困乡镇。经过历年贫困退出,通过带资入企分红、壮大集体企业、盘活集体资产等途径,实现2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5至10万元有13个村,1至5万元8个村。

该乡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21个行政村及具备条件的9个自然村均通动力电,2018年全乡新铺村通公路22.4公里,21个村通村公路均实现硬化,全部具备开通客运班车条件。21个行政村全部接通光纤宽带,学校、卫生室、活动场所等公益场均接入宽带。全乡2016年至2018年实施移民搬迁450户1024人,改造危房203户,贫困户住房安全率达到99.1%。全乡372户497人享受低保,138人享受五保,符合农村低保五保标准的贫困人口实现了应保尽保。全乡适龄儿童学前入园率达到全县平均水平,且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学生。全乡21个村均建有300平米以上文化广场,并安装有健身器材,村村设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配备各类图书2000册以上。

产业扶贫为主导。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摒弃不等、不靠、不要思想,引导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可持续增收脱贫,该乡制定出台了《激发内生动力产业发展奖补机制》。精准滴灌,由“输血型”向“造血型”功能转变,引导全乡有劳动能力、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从而实现持续增产增收,稳步脱贫。一是引导发展特色种植业。种植梅杏核桃苹果等经济林1560亩、瞿麦贝母瓜蒌等中药材1588亩、米槐经济林2552亩;同时发展种植高粱510亩、沁州黄600亩,建设双孢菇食用菌大棚7座7800平米;二是因村发展优势养殖业。发展养牛390头,猪出栏突破2000头,羊存栏达到6000只,带动520余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500元;三是促进劳务输出。通过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助,激励全乡44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出务工,户均可增收2000元。目前,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5800元,同比增5.6%。同时树立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走马岭为核心,带动周边村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乡村生态特色旅游,围绕“绿色食品、生态旅游”调结构、出产品,推进了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拓宽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增收渠道。

就业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坚持授人以渔,强化扶贫造血机能,加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自我创业能力。该乡已开展专业技能培训650余人次,其中128人实现转移就业。并通过制定外出务工奖补办法,激励全乡440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外出务工,调动了贫困户致富积极性,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着力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难问题,以“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为根本目标,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全乡2016年—2018年实施易地移民搬迁450户1024人,均已签订搬迁、旧房拆除协议,建立“一户一档”,多措并举保障安置住房、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建设协调推进,就业、就医、就学措施配套跟进,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教育健康生态有希望。牛寺乡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学生,通过“雨露计划”实现2016-2017学年帮助贫困生39人次,2017-2018学年56人次,2016-2018学年享受大学生二本一次性补助5000元16人,2018年通过“圆梦行动”捐款11300元,资助6名大学生,有效减轻了贫困大学生上学压力。同时与全乡356户大病和慢性病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双签约服务,大幅减轻贫困户就医个人负担,使贫困户患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力阻“病根”变“穷根”,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全乡实施退耕还林1480亩,新增生态护林员公益岗位33名,逐步扩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态保护补偿,在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提升贫困群众收入,使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就业脱贫。

社会保障和扶持帮扶兜住底线。兜住社会保障底线,全乡372户497人享受低保,138人享受五保,将无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纳入低保,符合农村低保五保标准的贫困人口实现了应保尽保。全乡下派第一书记14名,有21支驻村工作队,一队三人,帮扶责任人176人。驻村帮扶队员通过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讲解扶贫惠民政策、助力发展产业、消费扶贫、开展五帮活动等帮扶措施,带动贫困户发展,助力3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