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时代讲习所助推智力扶贫
学习新思想,掌握新本领,创造新业绩。覆盖全县农村的新时代讲习所,成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精神文明、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和助推智力扶贫的大平台。
2018年6月14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董晓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刘琳在我县新店镇徐阳村为全市首家“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揭牌,拉开全县新农村讲习所建设序幕。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持续努力,一个坚持“六有六讲”、实现“五化五实”的新型农民思想文化大课堂在全县各行政村安家落户,实现了全覆盖。各级领导干部、专家学者、道德楷模、社会贤达纷纷被邀走进讲习所,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一系列助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思想文化、科学新知、实用科技送到群众田间地头,全年累计授课1100余场,受众两万余人次。讲习所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坚持四个自信,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有力提升了脱贫攻坚成效,凝聚了乡村振兴新能量。
2、端午民俗文化节唱响“一线十村”
第十届北方水城端午民俗文化节叫响“一线十村”乡村旅游品牌,为未来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定好基调。
2018年端午民俗文化节坚持以民俗挖掘、旅游推介、特产展销、宣传招商为重点,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全域旅游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我的端午·我的乡愁”为主题,精心准备了四大版块十四项活动,集中力量打造“一线十村”乡村游品牌。打旅游牌是端午民俗文化节创办之初就确定的目标,特别是第九届、第十届文化节进一步在推动沁县旅游发展上发力,连续两届推出旅游推介活动,2018年进一步明确将走马岭、漳河、小东岭、檀山、大端、徐阳、后沟、瓮城山、下曲峪、徐村等村作为乡村游重点,提出“十村一线”自驾游新概念,并且通过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国内知名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得到广泛关注。在之后的全县全域旅游规划中,“一线十村”正式纳入规划重点,进入集中开发的快车道。
3、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活动丰富多彩
2019年1月11日,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的第二届广电融媒发展论坛暨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实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沁县广播电视台联合策划拍摄的《大路朝阳》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策划”奖,为我县庆祝改革开放十四周年系列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围绕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县委宣传部组织安排系列活动15项,新闻大赛、征文活动、歌咏活动、文艺下乡、青歌颂改革、大型图片展、书画展览、演讲比赛、主题影视展播等活动异彩纷呈,广大干部群众利用多种形式歌颂改革、讴歌新时代,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凝聚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感召力。特别是大型纪实电视片《大路朝阳》经过主创人员的共同努力,先后推出《特色升级上高端》《项目带动促转型》《花开扶贫攻坚路》《生态和谐展新容》《绿水青山好文章》《文脉传承出异彩》《宜居宜业新沁州》《民生工程暖人心》《风清正气好扬帆》等九个专题,系统全面地回顾了我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各行各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展示了敢于吃苦、勇于创新的沁州人精神,得到广大观众一致称赞。
4、水城龙舟赛跻身全省十佳品牌赛事
日前,在“2018人民网山西体坛风云”年度评选颁奖盛典上,我县端午民俗文化节暨山西省龙舟公开赛荣登山西省十佳品牌赛事。
从2009年开始,我县积极响应中央文明办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号召,将龙舟赛纳入端午民俗文化节比赛项目,将南方文化引入北方。充分利用县域水系发达并互相连通的优势,深度开发水上运动项目,针对西湖湖静水缓的特点,开发水上龙舟赛等慢游项目。近年来,大赛将报名范围扩大到全市机关干部职工及感兴趣的老百姓,更加贴近老百姓的需求。十年来,通过对端午民俗文化节的倾力打造,我县为这个中国传统佳节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丰富的表达,“过端午、到沁县”已经逐渐在全国打响品牌,成为了山西省“我们的节日”四大主题活动代表城市之一,与平遥的春节、介休的清明节、和顺的七夕节一并成为山西传统节庆文化的品牌。
5、我县文艺战线吹响集结号
2018年3月,建国以来我县首部散文作品集《梦里水乡》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县内外99位作者的99篇散文作品,向党的十九大献上一份厚礼。与此同时,经过县委、县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的不懈努力,沉寂多年的沁县漳河剧团再度以崭新阵容出现在戏剧观众面前,全年演出上党梆子剧目近百场,群众说“咱们的剧团又回来了”。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文艺团体和文艺队伍建设,坚持用改革创新思维解决文艺繁荣面临的实际困难,发挥乡土人才作用,激发民间团体活力,发挥群众智慧,凝聚社会力量,使传统文艺团体焕发生机和活力。同时,通过举办文艺创作大赛、新人新作评比等办法,推动文艺人才迅速成长,在小说、诗歌、曲艺、摄影、微视频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涌现出如裴福昌、吕丰昌、史国胜等一批小说新人及一大批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2018年7月21日,全县文化文艺战线骨干齐聚深度贫困村魏家寨,拉开“百名骨干下基层”文艺轻骑兵下乡活动序幕,通过“三同”,深接地气,创作出一批优秀文学艺术新作,2019年将陆续与读者见面。
6、凝聚合力服务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功在合力,宣传文化激发内力。脱贫攻坚使全县农村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大变化,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其中特别抢眼的是村文化广场上的新色彩,“一墙六榜”“一约四会”,醒目地宣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移风易俗、脱贫榜样、道德楷模等鲜活的内容。这别具匠心的乡村色彩不仅渲染出浓烈的攻坚氛围,而且成为“扶贫先扶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主旋律。
2018年,我县不断加大脱贫攻坚新闻宣传,大力营造“脱贫致富光荣”的社会氛围,普遍开展“爱老孝亲”宣传教育和先进典型评比活动,大面积刷写脱贫攻坚标语,更新户外广告牌,唱响脱贫摘帽攻坚强音,有效提振了干部的工作热情,激发了群众脱贫攻坚的激情。围绕提振群众精气神,先后组织开展文艺采风和“文艺轻骑兵”下乡活动,编辑出版《脱贫攻坚》大型宣传专刊,编印《脱贫攻坚纪实文萃》《脱贫攻坚画册》和《脱贫攻坚新闻作品辑》,组织参加省市脱贫攻坚摄影比赛,拍摄脱贫攻坚微电影、微视频,走进农村拍摄全家福,推动“爱心超市”建设,组织手拉手农产品直销活动,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油助威,大造宣传舆论声势,输送精神文化力量。
7、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步入快车道
2019年1月1日,我县在南里乡东林后沟举行《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80周年纪念暨旧址修复启动仪式,此举得到老一代新闻人后代及国内新闻界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2018年4月,我县集中命名小东岭高级将领军事会议会址、《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地旧址等19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面推动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立由地方党委政府为保护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机制,通过基地命名保护、宣传利用,不断发挥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凝聚人民力量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沁州民俗馆正式通过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牺盟会山西新军纪念馆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不仅实现数量、范围上的不断扩张,在建设质量和作用发挥上同样不断提升,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县的框架体系。
8、“沁州好人”再度蜚声三晋
2018年9月17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部门开展的第七届山西道德模范推荐评选表彰宣传活动揭晓,我县册村镇新住村农民裴万福成功入选。普通农民裴万福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以单薄的身躯担起赡养老人、关爱亲人的重担,十多年如一日,坚持照料高位截瘫的弟弟,撑起弟弟“病榻上作家梦”,用执着与坚韧、勤劳和善良再次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中华美德。裴万福、裴福昌兄弟双双获得“道德模范”殊荣,成为“沁州好人”群体中一朵并蒂奇葩。
2018年,以“沁州好人”为重点的道德文化建设成果喜人,裴氏兄弟外,“最美逆行者”李旭峰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西湖之畔守护神”王建经获“山西好人”,“沁州街头最美女孩”刘淼鑫获长治市“新时代好少年”光荣称号,好民警董申明、好支书龚来文、好兄长裴万福获第六届长治道德模范,李士英等12人获长治好人和长治乡贤。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郭新文、张水林等先进事迹经过媒体宣传报道,成为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光辉典范,张水林获得“山西省年度十大新闻人物”。
9、沁州三弦书 捧回“牡丹奖”
018年10月14日,在扬州召开的全国第十届曲艺牡丹奖颁奖大会上,沁州三弦书《十七棵松》一举摘取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节目奖),成为我县曲艺事业发展史新的里程碑。
中国曲艺牡丹奖是全国性曲艺专业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届。参与本届牡丹奖角逐的曲艺作品312个,涵盖87个曲种,参评演创人员200人。经初评、分赛区比赛、终评,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共评出节目奖5个,表演奖6个,新人奖5个,文学奖4个。我县文化部门选送、暴玉喜创作、李彩英主演的沁州三弦书《十七棵松》最终脱颖而出,荣获综合奖项节目奖,系省内唯一获奖作品。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曲艺工作创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坚持办好沁州书会,不断擦亮“中国曲艺之乡”金字招牌,在夺取国家群星奖入围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同时,三弦书传承人李彩英、栗四文等还荣获“2018年度弘扬山西曲艺特殊贡献奖”。
10、“讲好沁县故事”成功演绎文化版
在全市“讲好长治故事”五个专题评比中,由牺盟会新军纪念馆拍摄的《全家都是党的人——闫林旺一家抗战故事》和由文化服务中心拍摄的《一个说书人的梦》先后获三等奖,再次搬上长治电视台荧屏。
2018年,围绕挖掘深厚历史底蕴的沁州文化,依托全市“讲好长治故事”和第十届端午民俗文化节两大平台,我县深入探寻神话故事、文化遗珍、红色故事、古城遗址、曲艺名作等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内涵的人和事,立体呈现沁州优秀地域文化,凝聚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提升对外宣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把集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融于可视、可听、可感的故事宣讲中,达到坚定自信、塑造形象、凝聚人心的目的。除上述两个获奖作品外,《阏与之战》《伏牛山炎帝文化》《元王高跷》等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特别是端午民俗文化节期间推出的舞台剧《铜鞮印象》系列,精心编创《王通讲学》《沁州干馍》《皇后泉》《唐明皇与赵丽妃》《吴阁老与沁州黄》等情景剧,再现了古沁州灿烂历史人文,节目连续演出五天,场场观众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