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喇叭”是农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然而近些年,农村“大喇叭”渐渐没了动静。一些惠农政策无法原原本本传达到村民耳中,部分群众的文化生活、实用信息需要得不到满足。今年,沁县在推动抓党建促脱贫中探索恢复农村大喇叭,开展“党建之声”广播,筑牢思想阵地,提振村风民风。
村镇合力,传播党建之声。“党建之声”广播有助于拉近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使群众更好地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为了保证栏目真正普及到各个乡村,沁县采用村镇两级互联互通的方式,实现乡镇党委对各支部及村民的“点对点”、“点对面”广播。由乡镇统一安排广播内容并进行录制,村委会利用扩音器和大喇叭将录制内容进行播放,保证党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
内容多样,贴近群众生活。“党建之声”架起了党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为保证群众愿听、爱听、受益,每天的播报内容坚持政治合格、立场正确、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原则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听党音,定期播出县内新闻、解读最新政策;听工作,传达近期党建工作,定昌镇将党支部工作顺口溜改编成快板进行宣传;听典型,宣传身边先进典型,引导党员干部学典型、当典型;听信息,结合农作物生长进程,传播管理技术,并第一时间传达气象预报、应急预警、灾后恢复等信息,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听红歌,适时插播红色歌曲以及戏曲名段等文艺节目,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知不觉间,大喇叭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精心编排,保证播出效果。各乡镇组织委员具体负责每天编辑整理播报内容,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积极参与。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播放时段进行播放,早上7点到8点,中午12点到13点,晚上18点到19点(冬季早上为8点到9点)。利用村民三次吃饭的时间播放,即不影响农民干农活,又使他们在闲暇时间了解到了上级的政策及工作动态情况。各乡镇党委对广播工作坚持每月一次考核检查,县委组织部随机实地抽查,保证播出效果。“党建之声”进一步畅通了党的声音在基层传播、党的政策在基层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受到了广大群众欢迎和好评。
大喇叭在沁县大地重新响起来,让不少村干部颇为感慨:“人勤地生宝,人懒地长草,只见喇叭不见响,不怨喇叭怨村长”。过去多年喇叭空挂,折射出村级组织虚化的问题。如今,大喇叭响了,村风民风变了,党和农民的纽带紧了,农村思想阵地稳了,村里工作找到了抓手,干出了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