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投资5亿多元 建设406.9公里 超过过去十年之和
打通血脉好脱贫
——沁县建设“四好农村路”实施交通扶贫纪实
井娇 郭学红

“路扩宽了,鸡蛋运送更方便了,成本也降低了。”册村镇上官村养鸡大户秦雪梅喜上眉梢;“坐车就到家门口,现在出出进进都不用发愁了。”家住计刀岩的聂雪萍在谈笑中流露着通村公路给她们带来的实惠。深冬的沁州,被温煦的阳光撩拨得生机盎然,广袤的乡村,一条条崭新的柏油路蜿蜒延伸交织成网,宛如一条条黛色的“游龙”,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纽带。

长期以来,由于乡村道路点多面广,建设任务重、投入大,加上很多道路年久失修,历史欠账多,成为制约沁县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

资源富集、交通闭塞、经济贫困的沁州人民渴望着打破“瓶颈”,如何突破这一难题,破解沁县边缘化,也成为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秦超 摄

“要致富,先修路!”“要脱贫,路先行!”沁县县委书记卢展明在脱贫调研中掷地有声的说到。这也是沁县人民在脱贫路上苦苦求索中形成的共识。

在深刻分析了制约和阻碍全县发展的因素和实现全面小康的交通“瓶颈问题”后, 沁县县委政府审时度势,坚持“四好农村路”规划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抢抓机遇,提出了“通县一级路、通乡二级路、进村等级路、入户硬化路”的交通建设目标,全面吹响交通扶贫战号角。

这一决定,拉开了沁县交通扶贫再提速大幕,短短两年时间,沁县投入资金5亿多元,全县“四好农村路”和“脱贫路”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总里程406.9公里,超过了过去十年之和。其中县乡公路35.6公里,村公路340.68公里,旅游公路9.8公里,产业路20.82公里,实现县道、乡道和村道的等级路改造建设,解决了多年来的交通“顽疾”。通过农村公路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沁县的公路网络结构,对解决沿线150多个村的群众和企业出行运输难问题,扩大公路经济对区域腹地的经济辐射,推动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开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推进脱贫进程的新引擎。

路通百业兴。一条条通村公路像一个个毛细血管,把全县偏远村落串连起来,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铺平了道路,为农村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公路贯通后,郭村镇石板上村的旅游业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仅端午那一天,就有700来人来我们这里采摘。”石板上村支书冯效军介绍到。农村公路带来的效益日渐凸显,石板上村乘势而上,除水果采摘外,又开发了休闲游船、垂钓、登山等旅游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石板上村共接待游客10000人次,累计收益40万元。村民冯效刚看到了商机,在家开起了农家乐,一年下来,5万元收入轻轻松松到手。“现在在家就能做买卖了!”冯效刚指着门前新修的环湖公路,十分惬意。

不仅百姓走上了致富路,沁县很多企业也享受到了交通便利带来的活力和红利。南尧上村的村民王建因为别出心裁发展鹌鹑养殖年入50万成为沁县红人,说起创业的艰辛,他也很有感慨,“运输真的是我最发愁的事情,饲料不好进,鹌鹑蛋不好出。运输过程中鹌鹑蛋的损坏率能达到三分之一。新路修好之后,又宽又平,饲料能直接拉到厂子里,鹌鹑蛋运输几乎没有损耗。”王建告诉记者,今年的收益较上年增长了10%以上。

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打破了农村地区的封闭状态,尤其是给边远地区的群众带来了福音,“站点就在家门口,一出门就能坐上公交车,不管刮风下雨,出行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在通往县城的公交车上,家住次村乡石科村的张俊明大爷脸上溢满着笑容。

“在过去,由于路窄不通公交,我们只能步行一个多小时到隔壁的村坐车,经常是早上天不亮就出门,晚上天黑也回不了家。现在好了,俺村也有了公交,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出门都很方便。我还可以拿着家里的土鸡蛋进城去卖,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张俊明与记者交谈着切身感受,这也正是交通畅通,百姓幸福指数提高的真实写照。

今年沁县将原有线路班车延伸覆盖至33个建制村,实施电话预约33个行政村,新增许可3条线路覆盖19个行政村,确保了村村通客车任务的顺利完成,目前全县304个行政村开通客运车辆,通行率达99%,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公交网络的全面覆盖。

借助农村公路发展,沁县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村物流配送和电商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成立县级物流中心一个,乡镇物流服务站8个,村级物流服务点139个,农村物流、快递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切实打通了农村电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张润平在东段庄村开设的沁润禾小米网店,通过农村物流将本村的农副产品销售到了全国各地,仅2018年1-10月份就销售小米7000多斤。这都是农村公路释放的红利。

如今,连着田间地头、串起千家万户的农村公路,带动特色农业、乡镇企业、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农家乐”、“乡村游”迅速兴起,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加畅通,改变了农民群众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善了村容村貌,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沁县以“大交通”构建了蓬勃发展的新框架,以大通衢绘出了美丽沁州的小康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