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小学中年级“段”的教学方法
红旗小学 安红霞

在段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传授段的知识,更不能不经过思考,就把段的层次结构段意等具体内容全盘托出。而应着眼于教给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得出结论。

\

一、教给学生在段中分层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总结出这样的方法: 划分层次先要初步了解段的主要内容,再弄清段中有几句话,一句一句的读,弄清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接着看哪几句话讲的是一个意思。如果一句话就是一个意思,那这句话就是一层。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四段,就可用上面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分析,这一段只有五句,一句一句地读,弄清每句话的意思。再分析各句间的关系,第一句讲树木长得葱葱茏茏,第二句讲枝叶把空间封得严严实实,第二句是第一句的补充和具体说明,两句讲的是同一个意思,可以合为一个层次,三、四、五句分别讲了一个意思,可以合为一个层次,分别从“树木的茂密”“晨雾”“阳光”“野花”等四个方面来表现小兴安岭夏天的美丽。四层意思是并列关系。这种方法,开始应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来,以后则训练学生运用方法自已进行分层练习。

二、教给学生掌握层次安排的规律

有的段落有中心句,就要指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段意也就概括出来了,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是总述句,也是中心句。要告诉学生段的总述句往往是中心句。当然中心句也可以出现在段中或段尾,要通过训练掌握中心句的方法,因此在学生对自然段的“段意”和中心句的识别方法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类似的自然段,读读、想想、议议,找出规律,总结方法,举一反三,形成技能,再把学习方法迁移到“一般”自然段的学习中。

如果段中几个层次意思同等重要,分不出主次,就要把各层意思都概括起来。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五自然段写了贝壳和海龟,两层意思同等重要,就要概括为: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和有趣的海龟。

三、教给学生认识段的整体性

整体与部分是对立的统一,各部分虽然都有它的特殊性和不同功能,但都不能离开整体而存在,“整体性”要求我们在自然段的教学中应以整体的目标出发,通过读懂字词,弄懂句子,搞清句与句的联系,进而划分层次,归纳段意,读懂自然段。文章是个“系统的工程”,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总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构成系统的整体,自然段是个“小系统”,我们讲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不能离开“整体”去教学“段”。在自然段的教学中,应强调从“整体”入手,通过部分的探究,然后回归“整体”,例如《飞机遇险的时候》第二自然段讲飞机遇险,情况十分严重。第一遍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整段讲什么。第二遍读,概括每句话讲什么。第三遍读,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意思。第四遍读,联系上下文弄懂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第五遍读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到此并未结束,因为这段讲的是飞机遇险即为“让伞”的原因,第三自然段才讲“让伞”。如果我们不是在读第二自然段时注意了词与句、句与句“整体”间的联系,就体会不到“万分危急”的感受,而讲“让伞”不联系“遇险”一节,周恩来同志“舍己为人,临危不惧”的品质就表现不出来。由此可见,“整体”联系在自然段的教学中显得多么重要。

总之,无论是自然段分层,还是分析层与层之间关系,或是概括自然段或是注意段的整体性,整个过程都应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有的学生由于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在分析概括中难免出现各种差错。对此,老师不能简单地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寻找错误原因,通过再阅读,再思考,得出正确答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