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总是喜欢怀旧,偶然翻阅老照片、遇见老朋友、站在熟悉的街头……都会勾起我们过往的回忆,而我也同样无法摆脱俗套。最近,在街头碰见了高庄沟村的支书卫国华同志,和我聊起了我调任后村子里的变化,便突然萌生了一种想法,想要去之前工作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几番挣扎,于是有了此次高庄沟之行。
迎着初冬的微雨,迈着轻快的步伐,我又再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册村镇高庄沟村,漫步在熟悉的乡间小路,干净靓丽的村容村貌、错落有致的红色瓦房,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整洁有序的文化广场……相继映入眼帘,令人不由沉醉在这美丽迷人的乡村风景中。我不禁感叹,村还是那个村,人还是那些人,只是如今的高庄沟村早已褪去了过去破旧贫穷的外衣,已然旧貌换新颜。
我1997年来到漫水乡任乡镇党委副书记,(撤销并镇后高庄沟现属册村镇)由于从事基层工作关系与高庄沟村群众朝夕相处了五年之久,因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与旁人不同寻常的深厚情感,如今再次回到高庄沟村,站在进村口,看着这既熟悉又稍显陌生的老地方,内心不免有些激动,一时间许多回忆涌上心头。
那时高庄沟的路还是原始的泥土路,一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这可愁坏了父老乡亲,为了解决百姓出行不便的问题,我思前想后,决定召集全体村民商量修建通村公路,消息一传开,大家议论纷纷。修路需要征收大量土地,而征收百姓土地如何赔偿却是个大难题。开始,大家一听修路还都很是配合,可是一听要征收土地,便有小部分群众不理解,对修路工作百般阻挠,甚至坐地起价,要求以高出国家规定几倍的价格征收,若不答应便不同意签字。为此,我每天不厌其烦的在村里走访,逐个给大家做思想工作,协商土地价格,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诚意打动了群众,大家纷纷为修路出主意,经过半年多的共同努力,硬是把直通高庄沟村的公路修了起来。还记得路刚修好的那天,村里家家户户都出来围观,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不完的感谢。
不知不觉,我走到了高庄沟有名的大山沟,之前全村人都集中居住在这条十几公里长的山沟沟里,高庄沟因此而得名。那时村里每天都很热闹,老远便可以听见人们嬉笑玩乐的声音,我也经常忍不住加入其中,和大家一同畅谈邻里趣事、惠民政策。而如今大家的日子过得好了,都已陆陆续续搬离了这条山沟沟,就连仅剩的寥寥几户人家也听说享受政府易地搬迁政策年底即将入住新房,山沟沟也失去了往日的红火,变得名副其实,颇显荒凉。
沿着山沟沟往上走,我又来到了新搬迁的居民住所,家家户户都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房前屋后焕然一新、井然有序,没有一丝垃圾杂物、乱堆乱放,已然一派新时代新农村景象。再往近走,便是村级文化活动广场,为丰富百姓日常的文化娱乐生活,村里积极响应号召,修建起了文化广场,还建有读书室、卫生所,大家可以随时借阅图书增长知识,遇到感冒发烧的小病也可以到卫生所找村医看病,再也不需要专程跑到城里去买药了。广场周围还建有文化墙,集中宣传精神文明风貌,听说每天晚上都会有百姓一同在广场上跳舞、健身,我想那应该又是另一番热闹的场景吧!
正想的入神,便有人打断了我的思绪,“王主任来啦,快进屋坐会暖暖身子,自从你调走去县城后,大家伙儿都很想念你,经常在一块聊家常说起你呢!”原来是原支书曹新华,那时候我刚到任,在村里开展工作可没少费心出力,还没来得及打招呼,便拉着我说个不停:“现在国家政策好了,我们的生活也富裕了,腰包也跟着鼓起来了,我带你看看我的新房,这几年,咱高庄沟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这都得感谢党和你们这些好干部。”就这样,我们俩共同聊起了那些年在高庄沟奋斗过的岁月,修路、造林、栽种桑树、果园及石槽沟自然村……一晃便临近响午了,老张硬是要留我在家里吃饭,我因有事便婉拒了。
十几年的光景,高庄沟搭乘高速发展的快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惊叹之余,却依稀觉得少了些什么,而唯一不变的仍是村民质朴善良、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