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村是个拥有千年以上的古镇。《沁州志》载:沁州泰安乡山曲部康仁里孙村约,因孙姓建村而得名。2000年,松村出土元代《孙哲墓志》,2017年又出土《唐故孙府君》墓志。可知,墓主孙季平,早在唐代就居住在松村。再从当代松村第一大姓骈氏宗谱记,骈姓最早见于明代《万氏统谱》,明代有骈哲为洪武举人,骈恭为户部主事;第二大姓田姓族谱记,二十世祖生琦公至今又近八世,松村田姓已历三十世,六百多年,当在明初即在松村定居。综上所述,松村早在千年就以人丁兴旺,繁花似锦居于涅水河畔,成为周边村落集市贸易胜景。
人的生存,离不开吃喝拉撒,要生活,贸易往来随之应用而生,主村落自然又是集市贸易的首选。松村民间传说:“应颜商的故事”就在骈姓之家,因为经商发了财,惊动了省府官员,呈报皇帝下诏出钱为三宫六院嫔妃茶脂涂粉费。2018年,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现藏有清嘉庆年惊动朝廷的一起沁州索贿大案。说的是,清朝嘉庆时期沁州知州乔维金庸 贪赃不法,索贿富商,官逼商反,沁州孙村商人骈时若状告州官一起案件。这两件事均说明松村再清代就已经富甲一方。相传松村财主为富的主要途径是开当铺、做买卖,世称银钱财主。买卖就是在集市贸易中经商所得,这些足以证明,松村集市由来已久。
仅从解放后这些年,凡年龄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经历过松村集市热闹繁荣。集市一个月九次,逢三、逢六、逢九都要集。到时方圆50里内的大小村庄男女老幼都云集松村,十里以内的,多是步行,远一些的,赶着马车、驴车来,百里以外的,提前来住在车马大店,牲口有拴出,车有放出,人有住出,吃饭在店里,价格合理,服务周到,有些常客来往已久,已和店主成为亲家,吃喝不分你我。因松村和武乡县隔河相望,来的人较多,远在百里外的东武乡潘龙、洪水的商人都到松村赶集。集市交易多以五谷杂粮、犁、耧、耢、耙为主,其次牛、羊、骡、马也很热销,都和农耕生产密切相连。还有药材、布行、染行、绳行、铁木匠行也很吃香,鸡鸭猪羊也有活的销售,小鸡、小猪更是抢手货。吃喝是赶集人的首选。多数人在家吃粗茶淡饭,平时赚下的钱到集市上捡爱吃的东西好好吃上一顿,把肚填饱,其乐融融。爱喝酒的,炒上两个小菜,喝上二两烧酒,高高兴兴返回家中。女人们跑的地方自然是花布、鞋袜帽摊上,看中那些的,扯上几尺,给家人逢衣、补裤,买上新鞋、新帽待过年穿用。小孩们主要是耍的心,看耍猴的、变戏法的、卖书画的、看西洋镜的,兜里没钱,多被在阻隔台前望眼欲穿。回家前,只求父母花钱能吃到肉干馍、一碗凉粉就足以了。男女青年,穿上过节的衣服,逛市场、找对象。许多青年,多是通过赶集认识的。老人以看戏、剃头为满足。每次集日,多者五千、上万人,少也有千人左右,街道挤得水泄不通,摩肩接踵,人山人海。除集市,松村在农历正月十二日有龙王爷庙会。这一天,村民搭台,有上党地区戏班唱戏会期五至十天。庙会又是一次商贾云集、贸易往来的大好时机,因正直春耕准备月份,牲口调换、农具购买、粮食往来十分活跃,又是农闲,乡民都要赶三天、五天庙会。庙会期间,妇女们有组织结队上山,带上贡品、香腊纸火到龙王庙祭祀,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平安。
到1958年,大跃进炼钢铁,集就没有了。1966年到1980年,大集体和破四旧,集市始终未开。改革开放,土地下放,农民有了自主权,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又对集市贸易有求,这样小商小贩在农闲季节,开着三轮车走乡窜户,松村集市由小到大应运而生。三、六、九日集恢复成逢三有集,每月三天。因供求所需,货越来越多,品种也花样翻新,集市越做越红火。时至今日松村集市日新月异,贸易往来,久盛不衰。松村集市已成为美丽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