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醉看一地高粱红 清香晋汾名远扬
——晋汾高粱有限公司发展纪事
郭学红

编者按:酒,是高粱写的诗。出产于沁县地区的高粱具有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耐蒸煮的特点,它是助沁县农民快速致富的又一“宝贝”,广大高粱种植户农民高兴地称汾酒一号高粱为“沁州红”。俗话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一个成熟的企业,应该像成熟的高粱一样,谦逊、有内容,满怀爱意地俯下身去。而沁县晋汾高粱有限公司在一路发展中走来,就是这样践行的。

“九九艳阳天,沁州大地红艳艳。高粱穗粗壮饱满铺满地,不得不折服!”全国供应商汾酒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体验之旅,走进了沁县“晋汾高粱种植基地”发出了感叹。集团公司的领导张凤山说,有机高粱种植基地是汾酒生产的“第一车间”,高粱种植户与汾酒是利益共同体,他们都是晋汾的“亲人”,在一座座大山的背后,几万农户亲人们常年在这“第一车间”耕耘劳作,为汾酒的酿造默默付出着辛劳。

举步维艰 勇于开拓

张凤山出生于沁县定昌镇南石堠村一个贫寒家庭。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他靠经营各种生意,慢慢地一步步发展壮大,在村里成了让人羡慕的富裕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党中央号召先富带后富,共同奔小康。张凤山想:咱是农民的儿子,必须带动农民共同致富。沁县属丘陵地带,自古就是杂粮区,祖辈主食就是小米、高粱、玉米,辅之以小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沁县曾大种高粱、玉米,而且种高粱还成为整个晋东南地区的样板。张凤山决定带动农民种高粱,走高粱致富之路。

2006年1月20日,张凤山主动寻到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建书。韩建书高兴地说:“你的想法很好,我们需要的就是高粱,有多少要多少。”从汾酒厂回来后,张凤山向社会挂出了招牌正式定名为“沁县晋汾高粱有限公司”,就这样位于沁县段柳乡段柳村西坪上沁县晋汾高粱开发有限公司于2006年5月顺势而生,注册资本400万元,现有资产总额1900余万元,是山西杏花村汾酒原粮基地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一。公司以高粱种植、收购、销售为主导产业。现有员工22人,其中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技术及管理人员7人,在全县13个乡镇发展固定经纪人120名,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和销售服务。

自从2013年签订生态循环产业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围绕打造“有机高粱种植、有机高粱酿酒、有机酒糟喂牛、有机肥料生产、有机高粱种植”的生态循环产业链,采取公司+经纪人+种植户的运营模式,纳入“汾酒原粮公司+晋汾高粱+合作社+种植基地+种植户”的经营体制,和经纪人签订种植订单合同书40000亩,带动种植农户5000多户,如今种植高粱已成为沁县农民调产增收的首选项目。

诚信服务 科学管理

这些年,张凤山以“诚信服务,科学管理”博得了农民的信任,逐步形成了“企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民”的经营管理模式。每年初,他总是与汾酒集团首先签订运作合作。春节前后,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乡村,进入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包括经纪人)、农户,签订定单合同。在种植经营过程中,对已确定种植区域的面积,统一供给种子,统一供给有机肥料,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收购标准,统一收购价格。在具体运作中,采取让利于农民的政策,比如土地租赁费、肥料种子购买费,还有经纪人的管理费等,年初都由高梁公司先垫付,秋后收粮时统一扣除结算。对农民从来没有打过一根白条。经营管理中发生什么不测事故,农户要及时向公司汇报,公司马上去解决问题。2007年春播时,次村乡盘道村一农户打来电话,高粱一颗也没发苗。赵宏成、栗桂芳、韩建红等人飞车去了现场,发现种了4指深,比规定深了2指,即刻进行了毁种,最终苗全苗壮。羊庄村一农户打来电话说,高粱根本没上来。工作人员即刻前往挖土一看,高粱种子就没有种在土上。重新旋耕地后,等土踏实了再种,又收到了苗全苗壮的效果。已经去西山上的康家庄送了两次专用肥和种子,可下种时打来电话说还差3斤种子。公司又派人即刻送去,接到种子后农民们高兴地说“高粱公司就是讲诚信,这门亲戚咱处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