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讲,家庭是人生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位教师。为人父母一定要重视言传身教,传授知识,培育品德,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人生旅途影响人成长主要有三个驿站,即家庭、学校、社会,而家庭更是重中之重。婴儿降临人间,第一眼看到的是父母,听到的是父母的声音。家庭是孩子活动的天地,成长的乐园。在家庭舞台上父母是演员,孩子是看客,父母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溶入骨髓,陶冶灵魂。由此可知,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人生导师。或曰,父母是模范,孩子是脱胎,不仅相貌像,性格、品德、人生观诸方面都相似。
有人打这样的比方:家教犹如第一道染缸,家教好,孩子这方素绢染成红底色;长大进入学校遇到好老师指教,再加一层红,成了大红;步入社会遇到好朋友,自然成了永不褪色的朱红。反之,如果家教不好,犹如素绢染成黑底色;进入学校遇到好老师把他染红一些,但那黑底色很难褪得一干二净;步入社会遇到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那就很难说了。切记,白的容易黑,黑的不易白。
家教似乎简单易行,其实不简单也难做好。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家教起码必须具备这些条件,既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更要有高素质的家长。古今中外许许多多伟大人物,几乎都是从成功家教走出来的,比如传诵千古的“杨家将”故事,杨老将(杨继业),忠君爱国,抗金保宋,以身殉国,伟大的爱国精神陶冶出“一门忠烈”,儿孙们像他一样,抗金保国,奋战沙场,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爱国华章。人们津津乐道的岳母刺字故事,这位伟大的英雄母亲,把强烈的保宋抗金思想升华为金闪闪“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儿子岳飞背上,激励他收复失地,报效祖国。结果“刺”出一位光耀史册伟大民族英雄。还有家喻户晓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中华文明培育出一位儒家大师,功德无量。将门出良将,书香门第出秀才。家教家风对子女的影响极其深远。
家教教什么,似乎无法定教学大纲和教材。其实,千百年来,人们约定俗成遵循并践行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为教学大纲。教材,或经典文献,或选用民间传说和传统戏剧。现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最好的大纲。至于教材,选用传统的启蒙教材,或借助电视传播的影响中国历史的伟人,或“感动中国”的好人好事。努力培育孩子保家卫国、勤劳俭朴、诚信友善、孝悌感恩等方面优秀品德。
家教有法但无定法,最重要、最有效的是“言传身教”,特别是“身教”。孩子一无所知,什么都不懂,大人应少讲大道理,多用自己的行为做示范,来引导。孩子看得见,读得懂,感受深,效果好。其次,因材施教。百人百性,情况各异,只能量体裁衣,对症下药。聪明伶俐者,少而精点拔;迟钝笨拙者,不厌其烦多重复;胆小怯懦者,鼓励勇敢闯荡;鲁莽好事者,指出不堪设想的后果;玩狗耍猫者,告诫玩物丧志;好吃懒惰者,训导“成由勤俭败由奢”;等等。总之,静者,动之;懒者,劳之。多表扬,少批评,教与养兼顾,严与慈并用。
下面谈一下特殊孩子的教育问题。所谓“特殊”,指孩子生理或心理与常人不一样,诸如迟钝、丑陋、顽皮、残疾等。世上无奇不有,芸芸众生,偶尔出现一半个奇特人,常人少见多怪,便以异样眼光来看,做出错误判断,不平等对待。
先说“笨孩”。世上动物(包括人类)从远古走来,进化的结果千差万别。比如,同是卵生的禽类,蛋大者像天鹅,先天足,幼鸟刚刚出壳,一身毛茸茸,体壮有力,很快就能随母亲出窝觅食,走向自然。蛋小者像麻雀,先天不足,幼鸟破壳刚出,赤皮露肉不睁眼,需老鸟辛勤捕虫喂养数十日,待羽毛丰满,才随母亲飞向林间,独立生活。人亦然。母亲十月怀胎,诸多因素影响,婴儿发育不一样。先天足者,身心健康,成熟早,伶俐活泼;先天不足者,身心发育不完善,成熟迟,迟钝呆板。但先天不足可以后天补足,与常人一样做出应有贡献。我国清朝“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小时很笨,曾出过一个大笑话:一天晚上小偷潜入他家梁上伺机行窃。曾国藩灯下背一篇古文,念念背背,及至“鸡鸣外欲曙”还没有背会。而梁上小偷跟着他念念背背已背会了,气急败坏地说了声“笨蛋”,悻悻然空手离去。世界著名“相对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脑筋特别迟钝,四岁不会说话,九岁说话结结巴巴。在学校读书全班成绩最差,老师叫他“笨蛋”,通知家长领回家,不让再来学校。长大后,受到科学和哲学启蒙,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多年刻苦钻研,终于在物理学“量子论”、“相对论”、“宇宙学”三个不同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成为现代最负盛名的伟大科学家。世上所有大器晚成者,小时多不为人看好。但愿我们的家教能借鉴上述一类名人成功的经验,培养出更多的这一类奇异伟人。
再谈“丑孩”。人的习性,审美观往往以“顺眼”为标准,即五官端正、眉目清秀、身材匀称,不高不低,不胖不瘦。否则,不是轻视,就是排斥,甚至敌视,视为废物。家喻户晓的“包青天”包拯,其母分娩见他黑漆漆的,视为怪物,便弃之村外路旁草丛里,被马踩伤前额。慈善的嫂嫂把他抱回抚养成人,长大“学而优则仕”,知开封府,执法不阿,世人敬称“包青天”,光耀史册,传诵千古。再看举世瞩目“诺贝尔奖金”创始人诺贝尔,小时候相貌丑陋,眼小耳朵大,唇厚鼻子像大蒜;体弱多病,脊梁骨少一节,不能长时间坐着。其兄嫌弃他说:“早就该扔掉。”但他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做点有意义的事弥补自己的缺陷,一头钻进化学试验,终于制造出甘油炸药和无烟炸药,成了百万富翁,拿出九百万美元设立奖学金,奖励在和平、文学、物理、化学、医药方面成果杰出的人物。人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切忌“以貌取人”。
最后讲讲“残疾”。有些人先天或后来或聋哑,或失明,或缺臂少腿,遭遇不幸。身残但志不残,同样创造奇绩。我国山东张海迪,自幼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但凭其超人的毅力与勇气,发奋读书,顽强写作,自学成才,出版多部小说和译著,获硕士学位,被选为国家残联主席。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小时候又聋又哑,但她不向命运低头,刻苦学习,艰苦耕耘,用汗水和心血写出多部巨著,终成世界文坛顶级作家。
前几天传媒报道,日本一位无足无手钢琴演奏家,在维也纳演出十分成功,轰动欧洲,引起广泛热议。这是他付出常人十倍的努力才苦练出来的。
“特殊”孩子长大做出“特殊”贡献者,古今中外举不胜举,这里就不赘述了。
下面提及一下家教应该抛弃的一些落后做法。
一曰,打骂。俚语“不打不成才”。这种简单粗暴惩罚,不但伤害孩子自尊心,而且影响身心健康,往往事与愿违,得不偿失。犹如一株幼苗,一阵急风暴雨,不是砸叶,就是伤茎,影响秋季收成。批评很有讲究,既要态度严肃,又要语气平和,同时注意场合,吃饭时,大庭广众不能高声训斥。遇事冷处理,适当时候解决,让孩子把话说完。
二曰,偏袒。爱子之心人之常情,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是家长神圣义务。但是有原则,不能是非不分。比如,小孩们在一起玩耍,偶尔发生口角打架,父母不能不问青红皂白指责对方,不约束自己孩子。遇到这类事时,家长应该高姿态“有理没理,先管自己”,息事宁人。否则,助长孩子强词夺理、有错不改习气。父母应该培养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高尚品德。
三曰,娇生惯养。如今独生子女成了家中“小皇帝”,父母、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宠爱他,甚至供奉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嫌肉腻,嫌果甜,不吃这,不喝那,挑肥拣瘦,忙得一家人围着他团团转。这种溺爱会把孩子宠坏,成了“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纨绔子弟,不会处事为人的“多余者”。再说人类生存发展规律是严酷的竞争,没有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温室的花朵怎经得起风吹雨打;不经艰难坎坷磨砺,怎能自立于社会。谚语说得好,“娇生惯养,没有好儿郎”。
四曰,放任自流。有的家境欠佳,或遭遇天灾人祸,大人病故或离异;或父母文化低,修养差。家教荒废,沙漠化,受害最重的是孩子。犹如一棵小树,长在石窟或沙漠,缺水少营养,又遭动物啃噬,弯弯曲曲,又矮又小不成才。有道是,好花不浇不盛开,小树不修不成材,孩子不教遗后患。《三字经》告诫人们:"养不教,父之过。"新时代的家长,不要犯这样的过错。
行文自此捎带谈一下“神童”。世上无奇不有,出现几个聪明过人、智慧超众的特异儿童,但并非都做出特殊贡献,甚至有的还不如常人有作为。因此,家长若遇早慧孩子,一定要头脑清醒,科学引导,切记颇含哲理的谚语:聪明不学会失败。三分天才七分努力。好马是训出来的,才干是练出来的。不然,便会像王安石写的《伤仲永》那样,一事无成。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青。无疑,百年大计,家教为先。家教关乎兴家强国千秋伟业,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回顾历史,旧中国贫穷落后,家教荒芜,国民素质低下。民贫则国穷,国家落后则国民愚昧。恶性循环,致使国势衰微,民不聊生,江河日下,国将不国。如今民富国强,国泰民安。“两个文明”显著提升,普及了中等教育,步入了小康社会,家教也水涨船高日益提高。新时代的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身体健康成长,吃好穿好生活好,更要关注孩子思想品德健康成长,既传授简易知识,更要教化如何做人。负责人称职的家长,应当高瞻远瞩,放眼未来,让孩子将来成为有作为的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