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压城、暴雨如注。7月16日晚七时左右,原本闷热难耐的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突如其来的强降雨瞬间席卷了整个城市,城区部分低洼路面很快便漫起了积水,不少冒雨行驶的车辆只能纷纷减速慢行,或停靠在了路边。
“幸好我们的备汛工作做得扎实,可以抵挡这个恶劣的天气啊!”县防汛指挥部工作人员感慨道。
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黄土高原上少有的富水区,我县境内河流湖泊星罗棋布,县域范围内有中小型水库18座,常流河59条,历来防汛减灾工作量大面广。连日来,我县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雨,据资料显示,6月1日8时—7月17日8时,我县累计降水量达到270.3毫米,山体含水趋于饱和、江河湖库水位渐涨。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我县及时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按照防汛应急预案的相关部署积极开展防汛抢险抗灾工作。
绷紧防汛“主弦”。坚持以“防”字当头,绷紧防汛这根“弦”。一是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部门责任。水利设施隐患由水利部门负责。先后对18座中小型水库和行洪河道进行隐患排查,共发现安全隐患13个(均为一般隐患),汛前已全部整改完毕;城市防汛工作由住建和市政园林部门负责。近期组织专门人员及时清理排洪渠垃圾、杂物,确保排水畅通;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由国土部门负责。近年来共实施地质灾害移民131户,出台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国土,气象联合发布预警预报信息,对隐患点群众发放了避险明白卡和防灾明白卡,设立警示标志,县乡村签订责任书,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应急演练等。二是属地管理的地方责任。乡镇、村对辖区内的危房隐患负责。今年结合脱贫攻坚工作,2554户危房改造已全部开工,已完工60%以上,未完工的已全部转移到安全住房,乡村两级充分利用巡河、护河员建立起了隐患排查和信息预警的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进行了专项督查。
构建防汛网络。坚持点面结合,构建一张防汛安全网。在点上,一是溃坝风险排查。加强对大坝、清水洞、溢洪道、闸门等穿坝建筑物的隐患排查,发现一般问题13个;二是地质灾害风险排查。排查到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共91个。三是住房风险排查。以群众自建房屋、年代久远房屋、位于地质灾害易发点房屋、违法建筑和建筑工地在建房屋为重点,开展拉网式排查,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全县共排查出存在住房风险问题2554户,及时发出书面整改通知,落实销号式整改。在面上,修订完善了防洪抢险预案,做到了一城一预案、一乡一预案、一库一预案,在重要地区建立健全工作台帐,将防汛与河道采砂、涉河建设等专项执法巡查结合起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消除防汛死角。严格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着力加强基层防汛组织体系建设,全面打通了防汛工作“最后一公里”。全县13个乡镇和县城防汛指挥部在今年5月底前完成了本年度防汛指挥部成员调整充实工作。县、乡两级政府“一把手”分别任县、乡两级防汛指挥部总指挥,县、乡两级共组建防汛抢险预备队伍15支、2000多人。
筑牢防汛“铜墙”。白天,上山巡查山塘水库、地灾隐患;晚上,走村入户、汇总巡查材料……这是我县党员干部近期在防汛工作中的真实写照。进入汛期以来,我县所有副处级以上干部和包保单位负责人快速深入全县13个乡镇,督导工作,靠前指挥;全县乡村干部进驻村屯,奋战抢险一线,坚持“雨不停、险不除,劲不松、人不撤”;乡村党员干部自觉作表率,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全力投入防汛战斗,做好危房群众的疏散转移。在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全县未遭受大的洪灾损失,保证了群众零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