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张效云:用实际行动践行担当与责任

本报讯 记者 王艳 下清河村是故县镇的一个小村,近年来,种植设施蔬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此成为带动本村贫困户的主导产业。李建红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李建红去年在金融扶贫的政策下,个人贷款5万元,故县镇党委补贴7500元钱,建起了一个高标准的蔬菜大棚。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5月,仅仅西葫芦一项净收入4万元。“现在种的是西红柿,今年就能把贷款的5万元还上,以后这个大棚就是俺的了。以前在外面打工,总是要不上钱,白干活儿,还是给自己干心里踏实。”李建红说,多亏了俺们的好支书张效云。张效云成立的千里绿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了16个贫困户加入,通过“1558+”金融扶贫政策,每个贫困户享受5万元的贴息贷款,建起了41个蔬菜大棚,贫困户人均一个。不到一年时间,不但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破零,已收入2万元。

说起支书张效云,贫困户吴海宏说,俺们现在有了个好支书,跟上支书干,不怕没钱赚。我以前在龙飞蔬菜公司打工一天挣60元钱,一样的累,可是收入少,现在在我们支书的带领下,我有了属于自己的大棚,从去年10月份种上西葫芦到今年5月份,总共卖了4.5万元,心里是真高兴,同样是受累,可是给自己干更有劲。

来到下清河村,看到村里整洁的街道,再往大棚基地看,大家都忙着照看自家的西红柿,虽然这周一直在下雨,但是大家不会耽误一天,照看好了就能多卖钱,村民李俊鹏笑着说。大家异口同声告诉记者,你可是要好好采访俺们支书,我们都感激他,更是信任他。张效云为何受到村民一致好评呢?这要从他当上村支书的那一天说起……

2011年的冬天,在外搞装潢的张效云放弃自己擅长赚钱的手艺活,回村竞选村委主任,当时村子班子涣散、村情不稳,家人对张效云有很多的不理解。“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是张效云的座右铭。当兵出身的他做事雷厉风行、干脆利落。当在外挣了钱的他总感觉应该为村民做点什么,这就是他回村竞选主任的原因。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