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魏斌:帮助群众脱贫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开栏的话: 2018年是我县脱贫攻坚的摘帽之年,聚焦中心工作,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以非常之力、超常之举、严实之风,攻克坚中之坚,在脱贫攻坚一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个人和集体,为实现年底全面脱贫披荆斩棘,努力奋进。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让广大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超有标杆,本报特推出脱贫摘帽先锋榜——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栏目。

本报讯 记者 王艳 王家庄村位于沁县故县镇西南7公里处,由马茹沟、王家庄、马鞍沟、大醋柳沟、小醋柳沟、大凹岭、磨镰石七个自然村组成。全村69户,197口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贫困户共有25户76口人。

2017年4月,魏斌来到这个市级深度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 淳朴、贫困、闭塞,颠簸泥泞的道路,满地的牛羊粪和玉米秸秆,遍地的垃圾,全村连一个垃圾池都没有。村民们弯着身子挑水,站在半山腰上打电话,一间间破旧的土坯房、土窑洞……初到王家庄的魏斌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对这个村的第一印象,也让魏斌深感扶贫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

在王家庄村召开的第一次会议,魏斌把对王家庄村的第一印象给村民们进行了讲述,其中有位村民说了一句话让他记忆犹新。“我们村,几十年了,路不通、吃水困难、手机信号都没有,都习惯了,秸秆不让往回拉我们烧什么?牛羊怎么喂?垃圾往哪里倒?连温饱都成问题,环境整治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村民的话像一把刀子扎进魏斌的心里。

当魏斌问到村民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时,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自来水,王家庄村7个自然村,有两个村通自来水,其他村饮用的全是山上流下来的雨水,遇到旱季还得到其他村拉水喝,村里每户都有一位壮劳力不能出去打工,每天需要到水池里挑一次水,大约40分钟,这也是导致这里贫困的主要瓶颈。路修不修、网通不通都无所谓,关键是水。看着村民们眼神里流露出的那份渴望,魏斌就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王家庄村有所改变,解决老百姓最想解决的事。

任职以来,魏斌深入七个自然村,通过调查走访入户,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等形式,根据贫困户本人意愿研究制定了《王家庄村“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王家庄村精准脱贫工作计划》、《贫困户脱贫计划》。王家庄村自然村多,基础设施不完善,在主动上门宣讲政策,在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采取移民搬迁、同步搬迁、地质灾害移民等方式将马鞍沟、大醋柳沟、小醋柳沟、大凹岭4个自然村实现整村撤并。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因为有群众不理解和提出过分要求而导致移民搬迁政策难以落实。贫困五保户李晋忠和贫困户温晋忠,住的房子,遇到雨季拿块塑料布一遮,勉强度日,一下雨,党员干部每天最少过去两遍,投资17000元为他们建造了汛期安全房,但是他们不愿意去住,还不配合移民搬迁工作。这让魏斌犯了难。“我们只好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每次做工作,他都是严防死守、寸步不让,一次次的说服、解释、跑腿、受累,终于在各级领导、包村干部、支村两委干部、帮扶工作队、亲戚们耐心的开导下同意了。”魏斌说。我们结合移民搬迁、地质灾害移民、周转房、危房改造等扶贫政策,结合王家庄村的实际情况,因户施策,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贫困户10户36人移民搬迁至故县镇移民点,2018年故县镇移民点3户贫困户8人申报移民搬迁, 2018年18户56人贫困人口移民搬迁,2户5人非贫困人口同步搬迁,10户23人地质灾害移民集中搬迁至马茹沟安置点。实施后贫困户25户76人,有21户66人移民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