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故县镇:三个动力全面助推脱贫攻坚
王艳

姜正伟故县镇故县村人,今年51岁,36岁得了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瘫痪在床。从此以后,一家人的重担就落在了妻子身上。姜正伟一度精神萎靡,抱怨命运的不公。然而,幸运从2016年开始眷顾,如今,两个孩子考上了大学,享受国家的雨露计划,姜正伟也享受了免费医保,慢性病大额门诊,金融扶贫的5万块钱……一项项扶贫政策,让姜正伟真正实现了脱贫。今年拿上了移民搬迁房的钥匙,马上就要从住了39年土坯房里搬进一百平的新房。

近年来,下清河村的种植设施蔬菜成为带动本村贫困户的主导产业。李建红便是受益者之一,去年在金融扶贫的政策下,个人贷款5万元,故县镇党委补贴7500元钱,建起了一个高标准的蔬菜大棚。从去年国庆到现在,仅仅西葫芦一项净收入4万元。"马上西葫芦该下线了,下一季种西红柿,今年就能把贷款的5万元还上,以后这个大棚就是俺的了。以前在外面打工,总是要不上钱,还是给自己干心里踏实。"像李建红这样的贫困户在村里有16个,下清河支书张效云有着多年的种植设施蔬菜的经验,他成立的千里绿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了16个贫困户加入,通过"1558+"金融扶贫政策,每个贫困户享受5万元的贴息贷款,建起了41个蔬菜大棚,贫困户人均一个。不到一年时间,不但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破零,已收入2万元。

故县镇在脱贫攻坚工作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呢?

坚持抓产业促脱贫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一是紧抓特色产业,助推群众增收。依托潞宝金和生、新大象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探索实行了"企业+党员能人+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党支部+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确保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门路。目前,全镇共有带动贫困户企业4个,合作社15个。其中:潞宝金和生产业带动贫困户88户226人,大象集团带动贫困户33户36人,下清河千里绿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6户43人,南集小米加工厂带动贫困户15户33人。新发展年出栏2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1个,发展存栏3000头生猪养殖基地1个,新建日光温室大棚35座、春秋棚26座,发展一户一项142户,下拨激发内生动力奖补资金12.388万元,有效调动了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推进集体经济破零。结合上直、南集两村产业发展条件不成熟的实际,采取抱团取暖的形式,将50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到余凹村,委托能人大户安民发展肉鸡养殖,年底为南集、上直村集体分红,实现集体经济破零。投资50万元扶持圪陀村建设50KW光伏电站一座,现已发电50000余度,第一批补助资金1.5万元已经到账,实现集体经济破零。王家庄、上直2个村的光伏电站光伏板已安装完毕,正在进行并网。充分发挥该镇设施蔬菜的规模发展优势,向马连道村锦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入产业发展资金20万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向未脱贫贫困户分红,向下清河村千里绿种植专业合作社入注产业发展资金25万,实现马连道、下清河2村集体经济破零。后河集体建设春秋棚26座,东仁村新建双孢菇大棚4座。

坚持抓制度促脱贫 激发干部帮扶动力

在广大干部中间开展"比、学、晾、晒"活动,乡镇干部每日汇报工作推进情况,每周总结存在问题、部署一周工作重点,每月对各村工作情况打分排队,公示通报。每周例会对工作推进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集中进行分析研判,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措施,特别是针对一些疑难杂症,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面对面解决,以点带面,全面突破。

坚持抓基础促脱贫 激发改善人居环境动力

镇党委书记带领党政领班子新成员,深入王家庄、后河、东仁、神头、下长沟5个贫困村,与支村两委干部一起深入到第一线实地调研水、电、路、网、室、房等贫困村整村提升的基础设施项目,现场沟通、现场协调、现场敲定,做到对实施项目底清数明。为了激发干群脱贫干劲,学习先进经验,组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到沁源县法中乡对危房改造、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干部帮扶、村容村貌整治等涉及脱贫的重要要素进行了参观学习,找到了差距和不足、激发了干劲和动力。针对中办国办通报的共性问题、对照省第三方专项考核省委督导组发现的问题,对照市脱贫攻坚专项督查指出的问题和沁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观摩故县镇脱贫攻坚反馈问题清单,坚持问题导向认领、认账,不回避、不推诿。针对巷道硬化不达标、危房改造进度慢、移民搬迁入住率低、活动广场不达标、卫生室利用率不高等较为明显的基础设施项目,专门召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镇村两级干部大会进行了传达,明确要求对照问题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完成时限,责任到人,倒排工期,确保基础设施项目如期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