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走特色发展之路 办人民满意教育
——定昌镇西关小学践行“爱的教育”发展纪实
郭学红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用它燃烧自己的激情,照亮孩子们求贤若渴的心。对老师而言,走过的是岁月,不忘的是初心。

——题记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这是一首赞美老师的诗句。几度春秋已过去,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后,他们头发虽已从乌黑变发白,但每天仍用粉笔抒写着他们自己的人生而无怨无悔。

走进定昌镇西关小学,是一个午后。凛冽的寒风飕飕的灌进脖子里,冷的让人有些麻木的感觉。然而这种感觉,在见到张宏伟校长后,竟骤然消失。

跟以往一样,临近寒假,学生们已经离校了,老师们的后续工作还在有条不紊中进行,他们用爱心、仁心、责任心,守护着每一个西关小学的孩子。进入校园,“爱心孕育希望,责任成就梦想”十二个大字映入眼帘,张宏伟校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他说:“我们学校的老师非常敬业,他们勤勤恳恳教书、扎扎实实育人,总是让孩子们生活在爱和希望之中”。就这样一下子打开了张校长的话匣子……

西关小学教育大事记 丰富文化内涵彰显学校特色

西关小学,是一所把城乡教育融为一体的特色寄宿制小学,践行的是一种充满绿色的源头教育。学校拥有教职工24名,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2人。

2012年春学段,开启了“信息化引领,特色化带动”的学校发展工作思路。同年7月15日,该校女子乒乓球代表队在沁县“育才小学”杯第三届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荣获全县女子团体冠军。9月10日,被中共沁县县委、沁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学校”的光荣称号。2015年5月16日上午,西关小学作为唯一代表沁县农村寄宿制小学接受了市政府视察指导,学校科学、营养、合理的营养餐改善实施计划获得高度赞扬。10月28日,省教育厅正厅长级督学张卓玉在学校视察调研、指导工作,充分肯定了西关学校创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寄宿制管理模式。12月19日,全国第五十六家、山西第三家、长治首家书院——沁县仁爱启明书院落户西关小学校。2016年,长治市关工委命名西关小学为“五好关工委”。2017年,学校又被评为“长治市平安校园”。今年1月21日,学校五名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下赴长治市城区爱可儿枫林幼儿园,代表沁县留守儿童之家参加了第三届延长壳牌爱心小桔灯公益之旅第三站(长治站)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他们努力构建“学校管理温馨化,班级管理家庭化,教育教学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始终追求严谨开放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外展示活动、经常性的养成教育、无缝隙的安全管理和亲情式的后勤服务。

追梦故事,教育要对孩子的终生负责

在管理学校过程中,张宏伟一直以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话作为激励自己工作的目标。把学校引领向何方,既要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又要有前瞻性,对孩子的终生负责。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着、引领着学校的老师。

张宏伟于1994年6月沁县师范毕业,同年9月进入册村中学教书。回忆起刚进入教育工作岗位时,“那时,自己还是20岁的年轻小伙,心中满是工作激情”。在他给学生们传授知识的时候,讲台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他感受到农村里的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面对那一双双闪亮亮的眼睛,他动容了。

2012年被定昌镇中心校临危受命担任了定昌镇西关小学的校长。六年来,他以校为家,爱生如子,敬业奉献,先后获得“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县模范教师”、“长治市优秀品德教师”等光荣称号。他说"我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一直就是希望把新的教育理念带到乡村去,改变乡村学校教育滞后的现状。"在张校长的带领下,一两年时间,这所学校的课程由单一变得多元,不少教师的眼界变得开阔了,教育理念也得到了革新。

来到教师集体办公室,和老师们聊起时,她们都说张校长常挂在嘴边的话对大家影响极大,那就是“胸中有学校,心中有学生”。梁改兰老师,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轻车熟路,有独到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年年名列全镇前茅,深受广大家长的喜爱。作为一名省教学能手,她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学、努力学、学得好,这无疑是每个教师最深最真的思考。”

在西关小学这几年的教学时光中,微笑成为了任建萍老师每天的"必修课"。任老师说自己每堂课第一件事就是对着学生们微笑。在她看来,微笑开始,热情其中,收获最后,这样的课堂才会深得学生心。教学上,她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课堂的趣味性,在课堂上她通常采取"小组学习"、"游戏闯关"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自发思考。在任老师看来,教学中,偶尔和学生有这样趣味性的互动和相处却也让课堂多了一份轻松。新颖的教学方式,也让学校里的老师们对她的课堂赞不绝口。然而,这么多创意的课堂环节,是怎么想出来的呢?任老师坦言,一有空余时间,她就会主动去学习,不断的充电,把自己所得的经验和学到的知识用到课堂教学中。

从教几十年的时间里,"包容与爱心"始终是郭红波老师教育哲学里的关键词。作为四年级班主任,她特有责任心,对孩子们非常有爱,看上去温柔和蔼的郭老师好像从不会着急上火,问她教学秘籍,她说“因为她一直相信静待花开,用爱才能守望孩子成长的育人理念。”因此她带的班级成绩全镇排名第一,而且学生展示能力都超强。

像这样勤奋敬业的老师,西关小学还有很多……或许从他们站上三尺讲台上起,"学生"这个词在心里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现在,张校长依然领着全校老师不遗余力的把更多时间花在学生成长方面。“孩子的梦想怎么去绽放?”“如何让梦想从课堂中来,也要从社会中来……”这些一直都是他们在思考的问题。

如今,西关学校的老师们都觉得当老师好像不再是一件"焦头烂额"的事情,从曾经的"被动"到"主动迈开步子",在工作上都变得更加成熟,获得了更多学生和家长的信赖。正如一位老师所言:"走着走着,方向就渐渐清晰了。"

关爱贫困留守儿童,他们一直在努力

西关小学不同于其它学校之处,是这里有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大家庭——留守儿童之家。西关小学留守儿童占80%,多数学生全寄宿在学校。

“用心灵筑起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阶梯”是该校教书育人又一信条。在团县委的牵线搭桥下,学校与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长治市潞州助学会、长治市爱心公益协会、长治市义工协会等多家爱心公益团体结盟,极力打造“农村留守儿童之家”,专门服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

采访中得知,张思钰,一位9岁的小男孩,家住定昌镇小河村。亲生母亲在他一岁时因家庭贫穷而离家出走,父亲整日借酒消愁,也于2011年1月13日不幸冻死在荒郊野外。小思钰一下子成了孤儿,只能与卧病在床、8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2015年1月24日,当张校长和潞州助学会的爱心人士走进他家的时候,眼前的一切是城里孩子绝对无法想象的:破烂得不能关闭的木门,寒风随时可进的窗子,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无言地宣告着主人的贫穷。眼前的一切,让一行人的心情非常沉重,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纷纷慷慨解囊,有的捐钱、有的捐物,现场温馨一片。爱心人士何茜当场签订资助协议,决定无条件资助思钰上学,念到哪就供到哪。

受社会公益组织帮扶救助贫困学生的感染,张校长对留守儿童更加亲近了,倾尽所有对他们好。孩子们生病了,他是家长;想家了,带到家里做上好吃的;想父母了,他用自己的手机为他们免费开通了亲情热线;哭了,轻轻地替他们擦掉眼泪;笑了,和他们一起开怀。

就是这些老师们,在一所小学里默默无闻的一呆就是好多年。有些老师的头发早已泛白,而他们的学生也已遍地开花,毕业了一季又一季,有的进了国家机关单位,有的跟他们一样为人师,又像他们一样,传播着他们从事的事业。当我面对校长室满满的荣誉牌,发出赞叹之时,而他们,只是悠然转身,继续执着的这份自己热爱的事业。